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佩娘,我回来了。”外头的风雪积在他的蓑衣蓑帽之上。

一打开屋门,外头的雪花飞进屋内,于进宝,赶紧将木门关上,但是屋内还是十分寒冷。

而屋子内只有一张用石头砌成的床,上面铺着粗布,唯一保暖的便是盖在孩子身上的裘被。

“这是?”佩娘突然看到他手上拿着东西,接过一看,不知道是什么东西,长的奇怪,她还从未见过。

然而她却看到自己的夫君笑了一下,“这可是好东西,是我上工的煤矿场赠予我的蜂窝煤。”

“煤?怎么是这个形状的,颜色也不对。”

“这个煤便是我日后要制的,今日我们便烧这个煤。”

一听自己的夫君要烧煤,她脸色一变,“不可啊夫君!烧煤会死人的。你忘了我们家之前发生的事了吗?天气冷,我和孩子窝在一块取取暖便可以了。”

“放心佩娘,听人说,只要将门窗开着缝隙,就不易中毒。”

“这、这能行吗?夫君是从哪里听说的?”佩娘实在是不相信如此简单,而且,“屋内烧着煤炭,还将门窗打开,岂不是浪费了这煤炭?!”

“佩娘放心,这煤炭价格低廉,而且这样总比受冻强,你看你的手都生冻疮了,我看着心疼。”于进宝握着娘子冰凉的手,眼里的心疼怎么也掩盖不住。

“可……”

“这样吧佩娘,我守在门口浅寐,要是有不对劲的,我便能第一时间去叫大夫来。”

“娘亲,我冷。”突然床上的三个孩子抱着被子一边瑟瑟发抖,一边说着冷。

夜晚比白天更冷,这时候,孩子们身上穿的衣裳也不厚,况且于进宝都这样说了,佩娘也就不再多说,哪怕心存顾虑,但还是默认烧这煤炭了。

于进宝拿了破旧的铁盆,将煤炭放在上面,又拿了火折子将其点燃。

这算是他们家今年以来第一次用煤炭取暖。

炭盆已经烧了起来,几个孩子也下了床烤火,没一会儿身体便暖和起来。

“这炭居然没有烟。”佩娘惊讶的心想。

烤了好一会儿煤炭,他们各自上床睡觉。

佩娘还是不舍得上工一天的男人回来后还不能睡觉,所以她还是让男人去床榻上睡觉。

而她一人半阖眼假寐着,生怕有什么事情发生。

一夜无眠,有煤炭的屋子就是与之前不同,哪怕开着门窗依旧很暖和,早上醒来时也无事。

看着屋子中间烧完的煤炭,佩娘一时有些感慨。

“佩娘,你在想什么呢?”早晨男人连饭也不吃,离开前,看到自己的妻子站在炭盆前低着头不知在想什么。

“我在想,如果那时候就知道家中烧煤炭只需打开一点门窗,娘就不会死了。”说完这句话,佩娘潸然泪下,于进宝也沉默了,他默不作声的将娘子抱进怀中。

“佩娘,你放心我一定认真做事,给你和孩子吃饱穿暖。”

离开后,于进宝又穿上蓑衣,朝上工的煤矿场走去。

走到一半,恰好碰到同村的男子李大富。

李大富一边同于进宝走路,一边和他说,“进宝,昨晚你用那个蜂窝煤了吗?”

“用了。”

“你感觉如何?”李大府都等不及于进宝说话来,他自顾自道,“这蜂窝煤果然如谢老大谢老二说的那样好用,屋子里都没烟味的,睡着时都不呛了,而且它还比煤炭暖和,本来我婆娘还担心会中毒嘞,没想到一觉醒来什么事都没有。”

于进宝皱眉问道,“你们没开门窗?”

“开了开了,谢老大千叮咛万嘱咐,我怎么会不开门窗。”

“那便好。”

“嘿嘿,昨日那些蜂窝煤是煤炭场赠予我们的,不知道今日还有没有,没有的话不知晓能不能我花钱买一些回去用,我婆娘说这蜂窝煤好用的很,你也是知道近日这鬼天气是越发冷了,比去年还要冷噻,没有煤炭我看一家子很难熬过这个冬天的。”

说完李大富哀愁的叹了一口气,“命都快没有了,还留着钱作甚,况且现在在煤矿场有活计干,怎么着明年还能攒回来。”

后面这些话是李大富自己说给自己听的,但一旁沉默走着路的于进宝却也听了进去。

他们又走了好一会儿,终于到了煤炭场,才开始做事情没多久,一群人就聊了起来。

聊的内容居然还是蜂窝煤,毕竟在古代底层人民娱乐匮乏,只想着生计,自然关心的话题都是一致的,所以他们这才聊起蜂窝煤。

“听说这蜂窝煤到时候卖出去后价格便宜。”

“你从哪里听到的消息?”

“昨晚我出屋子茅房时听到谢老大同谢老二说的。”

有些人家里远的,或者不打算回家住的,就和这些矿徒住在一块,碰巧这位兄弟晚上出门上茅房时偷听到的。

“能便宜多少?!就是不知道我们现在在矿场上工,到时候能不能给我们这些人价格低一些。”

有些人可不抱期望,毕竟煤炭就是贵些,这才没觉得煤炭价格也低不了多少。

“这个数。”兄弟伸出手比了个数字。

众人看到他比划的手,有些难以置信。

“每称只需80文。”

从这位兄弟的口中得到确切的价格,众人这才敢露出惊讶的神情来。

“要是真如你说的那样,到时候我一定第一个买!”

“是啊,那这冬天可就能活下来了。”

今年的冬日比往年都要冷,这是大家都能感受出来的,为此在谢老大谢老二来监督他们干活时,他们就已经卖力的干活了。

“这蜂窝煤是谁发现的做法,简直造福我们百姓啊!”

“你们去听过书没有?”

大部分人都摇头,因为他们不住汴京内,也不是汴京的百姓,而是周围村庄的农户,自然不知道汴京发生的这些事。

偶尔进城,也只是买一些柴米油盐,或者卖些自家的菜。

等忙完这些手里的事,就得赶在天黑之前回到家中,哪里有那个时间去茶馆听书。

所以这些人摇摇头,不知道问这个问题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