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晚折春 > 第162章 真相不难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黄老木闻言猛地抬眼,似终于明白了什么,呼吸滞了一瞬。

娆娘视线从他身上移开,望向崔家倒塌的老屋,盯着那堆废墟,凝声继续道:“人言可畏,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你和冯青光只看到了崔水生没有去塞北,只看到了陶秀娥嫁给了他,那你们可有想过,他们为何没有去,又为何另嫁他人?”

“为何?”

其实黄老木的心里,已经隐隐有了猜测,却又不敢肯定。

因为据他所知,陶秀娥在冯瘸子离开后两个月不到,就急切地嫁给了崔水生。

所以两人之间怎么可能没有点什么?

娆娘见他仍旧纠结在那三人的情情爱爱上,不由眉头浅蹙,微微摇了摇头。

当年崔家老人赠的那几碗饭食之恩,可真算是喂了狗了。

与这种看似精明实则愚蠢的人说话,挺费神的,娆娘抿了抿嘴唇,开口直接问道:“当年你从塞北回来,可曾再见过崔水生的父母?”

“未曾,在我们回来那年,听闻他们早已去世多……”

黄老木说着,心头猛然一跳,总算后知后觉的明白过来什么,后面的话刹时卡在了嗓子里。

是了。

他和崔水生同村长大,又住对门,儿时也经常在一块玩耍,他的为人,他应当最是清楚。

且不说他是不是好色之徒,但至少绝非言而无信之人。

能让一个言出必行的人,临时反悔未去塞北,那必然是家中出了什么大事,绊住了他的行程。

而能绊住他行程的,也只有他的父母了。

其实整件事的真相也不难猜。

没猜错的话,当年崔水生的确想跟着去塞北闯一闯。

毕竟那时候,塞北开通了商贸路,若运气好,随便做点小买卖,发家致富就不再是梦想。

是以很多人都想去碰碰运气。

崔水生的朋友都去了,就连黄老木这个儿时玩伴,也都早几年去了那边。

所以他也心动了。

但在与朋友约好临出发那天,他父母路过别君山,被山上野兽袭击,他得到消息赶过去时,父母已经被野兽咬死。

这事还是从胖婶那个大嘴巴口中得知的。

崔水生猝然遭此噩耗,悲痛欲绝,又哪里还有出去闯一闯的心思?

为人子,父母孝,最少也要三年。

所以他放弃了去塞北的心思,留在了家里为父母守孝。

几乎是同一时间,冯青光的爹得知他偷光家里钱财跑去了塞北后,气得中风瘫在了床上,没几天人就去了。

而冯青光的两个哥哥,自小在后母冯老妇的手里吃尽苦头。

所以他们的爹一死,他们就请来里正,将家里仅剩的东西一分为三,直接分了家。

知道冯老妇难缠,他们分家后,索性带着妻儿离开了粟阳,宁愿去其他地方谋生,也不愿意留在村子里被后母缠上。

那时候,还是先皇他爹老先皇在位。

大景各地边境,年年有战,许多受战火殃及的百姓逼不得已,只能背井离乡成为流民,四处寻找活路。

当时就有大批的流民涌进了粟阳。

粟阳城中那些不作为的官员不知如何安置,就将他们全部驱赶到了城外。

被赶出的流民已经没了再去下一座城池求活路的力气,就纷纷徘徊在了城外附近的村落小镇,有些饿极了,就行起了偷偷摸摸甚至是打家劫舍的勾当。

冯老妇一介妇人,家中无青壮男丁保护,没几日就被那些流民给盯上了。

前脚刚分到的粮食,和一些丈夫还没死,她就悄悄藏起来,分家时没拿出来和继子们分的银钱,都还没捂热,后脚就被人抢了个一干二净。

她哭天喊娘的跑去粟阳城报官。

结果官府一听是他们赶出城的流民作乱,害怕此事闹大,上头会下来查,就把她直接给丢出了官府。

自古民不与官斗,冯老妇被警告了一顿,没敢再告。

回去后想起儿子还有一门亲事,且是过了明聘的。

于是,回家后,就拿着冯青光和陶秀娥的婚书,前去陶秀娥舅家退婚,要求她舅母把以前收到的聘礼钱财都还回去。

可陶秀娥的舅母就是只铁公鸡,只进不出,进了她腰包的东西,就绝无再吐出去的可能。

还回去是不可能的。

所以她将陶秀娥撵出了家门,让冯老妇将她带走。

冯老妇却铁了心只要钱不要人。

在那个世道,男子都艰难,更何况是女子了。

哪怕陶秀娥并无任何过错,但未来婆母豁出去脸面也不要她这个人,也要坚决退婚,那错的就成了她。

有些人无端的就对她指指点点。

冯老妇为了拿回聘礼,便顺水推舟,骂她不知廉耻,他们冯家要不起这样的媳妇,一定要退婚。

一时间,铺天盖地的流言蜚语向她砸来,不管她如何辩解,最终也无济于事。

明明被退婚的是她,受到伤害的也是她,最后落在别人口中,她却成为了不守妇道之人。

短短一日,她名声尽毁!

崔水生就是在那时候认识的陶秀娥。

口舌利如刀,在那些人云亦云的刽子手想铸刀杀她,她最绝望无助之时,崔水生出现了。

而在此之前,他们从未见过。

这点,胖婶就可为证。

她与陶秀娥是同一个村子嫁来的姑娘,以前在娘家村子的时候,因陶秀娥长得貌美,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美人。

但在她投靠舅家之前,村子里最好看的姑娘是胖婶。

陶秀娥的到来,让胖婶与之对比,变得平平无奇了不少,上门说亲的人也都少了不少。

因此,她心里自然不平衡得很。

这也是陶秀娥哪怕人都死了,胖婶还不肯放过,见缝就诋毁的原因。

因为在那时,同一个村子嫁来的两个姑娘,总是免不了会被人拿出来比较一番。

而比较下来,陶秀娥上无公婆需要伺候,下无小叔姑嫂相处,丈夫又疼她入骨,家中钱财也都尽数交给她保管,简直就是许多人羡慕都羡慕不来的好日子。

反观胖婶,嫁得不如意不说,公婆人穷还规矩多,姑姐难缠,小叔子懒惰,丈夫什么事都不管,日子过得鸡飞狗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