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新野开始 > 第一百四十八章 黄忠病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时光在悄无声息中缓缓流逝,在洛川紧锣密鼓地筹备与悉心教导下,蜀汉的朝堂与民间看似有条不紊地运转着,然而平静的表象之下,实则暗流涌动。各方势力在暗中观察、试探,局势微妙而复杂。

一日,一则噩耗如晴天霹雳般骤然传来,彻底打破了这份看似平静的表象——蜀汉老将黄忠,在与病魔的顽强抗争后,终因病医治无效,溘然长逝。

这一消息瞬间传遍蜀汉的每一个角落,如同一颗巨石投入蜀汉的朝堂,激起千层巨浪。

蜀汉军中,将士们悲痛万分。那些曾与黄忠一同出生入死的老将们,纷纷陷入对往昔峥嵘岁月的深切缅怀之中。

忆起当年战场上,黄忠手持长刀,冲锋陷阵,威风凛凛,屡立奇功,每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都如走马灯般在他们脑海中鲜活浮现。

而年轻将领们,虽与黄忠相处时日不及老将们久长,却也深深为失去这样一位值得敬仰与学习的前辈而扼腕叹息。他们深知,黄忠不仅是一位战功赫赫的猛将,更是蜀汉军中精神的象征。

朝堂之上,众人皆沉浸在一片哀伤肃穆的氛围之中。大臣们身着素服,面色凝重,往日的争论与喧嚣此刻皆已沉寂,唯有对黄忠离世的悲叹与惋惜在空气中弥漫。

远在荆州的关羽听闻黄忠病逝的消息,心中更是百感交集。他独自站在府邸的庭院中,轻抚着那标志性的长须,眼神中满是落寞与怅惘。

往昔与黄忠一同驰骋沙场的日子,那些战火纷飞、生死相搏的战斗画面,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曾经,他们在战场上相互呼应,携手共进,皆为蜀汉的江山立下赫赫战功,是蜀汉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可如今,黄忠却先他而去,关羽不禁真切地感受到岁月的无情流逝,沧桑之感悄然爬上他的身躯。

在这种心境之下,关羽愈发觉得时不我待,北伐大业迫在眉睫。他深知,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将们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而蜀汉兴复汉室的大业却仍遥遥无期。若不趁此时机举兵北伐,更待何时?

于是,关羽安排好荆州的诸多事宜后,快马加鞭赶往成都面见刘备。此时的刘备,因黄忠的离去,内心遭受巨大的冲击,面容显得格外憔悴。原本明亮的眼眸此刻也布满血丝,透露出深深的疲惫与哀伤。

关**步迈入殿内,在刘备面前单膝跪地,声音低沉而有力:“陛下,黄忠将军的离世,如晴天霹雳,让臣深切感受到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如今我等老将渐老,身体大不如前,若不趁此时机举兵北伐,再拖延下去,恐怕机会愈发渺茫。曹魏虽国力强盛,但我蜀汉将士一心,众志成城,士气正旺,只要调度有方,定能与之一较高下。况且,北伐乃兴复汉室的千秋大业,关乎我蜀汉的存亡与天下的正统,我等身为蜀汉臣子,不可有丝毫懈怠。”

刘备微微颔首,脸上露出复杂的神情,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他当然深知关羽的忠义与勇猛,也对北伐对于蜀汉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知。

然而,蜀汉刚刚经历了南蛮之乱,虽说最终成功平定,但这场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国内民生亟待恢复,经济也需要时间休养生息。

再者,太子刘禅虽在洛川的教导下有所成长,但尚未完全成熟起来,对朝堂的掌控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刘备沉思良久,缓缓开口说道:“云长,你的忠义之心,朕了若指掌,北伐之事,朕亦日夜在心中思量。只是当下蜀汉内忧外患,朝堂之上各方势力暗流涌动,尚未完全归心,刘禅也还需更多时间历练。此时仓促北伐,一旦后方出现变故,前方战事又陷入僵局,风险实在太大。”

关羽听后,心中虽急切万分,但也完全理解刘备的担忧。他缓缓起身,目光坚定地说道:“陛下所言极是,臣并非不知其中利害。但我等身为蜀汉的臣子,肩负兴复汉室的重任,不能因畏惧风险而退缩不前。如今朝堂之上,洛川先生殚精竭虑,尽心尽力辅佐太子,已培养出一批忠心耿耿、有勇有谋的官员与将领。而我等老将,虽已年迈,但雄心壮志从未磨灭,只要一息尚存,便愿为蜀汉的大业冲锋陷阵。若能抓住当下的时机,精心谋划,或许便能一举打破曹魏的防线,为兴复汉室迈出至关重要的一步。”

刘备长叹一声,目光中流露出追忆与不舍:“黄忠将军一生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功绩,朕永远不会忘记。朕决定,追封黄忠为‘刚侯’,以表彰他的卓越功勋。其子孙,朕也会妥善照顾,赐予田宅,让他们一生无忧。”

言罢,刘备看向关羽,“云长,北伐之事重大,朕需与群臣再仔细商议,你且先回去休息,等待朕的旨意。”

关羽微微点头,领命退下。他心中明白,北伐之路困难重重,但无论如何,他都决心为蜀汉的未来,为兴复汉室的理想,拼尽最后一丝力气。

关羽退下后,刘备陷入了长久的沉思。第二日早朝,刘备便将关羽提议北伐之事告知群臣,希望能共同商议出一个妥善的决策。

诸葛亮率先出列,神色凝重,双手抱拳说道:“陛下,臣以为此时北伐,时机未到。南蛮初定,耗费诸多钱粮,民生尚未恢复,百姓急需休养生息。若此时举兵北伐,粮草辎重供应恐难以为继,此乃一患。再者,曹魏根基深厚,实力强大,且善于防守,我军长途奔袭,劳师远征,易被其以逸待劳,此为二患。而朝堂之上,各方势力虽表面臣服,实则暗流涌动,太子殿下虽在成长,但朝堂局势仍需时间稳固,此时倾尽全力北伐,后方若生变故,后果不堪设想,此其三患。”

洛川紧接着上前一步,补充道:“陛下,丞相所言极是。臣在辅佐太子殿下的过程中,深知朝堂局势复杂,许多政令推行仍面临阻碍。若此时贸然北伐,一旦战事不利,国内民心恐生波动。臣虽培养了一批年轻官员和将领,但他们经验尚浅,在复杂局势下,能否独当一面,犹未可知。且我军与东吴联盟虽在,但关系微妙,若我军全力北伐,东吴是否会按兵不动,亦或是趁机有所图谋,皆难以预料。”

徐庶亦出班进谏:“陛下,想当年赤壁之战后,我军实力大增,尚需谨慎布局,方有立足之地。如今我军实力虽不容小觑,但相较于曹魏,仍有差距。且黄忠将军新逝,军中士气虽未低落,但老将凋零,新人成长尚需时日。此时北伐,于我军而言,无疑是一场豪赌,若输了,蜀汉多年积累的家底恐将付之一炬,还望陛下三思。”

众大臣们听了诸葛亮、洛川和徐庶之言,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一时间,朝堂上反对北伐的声音此起彼伏。

刘备面色凝重,扫视着群臣,缓缓说道:“朕深知诸位爱卿的顾虑,云长一心北伐,亦是为了兴复汉室,其志可嘉。但如今看来,时机确实不够成熟。只是云长那边,朕该如何回复?”

诸葛亮沉思片刻,说道:“陛下,可派人前往荆州,向关将军详细说明当下局势。关将军忠义无双,虽急切北伐,但也能理解陛下的难处。同时,我等可暗中筹备,一方面继续恢复国内经济,发展生产,充实军备;另一方面加强对朝堂的掌控,稳定局势。待时机成熟,再兴北伐之师,届时,我军必胜的把握也更大。”

刘备微微点头,采纳了诸葛亮的建议。于是,朝堂之上决议先搁置北伐之事,全力发展国内。洛川则继续辅佐刘禅,在朝堂上推行各项改革措施,努力平衡各方势力,让蜀汉的根基愈发稳固。诸葛亮也日夜操劳,整顿军备,训练士兵,为未来的北伐做着充分准备。

而关羽在荆州收到刘备的书信后,虽心中略有遗憾,但也理解了蜀汉当下的处境,他在荆州加紧练兵,时刻关注着局势的变化,等待着那合适的北伐时机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