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站在帐门口闲聊了一会儿,诸葛亮将刘能请进了帐内。

帐内的摆设比较简单,除了一张矮桌和几张蒲团之外,剩下的就全都是一卷卷的简帛。

刘能知道,这些简帛全都是书籍或者公文。

虽然东汉的龙亭侯蔡伦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发明了纸张,而且当时的皇帝汉和帝还下旨推广了,但是这门手艺实际上还处于官营的状态,纸张制造的成本相当高,即便是以诸葛亮这种身份的人,轻易也不会用纸张来抄写书籍和公文的。

而且这个时候的纸张还不像是后世的宣纸那样,墨迹写上之后很快就会蕴成一团,一般的书籍公文之类的文章自然也不能用纸张记录。

况且诸葛亮一个丞相,又是一位兢兢业业、凡事都喜欢亲力亲为的官员,肯定是一个大忙人,是绝对没时间来抄写什么书籍公文的。

这个年头抄写书籍公文的一般是官员下属的小吏,这些人因为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用尖刀在竹简上记录事情,所以也被称之为刀笔吏。

但是,刘能并不知道这些简帛到底是什么内容,只是略微扫了一眼,便和诸葛亮一起坐了下来。

当然,他们坐下的方式是跪坐。

待二人坐下之后,诸葛亮笑着问道:“先生说是来助我剿灭叛军的,而且见到了我就能拿出办法来,不知先生的办法是什么?”

刘能的脸一下子就红了,嗫嚅着道:“这个......丞相就不要再提了,这事儿传出去,实在是丢人。”

“哈哈哈!”诸葛亮看到他那扭扭捏捏的表情,不由得大笑道:“梁王之后为何要不好意思?”

“吾继承先帝遗志,北伐中原,却没有几家响应,如今宗室之后过来投奔,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又怎会嘲讽于你?”

“况且你先祖虽然被世宗孝武皇帝废为庶人,却仍旧不忘自己还是宗室子孙,如今能做到这一点的已然不多了,又怕什么别人笑话,你笑话别人还来不及呢!”

刘能的脸色这才好了一些,出声说道:“丞相,还是不要说这些了,说说前线战事吧。”

“你对于前线战事知道多少?”诸葛亮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出声反问道。

刘能回答道:“知道的不多,我现在只知道司马仲达屯兵于对岸,丞相想与其交战,但是他却高挂免战牌避战不出,故而丞相也只能暂时与其成相持之势。”

诸葛亮点了点头,说道:“大概就是这样。”

“那丞相为何不换一个方向呢?”刘能问道。

“你是说,走子午谷直取长安?”诸葛亮立刻问道。

刘能点了点头。

诸葛亮却是说道:“恐怕您对于当年我不采用南郑侯的子午谷奇谋而有什么意见吧?”

刘能不禁尴尬地有些坐立不安。

的确,他对于诸葛亮没有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意见。

当年诸葛亮一出祁山的时候,魏延曾经向诸葛亮提出过一个计划,让他先率领五千精兵从子午谷快速到达长安城下,一举拿下长安,再让诸葛亮率领大军从斜谷赶到长安支援。

子午谷就是秦岭中的子午道,这条穿越秦岭的路线是秦蜀古道穿越秦岭山地最东部的一条线路,是关中通往汉中、安康的要道以及通往四川东部各州郡的捷径,更是蜀道中唯一依据道路走向方位命名的道路。

这条路开辟于秦末汉初,当年汉高祖刘邦被迫去汉中就汉王位,走的就是这条路,张良护送刘邦去汉中途中烧绝的栈道就是子午道上的蓰阁,不过这个时候,子午道还只是一条不太重要的山路,只是因为刘邦就藩而开始出名。

但是等到王莽篡汉之后,才对子午道进行了疏通,并将其辟为驿路,这条路才算是好走了一些。

也是从此之后,子午道经常被以关中为根据地的政权用作进攻汉中、安康以至四川、湖北等地的通道,魏延的想法八成也是以此而生的。

不过这条路是穿越秦岭最长的路,全长600余里,想要过去绝非易事,根本没有办法支撑大兵行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魏延这才想让诸葛亮率领主力从斜谷道过去支援。

斜谷道可能许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但是大名鼎鼎的褒斜道许多人就知道了,这两条道实际上就是一条路。

褒斜道开辟的时间很早,早在史前时期就已经存在了。

《华阳国志》称其始通于三皇五帝,而另外一本史书《读史方舆记要》称:“褒斜之道,夏禹发之”。

这条路是穿越秦岭的几条路之中最近的一条,长不到500里,而且一路上都是沿着渭水支流斜水与汉水支流褒水两条河谷而行,范雎担任秦国宰相后,决定创修褒斜栈道,大力发展秦同巴蜀之间的往来交通,最终“使天下皆畏秦”。

秦末刘项相争时,刘邦被项羽封于汉中。刘邦为迷惑项羽,示无归意,“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褒斜道一度断绝。

不过汉武帝时,汉中守张卬发数万人作褒斜道500里,凭崖凿石,处稳定柱,临深长渊,三百余丈,接木相接,号为万柱。

汉末时期,褒斜道再度断绝,后来诸葛亮为了北伐魏国,于建兴十二年大举修褒斜道并治斜谷邸阁。

也是因为路程短而且道路好走的原因,这里一直是南北兵争军行和经济、文化交流必行之道。

魏延建议诸葛亮走这条路,也是希望诸葛亮的大军可以吸引魏国的注意,给自己突袭长安争取机会。

但是不管怎么说,分进合击都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刘能无论如何都想不到,诸葛亮为什么不选择这个建议。

难道真的是诸葛亮刚愎自用?

诸葛亮见他不答,不由得一笑,说道:“我当初不采纳他的分进合击之策,并非是因为我看不出他的计策有什么不好,而是因为南郑侯这个人,不适合做一名主将。”

刘能完全想不到,诸葛亮的回答居然是这个,不由得问道:“为何?他不是先帝麾下有数的大将吗?”

诸葛亮点点头说道:“他的确是先帝麾下有数的大将,但是他这个人有一个根本原因,那就是他脑生反骨,不忠。”

刘能这才恍然大悟,说道:“的确,魏延这个人的确不是什么忠臣。”

“这家伙屡次弑主,动不动就叛逃,的确不值得信任。”

不过他这番话却让诸葛亮奇怪了起来,出声问道:“你为何这么说?”

这次轮到刘能惊讶了,也是出声问道:“难道他不是弑主之后才投奔过来的吗?”

诸葛亮暗自摇了摇头,对着刘能问道:“你是从哪里听说这些事情的,为何会认为南郑侯不是忠臣?”

“难道他原本不是刘表的部将,杀蔡瑁后投奔韩玄,杀韩玄后投靠先帝吗?”刘能问道。

诸葛亮苦笑一声,说道:“南郑侯一直是先帝的部曲,他什么时候投过刘表了?”

“额。”刘能这才发现,自己把三国演义当做真正的历史了。

不过这也不怪他,毕竟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可要比陈寿的三国志要着名得多。

诸葛亮却以为他还是不理解,于是继续说道:“南郑侯出身于寒门,曾在长安为小吏,后来投奔张鲁,成为其部将。”

“后来汉中之战时,张公祺降曹,魏延率部投降先帝,被先帝任命为牙门将军。”

“之后一直是我大汉的将军,何时又反过了?”

“是这样的吗?”刘能顿时惊讶道。

诸葛亮点点头,说道:“自然是这样的。”

“他是我大汉的大将,汉中之战时率军攻占 梓潼、阆中等地,江南之战时攻破了江陵、樊、襄阳等地,雒城之战,击退了曹操的援军,保住了汉中之地。”

“尤其是阳溪之战时,魏延破郭淮、费曜大军,为大汉立下了大功,这才被封为南郑侯的。”

“有此功绩,他为何要反?”

“那你为什么说他不忠?”刘能顿时奇怪了。

说他功劳大的人是你,说他不忠的也是你,正话反话都让你说了,难道就不觉得自相矛盾吗?

诸葛亮淡淡说道:“忠与不忠,是要看时机的。”

“我与先帝活着的时候,南郑侯肯定是忠的,因为以我们的手段,足可以压制得住他。”

“但是先帝已经薨逝了,我只能勉强压制得住他,一旦与他分开,让他独立领军,那到时候他就未必会忠于大汉了。”

“这样啊!”刘能不禁感叹道。

诸葛亮说的没错。

过一段时间他病逝之后,魏延就反了,直接起兵攻击大汉的主力,结果被击败,全家逃跑,不过被马岱追上杀掉了。

如此看来,这家伙的确会反。

“好了。”诸葛亮说道:“若是没有什么事情的话,那我就安排先生去休息了。”

“且慢!”刘能连忙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