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爱德华一觉醒来,发现旅馆房间的窗口,阳光已经从窗外透进。
这是爱德华第一次那么晚的起床……
“不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须努力!”
“现在的时间一秒钟都不能浪费,汉堡和吕贝克的工厂,还在停工中。伦敦这边必须加速建设,才能给汉堡和吕贝克下订单。”
“而且,获得了印钞权,能够把纸币印出来,还需要扭曲所有人的思想,才能把纸币传播出去……”
“要怎么才能扭曲所有人的思想呢?”
原本爱德华是打算,打下石勒苏益格之后,利用手中军队的强制力,强行推广自己的纸币。
然而,没想到丹麦王国反抗这么激烈。
以至于,虽然在小冲突中,吕贝克占据优势,但源源不断的征召兵,从卡尔马联盟的后方,不断抵达前线。
至今,双方依然处于战略对峙时期。
世事难料,伦敦这边却出现了历史级的机遇,爱德华忽悠了一个冤大头,在伦敦获得了印钞权。
那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纸币印出来。
爱德华给自己梳理了任务的重要级排列顺序。
一,建印刷厂,建报社,建美联储。
二,建交易所,建超市,建银行。
三,探索法国商品走私交易,探索地中海贸易。
四,扭曲伦敦市民的思想,扭曲吕贝克市民的思想。
五,建大学,当校长。
这五个任务,循序渐进都能完成。
唯独扭曲人类的思想,这一个任务有点困难。
对手也是人类,和你智力没有差距的人类。
见识虽然有高有低,但对手具备基本的常识,扭曲心智的目标,就是要打破对手的常识。
你要怎么才能让对手相信,这张纸是金币?
这只鹿是马?
这黑色的,其实它是白色的。
这题真的很难!
爱德华开始回忆,在前世有什么可借鉴的办法。
……
首先,自然是指鹿为马的故事。
赵高掌控大权之后,为了测试大臣们,谁是自己的舔狗,谁是自己的敌人。
于是进行了一场颠倒黑白的实验。
赵高把一只鹿,献给了秦二世皇帝作为礼物,说这是马。
结果有些大臣不知道是计谋,性格耿直,直接说这是鹿。
于是赵高就知道了,这些人性格耿直,不是同路人,未来不会跟随自己一起贪腐。是敌人了。
而有些大臣,连忙反驳,这分明是马。
赵高就知道了,这些大臣性格油滑,且愿意向自己效忠,是自己人,未来要多加提拔,大家一起贪腐。
还有很多大臣,并没有发言。这属于路人。
赵高也会把这些人的名字记住,在以后,再用各种方法测试对方的思想,以此贴标签。
后来赵高就利用自己超过同时代人的见识和智慧,侵夺民田,操纵赋税,控制国库,积累了庞大财富,发展爪牙,爪牙也赚了很多钱。
当然,秦二世而亡,就如同犹太人寄生,把宿主寄生死了。
爱德华关注的是,那些跟随赵高的人,是为什么心甘情愿扭曲自己的认知,认为鹿就是马,黑就是白,贪腐是发展Gdp的第一生产力呢?
那就是大棒和胡萝卜。
成为赵高的敌人,下场很惨。
成为赵高的爪牙,赚很多钱。
于是,生物会自己进化自己的认知,以适应环境。
而人类的环境,是由高高在上的权势者塑造的。
故意塑造出一种,黑白混淆的环境,无形中就会让生物自己知道,在“真实”社会里,什么事情是“对”的,什么事情是“错”的,什么事情做了,看似正确,但自己做了,很有可能死掉。
认知被强行扭曲的第一个过程,那是非常痛苦的。
但是,适应了之后,反而会成为赵高的黑暗势力的一部分。
这一个故事,爱德华唯一能借鉴的,就是通过利诱,把冈特的约翰公爵,拉入了伙。
冈特的约翰公爵,为了让英国的军队,获得一大笔钱,用于战争。
愿意把纸说成金币。
然而,爱德华在伦敦的权势,没可能通过威逼,通过大棒,让对手也认为,纸就是金币。
现在的这道题目,对手是全伦敦的市民。
而爱德华的做题工具受限,无法使用大棒,只能使用胡罗卜。
……
爱德华突然想起了第二个故事,曼德拉效应。
既然对手是大众,要扭曲大众的心智。
那么曼德拉效应是很有借鉴意义的社会学实验。
自从犹太人掌控了媒体之后,犹太人追求的最大目标,就是控制全人类的思想。
一旦控制了全人类的思想,在经济上,说什么涨,什么就会涨,说什么跌,什么就会跌。
在军事上,说谁是好人,谁就是好人。说谁是坏人,谁就是坏人。
在政治上,说谁是美丽国大统领,谁就是美丽国大统领。
一句话,通过占领人类心智,控盘地球。
大部分人类,明明记得南非总统曼德拉是80年代死于了监狱,然而真实情况是,曼德拉2013年才去世。
这就是曼德拉效应,大众认知与事情的真实情况,有偏差。
这是因为,当时的犹太人在美丽国,80年代的时候,操控媒体,让曼德拉在媒体上,死在了监狱里。
明明人家还活着,但在媒体上死了。
而对于一个死人,人们就不再关心他的话语。
于是,曼德拉种种力挺黑人的话语,只能影响到南非,无法影响到美丽国。
于是美丽国的黑人,依然是温顺的良民。
最后真相大白,已经是2013年的时候了。
好多人才发现,自己的记忆被修改了,于是怀疑世界的真实性。
其实,只是犹太人的一次社会学实验而已。
在华国,曼德拉效应同样存在。
大家的记忆里,有一首歌的歌词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结果,这句歌词,被认为是错误的。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朵花。”才是正确的歌词。
大众的记忆,与所谓的“真相”完全不同,为什么呢?
单纯是因为犹太人恐惧民族主义罢了……
于是把歌词改了……
这个故事,爱德华可以借鉴的地方,还是利用媒体。
把纸说成金币。
……
可是伦敦的市民,真的会有那么傻吗?
难道爱德华在报纸上,说这些花花绿绿的纸,是金币。
伦敦市民,就会相信报纸,真的把纸,当成金币吗?
所以第三个故事,瑞某咖啡的故事,也是掌控心智的案例。
瑞某咖啡通过9.9价格,强行对标星巴克。
于是,在如此“便宜”的价格下,快速扩张。
美其名曰,培养消费者喝咖啡的习惯。
瑞某咖啡,显然是成功了。
华国原本是一个喝茶的文明,但年轻一代都不喝茶了,而是喝咖啡。
这背后的经济利益,可就大了。
可以预见,随着这一代年轻人到50岁,成为社会核心后。
他们的生活习惯,就会把种茶园干死,而让种咖啡的园区赚钱。
这其中的博弈,就是通过利诱和占便宜,来培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想到此处,爱德华眼神一亮,终于找到扭曲伦敦市民心智的办法了。
德意志人建的交易所,建的超市,如果伦敦市民想要从里面购买物品。
用金币购买,就是原价。用纸币购买,9折优惠。
这就是培养消费者使用纸币的习惯。
而爱德华开设的银行,又提供将金币兑换为纸币的业务。
这意味着,伦敦市民只要多一个步骤,先去银行,把金币兑换为纸币,之后再去超市购物,就能享受到九折优惠。
渐渐就能培养起市民们,使用纸币的消费习惯,同时让他们认可纸币的价值。
这道题目,终于完成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