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千年大秦:西汉末年开始的帝国 > 第476章 车师旧民叛乱心,西匈奴中亚复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76章 车师旧民叛乱心,西匈奴中亚复兴

泰平元年一月十五日,秦皇宫的朝堂上,气氛凝重。

西域都护府与北域都护府派来的使者,带来令人忧心的消息。西域境内车师之地有叛乱迹象,西域太大,西域军维稳困难,急需支援;北域都护府境内匈奴人近日不安分,同样难以维稳,急需支援……

朝堂之上,群臣议论纷纷,窃窃私语之声不绝于耳。

嬴安眉头紧锁,面露难色。西域、北域的问题本就颇为棘手,如今又添车师和匈奴的不安分,让他倍感压力。

“西域车师旧地与北域匈奴人为何想作乱?”嬴安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怒火,在空旷的朝堂上响起。

西域都护府使者赶忙出列,他小心翼翼地解释道:

“陛下,于阗之地形势复杂,车师旧民见状,一则想趁机复兴车师国,二则车师旧民信仰佛教,与我大秦推广的儒学格格不入……”

嬴安听着,心中涌起一股疲惫感。

大秦疆域辽阔,克什米尔、满饰、西域、北域,每一处都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去稳固统治。他靠在龙椅上,揉了揉额头,看着群臣,希望能有人提出良策。

“诸位爱卿,可有应对之策?”嬴安的目光扫过群臣,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

中书尚书江革上前一步,作揖道:“陛下,微臣以为可先派士人前往,晓之以儒学大义。同时用仁德感化他们,他们自然不再有叛心……”

门下尚书龙方等眼神闪烁,他出列道:

“陛下,江尚书所言虽好,但恐难以奏效。依微臣之见,当立即调兵遣将,以雷霆之势镇摄蛮夷,方显我大秦天威。”

武备尚书耿秉抱拳说道:“陛下,龙尚书所言有理。我大秦兵强马壮,何须与这些蛮夷多费口舌?”

嬴安听着群臣的建议,陷入了沉思。他随后盯着北域都护府的使者,沉声问道:

“为何北域都护境内的匈奴人想要叛乱?漠北、漠南草原已尽归我大秦之手。朕现在还被草原人尊为天可汗,为何匈奴人还欲造反?”

北域都护府的使者面露难色,嘴唇微动,却欲言又止……

嬴安眉头一皱,语气加重:“但说无妨。”

北域都护府使者这才战战兢兢地说道:“陛下,这是因为西匈奴的挑拨。”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群臣们交头接耳,脸上满是震惊之色。

“西匈奴?那是什么?匈奴不是早就被灭了吗?”门下尚书龙方等生气地质问道。

“匈奴早就在永昌九年五月,被安西军消灭。何铢单于身死,哪里来的西匈奴?”江革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着,带着一丝愤怒和不解。

北域都护府的使者跪在地上,额头紧贴着地面,无奈地说道:

“陛下,我们刚得到消息。十一年前,匈奴灭亡之前,何铢单于放了十八个匈奴人逃走,他们前往中亚北境,在蛮夷之地四处征伐。短短十一年,就建立了一个游牧王国……”

“什么?”群臣大惊失色,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十八个匈奴人,在短短十一年的时间里,就能横行中亚北境,甚至建立起西匈奴,这实在是太离谱了。

嬴安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他扫视着群臣,沉声问道:“诸位爱卿,对此事有何看法?”

门下尚书龙方等上前一步,说道:

“陛下,西匈奴竟敢挑拨北域都护境内的匈奴叛乱,实在是不知天高地厚。微臣以为,我大秦应当立即派兵征讨,将西匈奴一举剿灭,以绝后患!”

武备尚书耿秉抱拳说道:“陛下,龙尚书所言极是。我大秦兵强马壮,岂容蛮夷肆意妄为?”

中书尚书江革则语气恳切地劝谏道:

“陛下,如今我大秦兵马分布各处,征西军驻守河中之地,安西军驻守巴尔赫,西域军镇摄西域,扶风军前往克什米尔,伏波军镇摄于阗,车师旧民又图谋不轨,满饰之地也不安宁。

我大秦此时若再大动干戈,恐兵力不足,难以兼顾啊!还请陛下慎重考虑……”

嬴安的脸上却满是无奈之色。他眉头紧锁,目光扫过群臣,心中也在权衡着利弊。

群臣们脸上都流露出一丝无力之感。大秦确实强大,可大秦广袤的土地,需要足够的军队来统治,处处都要顾及,实在是捉襟见肘。

嬴安沉默了许久,大殿内鸦雀无声。突然,他传唤两名白玉奴。

未几,两名白玉奴身着薄如蝉翼的轻纱,轻纱下曼妙的身姿若隐若现,她们莲步轻移,来到嬴安面前,盈盈一跪。

嬴安看着她们,沉声说道:

“你二人,一人前往夏州,传朕旨意,命效节军进驻西域车师城,镇摄车师旧民;另一人前往河套,命朔方军进驻北域贺兰,协助靖朔军一起镇摄草原……”

此言一出,群臣大惊失色。扶风军、太武军、效节军、朔方军都派驻边疆,天子六军仅剩两军。这意味着整个大秦内地北境,仅剩下禁军与天策军两支军队了。

武备尚书耿秉上前一步,抱拳说道:“陛下,如此一来,我大秦内地北境兵力空虚,恐有隐患啊!”

门下尚书龙方等也面露担忧之色,说道:“是啊,陛下,攘外必先安内,还请陛下三思啊!”

嬴安看着群臣,叹了口气,说道:

“朕又何尝不知。但西域和北域之事,迫在眉睫,若不及时处理,恐生大乱。内地北境,朕相信只要我大秦施行仁政,必然不会有叛乱……”

群臣听了,虽然心中仍有忧虑,但也不敢多言。只能在心中祈祷,大秦能平安度过这多事之秋。

这时,文臣苏敬出列。他向嬴安拱手道:

“陛下,微臣有一议。如今我大秦军队分布各处,兵力略显不足,可扩大赋税,以此增加军队数量,以解燃眉之急。”

中书尚书江革闻言,面露忧色,“苏大人此言差矣。现今我大秦境内赋税主要由关中、巴蜀、河北、河南承担。这些地方的百姓负担本就不轻,若再加征赋税,恐其难以承受。届时民怨四起,恐生祸端……”

此言一出,群臣纷纷附和,有人点头称是,有人皱眉思索,一时间争论不休。

嬴安看着群臣争论,心中无奈。他深知加税可能带来的后果,此时大秦确实不宜加征赋税。

沉默片刻后,嬴安开口道:

“诸位爱卿,加税一事,暂不可行。朕决定,派出使者前往大秦各地都护府,令他们加快府兵建设,减少对大秦的依赖……”

此言一出,群臣顿时沉默无言。他们心中都明白,都护府的军事力量提升了,都护们是否还会像以往那样对大秦温顺,实在是难以预料。但眼下大秦的兵力状况,若不让都护府们尽快提升实力,确实难以支撑。

门下尚书龙方等犹豫片刻,上前道:

“陛下,都护府兵力增强,恐有尾大不掉之患。但陛下之策,也是无奈之举。微臣以为,我大秦可在加快府兵建设的同时,加强对都护府的监管,以防不测……”

武备尚书耿秉抱拳说道:“陛下,龙尚书所言有理。都护府之事,需谨慎对待。末将愿领命,加强对都护府的军事监管。”

嬴安听着群臣的建议,微微点头,“就依卿等所言。此事关系重大,务必妥善处理。”

群臣齐声道:“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