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前传 > 第47章 跋扈大将军梁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话说这顺帝在位的时候啊,手下还是有几个厉害的官儿。就说这洛阳令任峻,那家伙可会用人了,就像个精明的管家,把每个人都安排在最合适的位置上,让他们发挥出最大的本事。而且他抓坏人那叫一个准,眼睛就跟探照灯似的,那些不法之徒在他面前根本就无处遁形。同时呢,他对老百姓又好得没话说,把洛阳城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们都对他竖大拇指,洛阳城也因此变得安定繁荣,就像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再说说冀州刺史苏章,有一回,他的一个老朋友在清河当太守,这家伙贪心不足,收了不少贿赂,干了不少违法的事儿。苏章去巡视的时候,这太守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大祸临头了,还像没事儿人一样去迎接苏章,跟他又是喝酒又是聊天,那叫一个热乎。喝着喝着,太守就开始得意忘形了,拍着胸脯说:“别人只有一个天罩着,我可有两个天呢!”他这意思就是觉得自己有苏章这个老朋友当靠山,啥都不用怕了。苏章听了,脸上还是带着微笑,可心里却明镜似的。他慢悠悠地说:“今天晚上啊,我苏儒文和你这个老朋友喝酒,这是咱们的私人交情;可明天我作为冀州刺史办公事,那可得按国法来办,这公私可得分清楚喽!”这太守一听,当时就傻眼了,脸上一阵白一阵红,就像个做错事被老师抓住的小学生,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心里那叫一个忐忑不安。果不其然,第二天,苏章就毫不留情地把他给弹劾了,这太守的官帽也丢了,还得去接受法律的审判,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苏章这事儿一传开,整个冀州的官吏都知道他是个公正无私的人,谁也不敢再胡作非为了,冀州也就变得安稳太平,就像一片风平浪静的湖面。

还有胶东相吴佑,这人治理地方讲究的是“仁”和“简”两个字。有个叫孙性的啬夫,偷偷地拿老百姓的钱去给自己的父亲买衣服,他父亲知道后,气得吹胡子瞪眼,骂道:“你这臭小子,胆子肥了啊!连吴公你都敢骗?还不快去给吴公认错,说不定他还能饶你这一回!”孙性吓得浑身发抖,赶紧跑去向吴佑自首,一五一十地把事情都说了。吴佑看着他,语重心长地说:“你看,你这是因为孝顺父亲才犯了错,这一点还是值得原谅的。古人不是说过嘛,看一个人犯的错,就能知道他有没有仁义之心,说的就是你这种情况。不过呢,你父亲确实是个明白事理的人,你应该回去好好谢谢他。这衣服你也拿回去,就当是我送给你父亲的一点心意。”孙性听了,感动得热泪盈眶,千恩万谢地走了。吴佑处理民事纠纷的时候也很有一套,每次碰到打官司的,他就先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好好反省自己有没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这才出去审问两边的人。他跟人讲道理的时候,那叫一个耐心,就像个老夫子一样,苦口婆心地劝说,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轻易用刑罚。有时候,他还亲自跑到乡下去,给大家调解矛盾,就像个和事佬似的。在他的治理下,当地的老百姓都服服帖帖的,大家都互相尊重,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监狱里都空荡荡的,几乎没有犯人。

苏章宴请朋友,吴佑送还衣服,有人说他们这是好名。可咱反过来想想,这后世又能有几个像他们这样的好官呢?当时巡行州郡的八使,大家都叫他们“八俊”。可惜啊,张纲走到半路就回来了,去广陵当了太守,最后还病死在任上。剩下的杜乔、周举这些人,那也是硬骨头,不怕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他们写的弹劾奏章,都是冲着梁氏的姻亲还有宦官的党羽去的。可这宫廷里面,都是些小人在掌权,他们的奏章就像石沉大海一样,根本没人理会。后来还是侍御史种暠又接着查,这才罢了几个人的官。

杜乔到了兖州,发现泰山太守李固的政绩那是顶呱呱的,在全国都能排第一。他就向朝廷推荐,李固也因此被召回京城,先是当了将作大匠,后来又升为大司农。太尉王龚生病了,就告老还乡了。太常桓焉和司隶校尉赵峻,先后接替他当了太尉。司空王卓去世后,光禄勋郭虔接着当司空,后来又换成了太仆赵戒。司徒黄尚卸任后,也接连换了两个人,先是光禄勋刘寿,然后是大司农胡广。

这时候梁冀掌权,那些三公九卿都像胆小的老鼠一样,对他唯唯诺诺,什么事儿都不敢说个“不”字。只有前太尉王龚的儿子王畅,有点他父亲的风范,不偏袒任何人,也不跟那些坏人同流合污。

汉安二年,匈奴句龙王吾斯又带着人来骚扰并州。王畅就推荐茂陵人马寔去当中郎将,让他去防守边境。马寔也是个有勇有谋的人,他想了个办法,找人去刺杀了吾斯,还把吾斯的脑袋送到了洛阳。第二年,他又去攻打剩下的敌人,收降了乌桓的七十多万人。朝廷高兴坏了,下诏书表扬他,还赏了他十万钱。同时,朝廷还册立南匈奴守义王兜楼储为单于,让他回去管理南庭。兜楼储以前来过洛阳,这次顺帝亲自把玺绶交给他,还赐给他车服,让太常和大鸿胪这些人在城门口给他送行,又是奏乐又是喝酒,热闹得很。兜楼储喝完酒,就拜别顺帝,回自己的国家去了。有了这个单于,南庭的匈奴人也都念着汉朝的好,变得比较老实了,北方边境也算是暂时安定下来了,就像暴风雨过后的海面,暂时恢复了平静。

西边这边呢,护羌校尉赵冲在外面剿匪抚民,两手抓两手都硬。他带着兵连破烧何、烧当这些羌人的部落,羌人有三万多户都投降了。可后来护羌从事马玄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突然背叛了汉朝,还跑出去了,跟着他跑的羌人也不少。赵冲就去追这些叛徒,没想到中了埋伏,战死了。朝廷为了表彰他,就封他的儿子赵义为义阳亭侯。虽然赵冲死了,不过羌人也被打得元气大伤,没什么力气再闹事了。再加上梁并在左冯翊这个地方,把那些叛乱的羌人离湳、狐奴都给招降了,陇右这一片也就稍微安宁了一些,总算是让人松了一口气。

到了汉安三年,顺帝已经长大成人了,可还没有儿子继承皇位。梁皇后和其他的后宫妃子,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大多数都没能生出孩子来。只有后宫的虞美人,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叫炳,这时候才两岁。顺帝就立炳为太子,把汉安三年改成了建康元年,还下诏书大赦天下,让老百姓都高兴高兴。

这时候,侍中杜乔回京城复命,顺帝就任命他为太子太傅。又让侍御史种暠当光禄大夫,在承光宫里照顾太子。有一天晚上,中常侍高梵一个人坐着车来接太子,说要带太子去见皇帝。杜乔他们就向高梵要诏书,高梵却支支吾吾地说,这是皇帝亲口说的,没有诏书。杜乔一听,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急得团团转,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这时候,种暠站了出来,“刷”的一声拔出剑来,横在路中间,大声说:“太子可是国家的继承人,关系到老百姓的命运。现在你这个常侍来接太子,又没有诏书,这怎么能让人相信呢?我种暠今天就是死,也不会让你把太子带走!”高梵一开始还仗着有皇帝的命令,嘴硬得很,可看到种暠一脸严肃,眼神犀利得像老鹰一样,吓得他腿都软了,也不敢再争辩了,赶紧回去向皇帝报告。顺帝听了,觉得种暠这人很稳重,就亲自写了诏书去接太子,太子这才进了宫。杜乔从宫里出来后,还心有余悸地赞叹道:“种公这人可真是厉害啊!碰到这么紧急的事儿,一点都不慌乱,佩服佩服!”种暠字景伯,是河南洛阳人,杜乔字叔荣,是河内林虑人。他们两个都是因为孝顺廉洁被推举当官的,在朝廷里也算是有名的大臣。没过多久,种暠就被派到益州去当刺史了,杜乔则升为大司农,后来又当上了大鸿胪。

这年八月,顺帝突然生病了,而且病得很重,没几天就去世了,享年三十岁,在位的时间和安帝一样,也是十九年。大臣们就拥立太子炳即位,尊梁后为皇太后。这小皇帝才两岁,怎么可能自己处理国家大事呢?没办法,只好按照以前的惯例,让皇太后梁氏代替皇帝管理朝政。朝廷又任命太尉赵峻为太傅,大司农李固为太尉,让他们一起参与处理朝廷的事务。过了一个月,顺帝的棺材被运到宪陵下葬,庙号敬宗。

这一天,京城和太原、雁门这些地方发生了地震,三个郡还发了大水,土地都裂开了。朝廷没办法,就下诏书让大家推荐贤良方正的人,还让百官都给朝廷写信,说说现在国家的情况,有什么问题,该怎么解决。

前安定上计掾皇甫规接到诏书后,就写了一篇奏章给皇帝。他说:“想当初,孝顺皇帝一开始的时候,那可是很勤奋地处理国家大事啊,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大家都觉得日子有盼头了。可后来呢,一些奸臣和皇帝身边的小人开始捣乱,把皇帝的权力都给分走了。这些人只知道贪污受贿,聚敛钱财,还整天吃喝玩乐,不干正事。他们靠着皇帝的宠信,卖官鬻爵,让自己的那些狐朋狗友都混进了朝廷。结果天下就乱成了一锅粥,每次打仗都输得底儿掉,老百姓和官府都被折腾得精疲力尽,从上到下都穷得叮当响。我在关西的时候,就听说了这些事儿,可没听说朝廷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改变这种情况。这国家的权力和好处,都被那些有权有势的人给拿走了。现在陛下您啊,聪明睿智,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指梁太后),刚摄政的时候,任用了一些忠臣(指用李固),把以前的一些坏毛病都给改了,大家都很高兴,觉得看到了太平的希望。可这地震之后,天气也变得不正常了,雾气白茫茫的,太阳和月亮都没了光彩,旱灾也来了,到处都是盗贼,老百姓都没法安心过日子。这都是老天爷在警告我们啊,我觉得这都是那些奸臣权力太大造成的。特别是那些常侍,没一个好东西,应该赶紧把他们撤职查办,没收他们的财产,把这些钱还给老百姓,这样才能平息老天爷的怒火。现在大将军梁冀和河南尹梁不疑,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就像周朝的周公和召公一样,是国家的顶梁柱,而且他们家和皇室还是亲戚呢。现在给他们一些尊贵的称号,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他们应该谦虚谨慎一点,多学习儒家的道理,少搞一些吃喝玩乐的事儿,把家里那些没用的装饰都去掉。皇帝就像船一样,老百姓就像水一样,大臣们就像是划船的人,梁将军兄弟就是掌舵的。要是大家都齐心协力,好好为老百姓着想,那国家就能幸福安康;要是他们偷懒不负责任,这国家可就危险了,就像船要沉到波涛里一样,可得小心啊!一个人的德行要是配不上他的俸禄,就好像在快要倒塌的墙上再加高一样,这不是自找灭亡吗?那些整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人,就知道听坏话、说奉承话,就应该把他们都赶走,让他们知道不能胡作非为。也让梁冀他们好好想想,用对人有什么好处,用错人有什么坏处。还有,现在很多当官的都是吃白饭的,尚书们也不认真办事,下面的官员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人愿意去管这些事儿,所以陛下您听到的都是些奉承话,根本不知道外面的真实情况。我知道说这些话可能会得罪人,说不定还会招来杀身之祸,可我要是不说,怎么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呢?我从小在边远的地方长大,没怎么见过世面,今天写这封信的时候,心里害怕得很,可能有些话没说清楚,请陛下恕罪。”

这篇奏章,主要是说那些有权有势的外戚和皇帝身边的小人的坏话。梁冀看了,气得鼻子都歪了,马上就把皇甫规的名次给降了,只给了他一个郎中的官职。皇甫规也知道自己在这儿混不下去了,就借口生病,辞官回家了。那些州郡的官员,都想讨好梁冀,经常想找皇甫规的麻烦,皇甫规只好躲在家里,悄悄地教学生读《诗》《易》,这才保住了一条命。

这时候,扬徐一带的盗贼又开始闹事了。扬州的贼范容这些人,占领了历阳;九江的贼马勉,打进了当涂,还胆大包天地自称皇帝,也像模像样地建立了年号,封了一堆官员,让徐凤当了无上将军。就连广陵那个投降过的张婴,自从张纲死了以后,也开始不安分了,又召集了一些人,在堂邑和江都这一带捣乱。

梁太后正准备召集大臣们商量,派谁去讨伐这些盗贼呢。可这时候正好赶上过年,朝廷就把年号改成了永嘉,百官们都忙着庆祝,这事儿就暂时被耽搁下来了。等庆祝完了,小皇帝突然生病了,而且病得很重,没几天就夭折了,这孩子才三岁,宫里一下子就乱成了一团。梁太后因为扬徐的盗贼闹得厉害,担心国家有大丧事,会让老百姓更加恐慌,就派中常侍去告诉三公,说要先把诸侯王和列侯都召集起来,然后再发丧。

太尉李固就进言说:“虽然这继承皇位的皇帝年纪小,可他毕竟是天下的君主啊。现在他去世了,这是天大的事儿,人神都会被感动的。哪有做臣子的,反而要隐瞒这件事的道理呢?以前秦始皇在沙邱病死,胡亥和赵高隐瞒消息,结果扶苏被害,秦朝也很快就灭亡了;还有北乡侯病逝的时候,阎后兄弟和江京这些人也隐瞒消息,后来就发生了孙程杀他们的事儿。这都是历史上的教训啊,我们可不能不防备!”李固这话说得很明白,其实就是在防备梁冀,怕他搞鬼。梁太后听了李固的话,觉得有道理,就当天晚上就给小皇帝发丧了。

顺帝就只有这一个儿子,儿子死了,就得从其他的亲戚里找个人来继承皇位。于是就把清河王蒜和渤海王子缵都叫到京城来。蒜是清河孝王庆的曾孙,缵是乐安王宠的孙子,宠又是千乘王伉的儿子。蒜这时候已经长大了,缵才八岁。

太尉李固想立一个年纪大一点的皇帝,就对大将军梁冀说:“现在我们要选新的皇帝,应该选一个年纪大、品德好,而且有处理国家大事经验的人,这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希望将军您好好考虑考虑,就像当年周勃、霍光拥立汉文帝、汉宣帝一样,可别学邓太后、阎太后,为了自己的利益立一个小皇帝!”梁冀这人很固执,根本不听李固的话,他和梁太后偷偷地商量好了,就把缵接到南宫,封他为建平侯,当天就让他即位了,这就是质帝。还是由梁太后代替皇帝管理朝政,把蒜又送回了他的封国。

接着,大家就商量怎么给前幼主安葬,还要选一个地方建陵墓。李固又进谏说:“现在到处都是盗贼,到处都需要钱去剿灭他们,这花费肯定少不了。而且新建宪陵,老百姓还没歇口气呢。前帝年纪还小,我们可以在宪陵的旁边,给他建一个陵墓,这样费用能省三分之一。以前孝殇皇帝葬在康陵的时候,也是这么做的,我们现在也可以照着做啊。”梁太后听了李固的话,觉得有道理,就把前幼主的棺材葬在了怀陵,谥号为冲帝。

李固因为经常给朝廷提一些正确的意见,所以很受信任,梁太后也听他的话,把很多黄门内侍都给撤职了,大家都觉得国家有希望了,就像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可梁冀却不这么想,他觉得李固老是跟他作对,心里很嫉妒,再加上那些宦官在中间挑拨离间,说李固的坏话,梁冀就更恨李固了。不过梁太后知道李固是个忠臣,所以李固暂时还没什么事儿。

李固又和太傅赵峻、司徒胡广、司空赵戒这些人一起,推荐北海人腾抚,说他有文才武略,可以当将帅。

朝廷就下诏书任命腾抚为九江都尉,让他去讨伐扬徐一带的盗贼。腾抚也是个厉害角色,打起仗来毫不含糊,接连打了好几个胜仗,把马勉和徐凤、范宫这些贼首都给杀了,朝廷一看,这是个人才啊,就提拔他为中郎将,让他都督扬徐二州的军事。腾抚继续进军广陵,又把张婴给打败了,这时候,历阳的贼华孟,自称黑帝,也被腾抚带兵给击毙了,这下东南一带总算是平定了,老百姓也能过上安稳日子了,大家都对腾抚感恩戴德,就像盼到了救星一样。

过了一年,朝廷改元本初,又下诏书让郡国推荐明经的人,到太学去学习,等学成之后,就可以当官了。这一下,那些公卿们都纷纷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太学去,太学里的学生一下子就多了起来,有三万多人,学习的风气特别浓厚,就像春天里百花盛开一样。扬徐一带已经平定,西北两边也还算安宁,看起来这国家终于可以好好发展一下,搞搞文化建设,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了。

可谁知道,这时候贵戚梁冀却跳出来捣乱。这梁冀仗着自己有权有势,横行霸道,什么事儿都敢干,简直就是无法无天,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

原来质帝虽然年纪小,但是特别聪明伶俐,就像个小机灵鬼似的。有一次,朝廷开会,大臣们都在朝堂上,质帝看着梁冀,那小眼睛滴溜溜地转,突然冒出一句:“这就是跋扈将军啊!”这一句话可不得了,梁冀听了,心里“咯噔”一下,顿时火冒三丈,脸上一阵白一阵红,心里想:“这小毛孩,现在就这么厉害,等他长大了,还不得把我给吃了!”从那以后,梁冀就对质帝怀恨在心,一直想找机会把他除掉。

于是,梁冀就偷偷地嘱咐宫里的内侍,在饼里下了毒,然后让人把毒饼送给质帝吃。质帝哪知道这饼里有毒啊,吃了好几块,刚开始还没觉得怎么样,可没过一会儿,肚子就开始疼起来了,疼得他在地上直打滚,嘴里大声喊着:“哎呀,我的肚子好疼啊!”旁边的人都吓坏了,赶紧去叫太医。这时候,梁冀也来了,质帝看着他,有气无力地说:“我吃了饼之后,肚子难受得很,给我点水喝,是不是还能活啊?”梁冀在旁边听了,眼珠子一转,心想:“这可不行,万一喝了水把毒解了,这事儿可就麻烦了。”于是他赶紧说:“哎呀,陛下,这可不能喝水啊,万一喝了水吐得更厉害,那就更不好了!”梁冀的话还没说完,质帝就已经疼得不行了,双手紧紧地抱住肚子,脸色变得青紫,眼睛也闭上了,不一会儿就断了气。

太尉李固看到质帝死了,心里特别悲痛,趴在质帝的尸体上大哭起来,那哭声真是撕心裂肺,眼泪鼻涕流了一脸。过了一会儿,梁太后也来了,看到质帝的尸体,也忍不住哭了起来。李固这时候止住了哭声,对梁太后说:“太后,这事儿得好好查一查,肯定是有人在饼里下了毒,得把那些侍臣都审问清楚,找出凶手!”梁太后听了,只是含含糊糊地答应了一声,也没说具体该怎么办。

李固心想,这事儿得跟梁冀好好说说,不能就这么算了。可是他往旁边一看,梁冀早就不知道跑哪儿去了,李固没办法,只好先退了出去。正好这时候司徒胡广、司空赵戒听说质帝死了,也来哭灵。李固等他们哭完了,就把他们拉到一边,商量接下来该怎么办。李固担心梁冀会再立一个小皇帝,自己好继续掌权,于是就拉着胡广和赵戒一起联名给梁冀写了一封信,信上说:

“天下这是怎么了,运气也太差了,又遭遇了这样的大丧事。皇太后您圣明,代替皇帝管理朝政,这是国家的福气。大将军您呢,也是忠孝两全,为国家操碎了心。可是这几年,国家的运气实在是不好,皇帝一个接一个地去世。现在我们又要选新的皇帝了,这可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啊。我们知道太后和将军您肯定会慎重考虑,选一个好皇帝。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一点想法,想跟您说一说。

我们回头看看以前的历史,不管是废立皇帝,还是新皇帝登基,都得征求公卿大臣们的意见,让大家一起商量商量,这样才能让老天爷满意,让老百姓信服。而且自从本初以来,国家的政治就不太好,地震把宫庙都震坏了,彗星在天上乱飞,这都是老天爷在警告我们啊,也是将军您应该操心的时候。古人说:‘把天下让给别人容易,为天下选一个好皇帝可难啊。’以前昌邑王被立为皇帝,结果他昏庸无道,把国家搞得一团糟。霍光当时又担心又后悔,恨不得把自己的骨头折断。要不是霍光那么忠诚勇敢,田延年那么积极努力,大汉的江山可就危险了。这可是关系到国家兴衰的大事,我们能不慎重吗?现在我们就盼着将军您能好好考虑考虑,为国家选一个好皇帝,这可是功德无量的事儿啊!”

梁冀收到这封信,就召集百官来商量立皇帝的事儿。李固和胡广、赵戒,还有大鸿胪杜乔,都主张立清河王蒜,说他是皇室宗亲,品德又好,名声在外,让他当皇帝最合适不过了。梁冀坐在那里,听着他们的话,脸色阴沉得可怕,一句话也不说,这事儿就这么僵住了,也没商量出个结果。

原来平原王翼被贬为都乡侯,回到了河间。他的父亲开还活着的时候,想把蠡吾县作为翼的封邑,就向朝廷上表请求,朝廷同意了,于是翼就被改封为蠡吾侯。翼去世后,他的儿子志继承了爵位。这志长得倒是眉清目秀的,可惜就是个绣花枕头,没什么真本事。顺帝去世的时候,志来京城参加葬礼,被梁太后看到了,梁太后有个妹妹,就想把妹妹嫁给志,结成亲家。因为当时国家有丧事,不方便说这事儿,就先让志回封地去了。过了两年多,志已经十五岁了,梁太后就把他叫到京城来,商量结婚的事儿。正好这时候质帝死了,要选新皇帝,梁冀心里就打起了小算盘,他想把志立为皇帝,这样自己就是皇帝的大舅哥了,以后这权力还不都是自己的?这如意算盘打得可真响,简直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

可是三公会议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主张立清河王蒜,这可跟梁冀的想法不一样,他心里着急啊,可又不好当场发作,只能坐在那里生闷气,把脸憋得通红,就像一只生气的蛤蟆。等公卿们都退出去了,天也黑了,梁冀回到家里,吃晚饭的时候都心不在焉的,一直在想这事儿该怎么办。这时候,中常侍曹腾这些人来了,他们早就知道梁冀的心思,就顺着他的话说:“将军,您家世代都是皇后的亲戚,现在掌管着国家的大权,这是多威风的事儿啊。不过这难免会有一些人嫉妒您,想找您的麻烦。您看这清河王蒜,一向以严明着称,如果他当了皇帝,恐怕会对您不利啊!不如立蠡吾侯志,这样您就能一直富贵下去了,这多好啊!”梁冀听了,皱着眉头说:“我也想立志,可是公卿们都不同意,这可怎么办呢?”曹腾接着说:“将军,您手握大权,您说的话谁敢不听啊?只要您下定决心,这事儿还不是您说了算!”梁冀听了这话,猛地一拍桌子,站起来说:“好,我……我决定了!”他这一着急,口吃的毛病又犯了,两个“我”字说得结结巴巴的,把曹腾他们都逗乐了。

第二天,梁冀又召集百官,说要立蠡吾侯志为皇帝。他站在那里,眼睛瞪得大大的,满脸通红,说话的声音特别大,好像要吃人似的,把大家都吓了一跳。胡广、赵戒这些人本来就胆小怕事,看到梁冀这么凶,都不敢说话了,只好顺着他说:“一切都听大将军的!”只有李固和杜乔,还是坚持要立清河王蒜,和梁冀争论起来。梁冀可没耐心听他们说,大声吼道:“散会!散会!”说完就气呼呼地走了。

李固还是不死心,他觉得梁冀可能会改变主意,就又给梁冀写了一封信,反复地说立清河王蒜的好处。梁冀收到信,看都没看几眼,就把信扔到地上,还狠狠地踩了几脚,心里说:“这李固,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跟我作对,看我怎么收拾你!”

然后,梁冀就先去跟梁太后说了自己的想法,让梁太后下诏书,把李固的官职给免了。接着,他就到夏门亭去迎接蠡吾侯志,当天晚上就把志立为皇帝,这就是桓帝。这夏门是洛阳西北的一个门,门外有个万寿亭。

梁太后还是继续代替皇帝管理朝政,把质帝葬在了静陵,还追尊河间王开为孝穆皇,蠡吾侯翼为孝崇皇,孝穆皇的陵墓叫乐成陵,孝崇皇的陵墓叫博陵。桓帝的生母匽氏,本来是蠡吾侯翼的妾室,这时候在园子里守孝,也被尊为博园贵人。

第二年,朝廷改元建和。正月初一,就发生了日食,这在当时可是不祥之兆啊。朝廷没办法,就下诏书让三公九卿都说说自己对国家大事的看法,看看怎么才能让国家变得更好。到了四月,京城又发生了地震,朝廷又下诏书让大将军和公卿们推荐贤良方正和直言极谏的人。

可是大家想想,这时候梁冀就像一只凶猛的老虎,在朝廷里横行霸道,谁要是敢说真话,指出他的问题,那不是往老虎嘴里送吗?肯定会被他吃掉的。所以那些贤良方正的人,就算有本事,也不敢出来当官,生怕惹祸上身。至于直言极谏的人,那就更不用说了,根本就没人敢站出来说话。

司徒胡广接替李固当了太尉,可因为夏天发生了日食,又被免了职,朝廷就让杜乔当了太尉。而且因为立桓帝这件事,梁冀觉得自己功劳很大,朝廷也得给他点好处啊,就又给他增加了一万三千户的食邑。梁冀的弟弟梁不疑被封为颍阳侯,不疑的弟弟梁蒙被封为西平侯,梁冀的儿子梁清被封为襄邑侯。就连中常侍刘广这些人,也都被封为列侯,这可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梁冀的势力变得更大了,朝廷里到处都是他的人,就像他的私人王国一样。

太尉杜乔是个正直的人,他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很着急,就给朝廷上书说:

“陛下您从一个藩王变成了皇帝,这是老天爷的旨意,老百姓都盼着您能把国家治理好。可是您现在不先重用那些忠臣贤良,却先给身边的人封官加爵,这可不好啊。这样会让好人伤心,坏人得意,那些奸臣小人就会越来越多。我听说古代的明君,奖励和惩罚都是根据功劳和过错来的,可是现在的情况却不一样,都是看谁跟有权势的人关系好。就像梁氏一门,那些宦官的后代,什么功劳都没有,却都封了侯,还占了很多土地,这也太不公平了吧!这样下去,谁还愿意为国家出力呢?有功的人得不到奖励,大家就都没了积极性;坏人得不到惩罚,他们就会更加肆无忌惮。所以就算有法律,大家也不怕;就算有奖励,大家也不稀罕。要是一直这样下去,国家肯定会大乱,到时候别说国家繁荣昌盛了,恐怕连命都保不住,这可不是闹着玩的,陛下您可得慎重啊!”

可是杜乔的奏章递上去,就像石沉大海一样,根本没人理会。以前杜乔当大司农的时候,永昌太守刘君世,让人铸了一条黄金做的文蛇,打算送给梁冀,讨好他。结果被益州刺史种暠发现了,就把这金蛇没收,交给了大司农杜乔保管。梁冀知道后,还不死心,就假装跟杜乔说,想看看这条金蛇。杜乔早就知道梁冀没安好心,就委婉地拒绝了他。梁冀因此对杜乔怀恨在心,就像一只记仇的狼。

后来梁冀的小女儿死了,公卿们都去吊丧,只有杜乔没去,这可把梁冀气坏了,心里想:“这杜乔,太不给我面子了,我一定要找机会收拾他!”再加上迎立桓帝的时候,杜乔又和李固一起反对他的意见,梁冀对他的恨就更深了,简直是恨之入骨,就像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一样。

不过梁太后知道杜乔是个忠臣,所以还是让他当了太尉。杜乔还是像以前一样正直,看到梁冀他们给自己的亲戚和身边的人乱封官,就又上书劝阻。可是他的话梁冀根本不听,还越来越讨厌他。

桓帝因为是梁冀拥立的,自然得听他的话。梁冀想让桓帝风风光光地娶自己的妹妹当皇后,好好显摆显摆。可杜乔却坚持按照以前汉惠帝娶后的规矩来办,一点都不肯增加仪式的规格。梁冀虽然心里很生气,可因为杜乔是首辅,也不好直接跟他吵,只能把这口气憋在心里,这梁冀和杜乔之间的矛盾就越来越深了,就像两个仇人一样,迟早要爆发一场大战。

后来梁冀的妹妹真的被立为皇后了,梁冀的势力也变得更大了。这时候,京城又发生了地震,梁冀就把这事儿怪到首辅杜乔头上,说都是他没把国家治理好,于是就把杜乔的官职也给免了。然后让司徒赵戒当了太尉,封他为厨亭侯;司空袁汤当了司徒,封他为安国侯;胡广又被起用为司空,封他为安乐侯。这三公都因为梁冀的关系封了侯,就都开始讨好梁冀,什么都听他的,就像一群跟在主人后面的小狗一样。

只有李固和杜乔,不肯依附梁冀,他们知道自己的处境很危险,可还是坚持自己的原则,不愿意同流合污。但是他们这样做,肯定会被梁冀陷害,就像两只羊掉进了狼群里,凶多吉少。这朝廷里的斗争越来越激烈,到底李固和杜乔会怎么样呢?咱们下一回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