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晚昨晚就看了一本市场经济的书,因为跟她自己的专业相差太远,她完全是囫囵吞枣的看完的。
让她讲那些理论,她自己都是一知半解,还是讲不清楚。
心里琢磨一下后,决定还是根据自己后世的经验,随便讲讲吧。
“各位外贸系统的领导和同志,首先我要声明一下,我在商业和经济领域确实只是个外行。
刚才张秋山同志介绍的港城交易会取得的成绩,更多的应该是你们工作的成绩,我只不过是瞎猫碰到了死耗子,随便出了些鬼点子。”
谢晚说到这,下面的同志们都笑了起来。
这段时间,关于张秋山他们是如何卖出去卖不掉的辣椒和茶叶的故事,整个川省的外贸系统,都传遍了。
说实话,大家听了,并没有觉得多神奇,但却会一拍脑袋说,为什么我就没有想到呢?
为了卖辣椒,做成油辣子,再摆个面摊,这真的没什么稀奇的。
将茶叶,包装成长寿茶,更是普通,很多人都心里觉得,谢晚可能还真的就是运气好,瞎猫碰到了死耗子。
甚至今天外贸系统的领导如此兴师动众的要求大家都来听谢晚上课,很多从事外贸工作多年的同志,心里是不服气的。
尤其是看见谢晚只是个小年轻,自己也承认自己是外行以后。
谢晚谦虚完以后说道:“
既然张科长一定要我讲一讲,那我就以这次港城交易会的案例,跟大家说说我当时的想法吧。”
会场暂时的安静下来。
谢晚说道:
“我理解中的商品交易,无外乎是一种供求关系。
客户需要什么才会去买什么。
但是吃穿住行方面的东西其实都是外商需要的。
辣椒和茶叶就摆在那里,为什么外商不肯买呢?”
谢晚故意停顿了一下,不少人都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谢晚问:“是我们卖得贵了吗?”
张秋山摇头,主动说道:“我们后来的成交价格,是最初定价的十倍,肯定不是价格的问题。”
谢晚继续说:“据我了解,咱们国家的商品,在出口时,在价格上都是很有优势的。
所以我也觉得不是价格的问题。
而且,我觉得咱们不能总走低价的路线,要知道,咱们自己也缺物资,低价就必须走量,才能赚到足够的外汇,咱们太吃亏了。
所以,我就想,为什么外国人的东西,都能卖高价呢?”
这时下面有人抢答了,说道:“人家的东西好,有名气。”
谢晚肯定了那位同志的想法,但话锋一转道:“我个人觉得,除此之外,肯定还有别的原因。
因为,辣椒,咱们的质量不会比别人差。
至于名气,是需要积累的。
我觉得,人家卖得贵,卖得好的原因,可能还有人家给商品增加了高附加值。
并且具有一定的稀奇性,这样才能卖得又贵又好。”
现在国内还完全是计划经济时代,很少有人去思考高附加值和稀缺性的问题。
现在的商品属性,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阶段,讲究的是实用,耐用,不稀罕那些花里胡哨的附加值。
关于稀缺性,大家都能理解,但国内的定价都是统一的,再紧缺的商品,你不能溢价销售,买不买得起,只看你有没有票。
谢晚点破了这一点,强调道:“咱们做外贸交易,肯定不能按国内市场的习惯来。
而应该参考国际市场,别人是怎么做的。
否则,吃亏的就是咱们。”
谢晚不敢将话说得太明白,但点到这,许多聪明人都已经懂了。
就连几位坐在下面的领导,都开始思考了起来。
谢晚为了尽量不被人抓住错误,仔细的分析起了“老川妈油辣子”的案例。
不少的人都豁然开朗。
等到谢晚讲完以后,全场再一次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谢晚行了个军礼,下了主席台。
她其实讲的那些东西,在后世的网络平台上,随处可见。
只不过因为时代的差异,和经济环境的差异,造成了两代人思维方式的不同。
谢晚讲得虽然粗浅,但却给听的人,破开了思想的桎梏,做生意,这些外贸系统的同志,本来就比谢晚擅长,一旦破开思想桎梏后,未来只要稍微转变一点点,川省的外贸交易,都会发生量变。
量变多了,逐渐就会积累成质变。
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谢晚并不愿意参与太多,她只希望抛砖引玉,能给大家一点启发,就行了。
这一天,张秋山和李百合一直陪同着谢晚,不仅带她参观了新建的油辣子生产厂,还问了她很多别的问题。
在谢晚的再三阻拦下,张秋山终于不叫谢晚谢老师了。
“小谢啊,十月份我们又要去一次港城。
这一次准备去考察一下pVc生产线,国外包括港城现在塑料都开始广泛的应用了。
咱们的塑料制品生产,却受制于pVc原料的生产不足,限制了发展。
而且,那边十月正好又有交易会,我们准备再带点商品过去卖。
我们单位诚恳的邀请你,能跟我们一起去一趟,不知道你有没有时间?”
谢晚对此完全不懂,但她确实想去一趟港城。
不过她也没立即答应,毕竟她自己还要上课,这得看周爱民和楚江南同不同意她去。
谢晚只在南城待了一天,就返回了学校。
原本答应了周爱民这个暑假加班学习的,周爱民也是看她进步神速,才同意了在开学前放她一个星期的假回家探亲。
结果谢晚一去不回,一拖就是半个月,离开学还有两天才返回。
谢晚一大早到了急诊科。
这时候还没到上班时间,但急诊的病人已经不少了。
迎头就撞见了急冲冲的张卫国,看见谢晚先是一愣,而后惊喜的叫道:
“小师妹啊,你可算是回来了。
你不在的这段时间,我每天水深火热。
周老师每天早上一进办公室,就会先看一眼你的桌子,发现你还没回来,就会往死里练我。
你知不知道我这半个月,每天要跟多少台手术?”
谢晚看见张卫国手指比出的十字,暗暗咋舌,也惋惜自己错过了那么多的手术。
谢晚很自然的接过了张卫国手上的病历,翻看了起来。
后面冲过来一位五十几岁的大妈拽住了张卫国的白大褂。
“医生,麻烦您先给我看看,我真的疼得受不了了!”
张卫国问了一下病人的情况,吐槽道:
“牙疼怎么也来看急诊?
您还不如现在去排口腔科的号,还有半个小时就上班了。”
谢晚抬眼去看那位病人,病人说自己左边牙疼,却反手用右边的胳膊捂着下颌,姿势有些奇怪。
患者说:“我这左边的尽头牙早就拔了,估计就是上火给闹的,去口腔科也没啥用。医生,要不你给我开点泻火和止疼片吃吃就行了。”
张卫国值了一晚上夜班,正是困乏的时候,有些不耐烦的说道:“止疼片也不能乱吃。你这牙疼,我看不了,最好还是等口腔科上班了,过去检查一下。”
患者很无奈,刚准备走,谢晚却叫住了她:“阿姨您等等。
你除了牙疼,还有其他地方不对劲吗?”
患者看谢晚没穿白大褂,不知道她是不是医生,不过还是回答道:“我这肩膀,也痛得很,左边胳膊,抬起来都费劲。”
谢晚当机立断说道:“阿姨,你先跟我去做个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