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平安上前问其中一个还没死的难民:“是你们傍晚抓了我们这边的人吗,一个年轻姑娘?”

对方摇摇头,艰难的伸出手呻吟道:“救…救我!”

看问不出什么,张平安站起身,跟着大姐夫等人一道补刀,这些人不死透了,难保不会有麻烦,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

张老二很欣慰,儿子的成长速度出乎他的意料,刚开始他也有些担忧,不希望儿子手上沾染上太多鲜血,但随着时间推移,他觉得这样也挺好,起码不会被人欺负,在这个人吃人的世道里生存就是要狠一点,以后只要能找个安稳地方站稳脚跟,儿子绝对能过得很好。

一切处理好后,众人再次重新出发。

大丫二丫家几个男孩儿眼睛亮亮的,丝毫没有惧怕之意,明显等以后长大了胆子也很大。

沈氏和徐小舅没有再提女儿的事情,沈氏也不敢再像以前那样有时在吃饭的时候过来蹭吃蹭喝,离张平安家远远的。

老大夫开的药方很有效,三人的伤也慢慢好了,只有徐小舅因为伤口太大受了些影响,即使愈合了也不能再提重物,但日常生活没问题。

在众人逃难第22天的时候,下了冬季的第一场雪,此时已到衢州城外,离临安也不算太远了,基本已经看不到成群结队的难民,有的农户家里还养狗,显而易见,这边的生活过得非常不错,比其他地方强太多了。

大家花了点钱住在城外的客栈,不用风餐露宿,还能用热水擦擦身,吃顿饱饭休整一下,这个钱众人都愿意花。

终于看到了逃难的曙光,所有人心情都还不错。

李氏裹着头巾望着天空道:“这雪比我们那里下得薄。”

徐氏疲惫道:“是啊,还好下得薄,不然大雪天赶路也是够遭罪的。”

张氏也满目担忧,如果连续下雪的话赶路就难了,孩子们也容易生病。

金宝奶奶听了后接话道:“这里跟咱们那里不一样,第一场雪就是薄薄的,落地就化了,要再过半个月左右才会正式下大雪,咱们在那场大雪前能赶到临安就行。”

张平安拿出地图看了看道:“衢州离临安不远了,我们要是每天走60里路,五日左右就能到。”

李氏犹豫了下道:“我看这衢州也不错,有吃有喝的,咱们还有一些积蓄和粮食,落脚应当不会太难。”

话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大伯母,我明白您的意思,坦白说,我一个人去哪里都好落脚,毕竟我有功名,但是你们呢,总不能坐吃山空吧,又没有地,到临安了起码寻份糊口的活计要容易的多,九十九步都走了,也不差这最后一步了,你们自己考虑清楚吧”,张平安定定道。

徐氏感叹:“唉,要是有个地儿能包吃包住就好了!”

出门在外,防人之心不可无,众人是自己用铁锅煮的热粥,稠稠的,筷子都能立住不倒,一碗下去整个身体都暖和了。

刘三郎当初在寨子里扛的粮食最多,足有两大麻袋,现在大丫煮饭也舍得放米了,刘三郎连吃了三碗才摸着肚子,舔了舔嘴巴道:“真舒坦啊,给个神仙也不换!”

大丫心疼自家男人,道:“等落脚了,我给你和孩子们炖肉吃。”

“嘿嘿好”,刘三郎憨憨一笑。

众人也都累了,便早早歇下,还是安排人轮流值夜。

躺在久违的床铺上,众人都睡得很香,鼾声如雷。

第二日,众人接着往前赶路,张平安准备在城门口打听一下,看衢州现在有没有船可以从乌塘江直接到临安的,现在江面还没结冰,应当是能行船的。

不到巳时,便到了衢州城门口。

城门前排队的人挺多,还有挑着担子进城卖鸡蛋的老农。

徐氏恍惚道:“终于走到带烟火气儿的地方了,我都多久没看到有人挑着担子卖鸡蛋了!”

李氏精神一振,道:“咱们去买点儿吧,我正好给梅子和几个小子做鸡蛋粥吃,这孩子也是命大,一路过来这么辛苦也没掉,合该是我们张家的孙子。”

徐氏和马氏也纷纷意动,却不约而同先望向张平安。

一路逃难过来,张平安不知不觉成为了众人的主心骨。

“女眷们分开去买不安全,二姐夫,你过去把那人叫过来吧”,张平安道。

二姐夫刘湖生听了后点点头,不一会儿便把那个老人家带过来了,随行的还有老人的儿子,徐氏看了看鸡蛋个头都不大,问道:“怎么卖的?”

老头笑呵呵道:“三文钱一个。”

李氏惊讶道:“这么贵,我们老家才一文钱一个,而且还比你这个个头大,你是不是看我们是外乡来的欺负人啊!”

老头高声道:“咋会哩,谁来买都是这个价,这是我们家攒了好久的,天气冷了鸡不爱下蛋,价钱自然比春夏时高,而且现在世道不好,什么都贵着呢!”

金宝爹也想买点鸡蛋给儿子补补,自从老爷子去世后,儿子就闷闷不乐的,也不爱讲话了,他想给儿子弄点好吃的。

于是上前发挥三寸不烂之舌,先是把各个鸡蛋挑拣了一遍,又拿起鸡蛋摇了摇,挑出散黄的,散黄了自然就要便宜卖了,最后东讲西讲,讲到了十文钱四个。

一家买了十来个,把老头的鸡蛋包圆了。

老头拍着大腿直呼金宝爹会讲价,天生的生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