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则闻言“呵呵”轻笑,说道:“也是,真有这样的漏,我也不会放过。您忙着,我再转悠转悠。”说着,朱则便离开了这里,再次踏进了盛昌居。

“朱先生您来了,您请坐。您这次打算买点什么?”小学徒一眼认出了朱则,正是半个月前卖嘉靖二钱币的那个人。

“多谢小哥,我这次来,是打算请你们帮个忙。不知道能不能帮我到外头挑一件对的?”

“朱先生,您要对的,我们铺子里就有,何必到外边挑呢?那多麻烦!您要什么样的,我取来给您看看不就完了。”

“唉,说来惭愧,这不是囊中羞涩嘛。想要买一件稍微好一点的,然而实在是没什么办法。

所以想请你们帮个忙,在外头寻摸一件。要求不高,能值个六七百就行。”朱则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明白了,您是想让我们先给您看看对不对,对了您再下手捡个漏。”

“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您放心,事成之后,必有报答!”见小学徒一下子就理解了自己的意思,朱则赶紧又补上一句。

“朱先生,这不是钱的事儿,而是不合规矩。我是盛昌居的人,这不合适,再说,这万一看错了,那不是让您花冤枉钱了么?”

小学徒委婉得拒绝了朱则的请求。

对于这种情况,朱则并没有表现得很失望。毕竟人家是开店做生意的,平白无故的,凭什么替你去淘好东西?

“我明白,这件事是有些不合适。我也是迫于无奈,这一行,我只认得你们,跟你们熟悉,因此也只好来求你们帮忙。

这其中有些缘由,不怎么好开口。要不这样,麻烦你让掌柜的出来一下,我跟他说一说。”

“成吧。不过,掌柜的也不一定会答应。”见朱则似乎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小学徒也只好去请了王掌柜出来。

王掌柜在听说朱则的想法后,也是诧异,为什么这位客人一定要见他。带着好奇心,他放下手里的工作来到了前厅。

“朱先生,多日不见,听我这小学徒说你要见我,不知所为何事?”

见学徒已经主动退开,朱则凑近了说道:“王掌柜,您应该还记得我半个月前拿下的那对盖碗吧?”

“记得,景德镇陶瓷大师徒弟的手艺。”

“就是那个,惹祸了!让日本人给盯上了!”朱则表现出来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

“怎么回事?”听闻假货出事了,还牵扯到了日本人,王掌柜的好奇心顿时被勾了起来。

“我那天不是带回去哄老太太开心的嘛,好巧不巧的,这事儿被我们那邻居给知道了!

没成想,他竟然投靠了日本鬼子!跟他们说我买了值钱的东西送老太太,能当传家宝的那种!

然后日本人就找我了,要强买,不卖就要弄我。

我是一点办法都没有,要是让他们知道是假的,我们全家跟着一起倒霉。关键是这东西在老太太手里,她要知道是我哄她,保不齐能直接过去。

没办法,我只好来求您了,求您给帮帮忙,帮我捡个漏,不用多贵,大几百就行。回头我就说我们家买的就是这个。”

朱则不好把真实情况说出来,这个故事是他编了好几天才编出来的。那焦急的模样更是观摩了好些人才模仿出来的。

王掌柜听完这个故事,对于这其中的真实性带有一定的怀疑。

于是问道:“那日本人都指名道姓的要买你那两个盖碗了,你拿个别的东西,不怕他们发火?”

“唉,真心话,我这心里也没底,那俩盖碗在老太太手里,我根本就拿不出来。就算拿出来了,日本人也会觉得我是故意拿假货糊弄他们。

所以我想了一下,还不如给他们一件真的,以保全我们一家老小。要是还不行,只能把这前因后果告诉他们。

只不过,我们那邻居肯定会借此大肆宣扬。除了败坏我名声之外,说不定我们老太太还会……”

说到这里,朱则便不再说了,让王掌柜自己去脑补。

“既然如此,你直接买个对的不就行了,何必这么麻烦?”

“唉,不瞒王掌柜,我上个月刚把大烟给戒了,家里早就已经被我抽干净了。如今,我改邪归正,前几天好不容易找了份工作。

我也只拿得出200块钱来,再多,我就没办法了!这还是先前卖了那铜钱,还了旧债剩下的。”

说着,朱则还从贴身的兜里,掏出了200块钱。

“行了!也难为你了,好不容易戒了烟改邪归正,却遇到这样的难题。罢了,我就勉为其难,帮你一把吧。在这等会儿吧,我一会儿就来。”

说完,王掌柜交待了几句就出门走了。

见王掌柜答应下来,朱则顿时松了口气。因为这故事,他其实已经编不下去了。王掌柜若是再问几句,他就得露馅。

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朱则茶都喝没味了,王掌柜终于是回来了。

“朱先生,看看吧,这东西合不合适。”

打开布包,朱则发现里面是件瓷器,只是这造型他并不认识。“王掌柜,这是啥呀?干嘛用的?”

“这是瓷枕,也就是枕头。”喝了两口学徒泡的茶,王掌柜回道。

“枕头?这得多硬啊!用这玩意儿睡觉,不疼吗?”朱则看了看,好奇问道。

“不懂了吧?这不是垫脑袋下边的,这是垫脖子的。古人都留长发,梳发髻,特别是女人。

那每天梳头也是很麻烦的一件事。那不拆睡觉的时候发髻顶着脑袋多不舒服啊,于是就有了这个。

这硬枕正好可以给脖子一个支撑。这东西在唐宋年间流行,到了明清两朝,软枕也就慢慢多起来了。

不过这些,都是有钱人家才会用的,寻常百姓还是用的稻壳之类的寻常东西。”

听了王掌柜的科普,朱则恍然大悟。

“那这件东西是啥时候的?值多少钱?”

“这是嘉庆年间的东西,差不多值个800块钱吧。我也不多要你的,就200吧。”

王掌柜喝了口茶说道。

“那可太谢谢您了!王掌柜,您可算是救了我了!”朱则赶紧将200块钱递了过去。

他没有去深究东西是对是错,因为人家要脸,作为业内瓷器类的专家,要是卖假货,丢的可是他自己的脸。毕竟人家还按规矩给他开了票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