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啥?!”

老林氏差点把手里的豆角扔出去,“你大伯娘给的?”

“她有这么好心?”

“该不会是下毒了吧?”

一边问,一边凑上去闻……

方雨桐“噗呲”一声,笑了。

看来她的感觉没错,大伯娘就是和她老婆婆合不来,自己这是遭了池鱼之灾呀。

“放心吧!这是她挑来卖的,搁我面前显摆她会种菜,我顺势就给诓了过来。”

老林氏不可置信地看着小儿媳妇,又看看那一大捧能吃好几顿的豆角,“诓,诓来的?”

“对呀,可惜您当时不在,因着这捧豆角,大伯娘那张脸,那是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听了她的话,老林氏又是激动,又是可惜,狠拍了一下大腿。

“哎呦!”

“还得是你!这捧豆角少说有三斤往上了,一文钱一斤,也得三文钱,哈哈哈……”

“就她那小气巴拉的性子,没个三天,我猜她连个整觉都睡不了,指不定半夜还得爬起来骂你两句呢!”

“雨桐,你是不知道呀,这辈子我在他们大房两口子手上,吃了多少明里暗里的亏,就连你大嫂,刚嫁过来的时候,还被她刺得哭了好几次鼻子呢。”

她顿时对这捧豆角爱不释手起来。

一想到这是那污糟货亲手种的,亲手摘了挑来镇上的,小儿媳妇还一文钱没花,她就怎么看怎么喜欢。

方雨桐看出老婆婆对豆角的喜爱,她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阿娘,我不喜欢吃豆角,您拿回去,我大嫂不是害喜不愿吃肉吗,正好让她吃了,您也多吃点,狠狠消消当年的窝囊气。”

“行!你给我,我就收着,中午过来吃饭,我割了半斤肉,一会儿让你大嫂炒了,配上这豆角,咱吃顿饱饭。”

老林氏一边拍了拍挽在手腕上的布袋子,一边抬头扫了眼,忙碌不停的摊主……

“以后这种面食摊子你少来,吃不饱还费银钱,我这半斤肉才花了四文钱,能炒大半碗,一家人都能夹上几筷子,他这一碗面就五文了,只那么一小筷子肉丝,几根面条……”

“划不来,真划不来!不说现在文且没挣多少银钱,就是往后发财了,也得精打细算过日子。”

方雨桐“嗯嗯啊啊”地应和着,根本没将这话往脑子里过。

银子赚了就是花的,不花费那劲儿挣它干嘛?

是柔软的被窝不够好躺,还是给别人做活的日子太过舒坦?

辛辛苦苦挣来的银钱,省吃俭用一辈子,待省出一堆毛病来,再用那银子来抓药吃吗?

本末倒置。

见小儿媳妇没跟她呛声,一副很好说话的样子,老林氏朝她身边凑了凑,“雨桐,出嫁的时候,你阿娘打发了多少银钱给你上轿啊?”

方雨桐头皮一炸,一脸戒备地看了她两眼,摇了摇头,坦坦荡荡地说道:“没!一文钱都没有。”

“嘶~亲家这么大气,咋没打发银子给你呢?”

老林氏一脸狐疑,“你放心,阿娘不要你的,就是想着帮你们存起来,等你们往后有了娃子,需要银钱的时候,我再还给你。”

方雨桐就很郁闷,咋两家的长辈,都盯着她这点子伴身银钱不放呢?

还都美其名曰帮她存放,都说等有了娃子就还给她,那要是她一辈子生不出来,她们两个老婆子,还打算将她银子带棺材里去不成?

真是气人!

“正因为我阿娘他们大气,陪送了那么多嫁妆,我这个做女儿的,才更应该替他们着想呀!”

“其实,他们原本也给了压箱银子的,但我不忍心要,让他们留着给哥哥娶嫂子了。”

老林氏一噎,很想说给你你就拿着啊!

但见小儿媳妇眸光闪闪,猛然想起她脾气大,会折腾老儿子这事儿,又硬生生把到了喉咙眼的话,给压了回去。

一时之间,两人都没有说话。

老林氏很是懊恼,两婆媳原本聊她缺德大嫂聊得好好的,没事跟小儿媳妇提嫁妆银子干啥,这下捅马蜂窝了。

还好,老儿子这两天不在家,等他回来,想必这炮筒子的气,也该消了吧。

唉!就怕小儿媳妇是个记仇的,到时候再报复在老儿子身上,老儿子八岁没了爹,已经那么可怜了,还要忍受媳妇儿的折磨,她心疼啊。

她时不时朝方雨桐瞄上两眼,想了想,颤颤巍巍地掏出钱袋子,主动把那十文的面钱付了。

方雨桐还以为老婆婆坐不住,帮着去端面呢,等她发现,老婆婆的铜板,已经塞进摊主手里了。

“阿娘,说好我请您的!”

“没事没事儿!都是一家人,谁请谁不一样么?”

摆了摆手,心想:只要你能消气,不找老儿子麻烦,十个铜板就十个铜板吧,就当她为老儿子消财免灾了。

一年三节,两个女儿给的孝敬银子不少,大儿子两口子时不时也会给她一点,这一时半会儿,她手里还挺宽裕的。

“面来了。”

方雨桐确实饿了,也就没再纠结谁请谁这事儿,拿起筷子就开吃。

老林氏自然不敢多话,她手头虽然宽裕,却舍不得这么个花法。

给大孙子买包子,都只舍得买菜包的她,两碗清汤寡水的面,还不如她做的油水足呢,就要了十文钱,不心疼才怪。

两婆媳吃完面,方雨桐朝老婆婆问道:“阿娘,您还要买啥?我们一起去。”

老林氏头摇得像拨浪鼓,“不用不用!我这就往家走了。”

一边说,一边往布袋子里装豆角,还剩一点装不下,捧着就走了。

方雨桐乐得清闲,老婆婆不在身边,耳朵都清静不少。

吃了一碗老婆婆请的面,开始逛起了街,在娘家的时候,当天来又得当天回,每次到了镇上都是紧赶慢赶的,这么多年她来镇上的次数,不要说五十次,三十次是有了,却对镇上还不是很熟悉。

今儿,好不容易有了机会,大把的时间没处打发,正好用来逛街。

一边逛,一边听八卦,刚走了不到三十步,就听见了议论姐姐两口子的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