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奥特使,这份条约你看如何?”
北洋大臣耷拉着眼睛,看着桌上的文件,不去看陆奥。
陆奥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轻轻吸了口气,清醒过来,才接过文件:
“这份条约过于苛刻了,日清两国有着深厚的友谊,这次仅仅因为一些误会导致刀兵相向。”
陆奥合上文件,
“为了两国友谊计,东瀛政府决定放弃对清国的赔款要求。”
北洋大臣皱着眉头,他可不信被人吃进去的肥肉,人家还会吐出来:
“一亿日元,已经是我们能承受的极限,在领土问题上我们也做出了诸多让步,价格不能再……”
陆奥大手一挥:
“李大人,见外了不是?你我两国何必说这些?赔款不要就不要了。”
“领土问题上,也按照目前的划分,交还奉天,其余东瀛军队所占领之领土归属东瀛。”
“击败闵军后,台澎及琉球交还东瀛,如此便够了。”
有时候他都觉得很魔幻,明明东瀛搏命一击已经接近失败,开始寻求一个体面的结局了。
要是能保住半岛,东瀛都会很开心很满足了。
突然间,清国就要爆发内战,并向东瀛求和了,条件还前所未有的好。
但是!
那么好的机会,东瀛怎么会吃这一点就够了?
放弃赔款,不过是为了要更多,同时还能平息一下清国对东瀛的舆论压力。
这一年以来,因为战争,东瀛的棉纺织业失去了出口市场,许多企业已经支持不下去了。
所以,需要舆论上做一点改变。
反正这笔钱又不会少。
“不过……”
陆奥微微沉吟,北洋大臣眼睛一眯。
众所周知,转折之后是重点。
“清国朝廷和闵军的战斗毕竟是内战,作为外国,东瀛不便插手。”
“但是!”
一旁都已经起身的庆亲王听到但是,又坐了下来。
“考虑到东瀛和清国的友谊,天皇陛下愿意让东瀛陆军以雇佣兵的形式,帮助清国战斗。”
“这是具体的雇佣模式。”
陆奥拿出一个文件夹,里面是一张价目表。
北洋大臣翻开,眼睛瞪得老大。
怪不得东瀛不要赔款呢。
每名东瀛二等兵,每日的雇佣费用是两日元,一等兵是四日元,以此类推。
一应武器弹药由东瀛提供,清国买单,各类后勤也是一样,由清国负责买单。
所有后勤物资武器弹药的价格,都是在市场价的基础上翻倍甚至三倍、四倍。
同时,指挥权在东瀛将领手上,清国无权干预指挥,在东瀛军队离开前,清国都必须支付费用。
“为了方便管理,一个军,也就是三个师团起租,对了,背后还有抚恤金的标准。”
“有人战死,即便是亲王殿下战死,清国只要支付了抚恤金,都不会有后续问题。”
陆奥指了指纸张背面。
北洋大臣看向抚恤金,二等兵战死需要支付100日元,相当于差不多80两银子。
往上是200\/300……
“这!这这这!”
北洋大臣哪里敢签。
东瀛一个军六万人,哪怕全是二等兵,一天也得十二万日元,按1:0.8算,也得九万六千两白银。
这还是光工资,不算吃喝拉撒等日常消耗,不算训练和作战的物资消耗。
而且也不可能全由二等兵组成。
这样一个军,一个月怕不是得花四五千万两银子,清国哪里有银子呀!
赔款都是找银行贷款赔的!
“我们答应,只要贵国尽快发起对闵军的进攻就行。”
庆亲王见北洋大臣没反应,立刻站了出来,
“这个费用,也得从贵国对闵军发起进攻开始算。”
北洋大臣懵了,你不讲讲价?
陆奥也懵了,你不讲讲价?价格给低了?
“好吧!那就签约吧!”
陆奥叹了口气,有些勉强。
想反悔加价,但这时候反悔,又怕有变数。
“先租一个军吧。”庆亲王点了点头。
作为满贵,他们在乎朝廷需要出多少银子吗?
他们不在乎,只要朝廷不缺了他们那份就行了。
出银子,只需要摊派下去,总能收到。
但要是因为这点银子,让闵军打进京了,那就什么都没了。
于是,甲午条约、甲午借兵条款,双双出炉。
后者为秘约,约定不透露出去。
但我大清的官,你要让他们严格保密,特别是这份文件得送到军机处,然后让太后过目、皇帝用印。
怎么保的住?
消息自然而然的走漏了。
…………
辽东战场。
王福生最近内心非常不安。
“侦察兵回来了。”
情报参谋抱着一捧情报,走到沙盘边缘,
“这里,大概有三百人,应该是一个中队。”
“这个镇子上有一百多人,老百姓说有两门炮,但侦察兵没能找到。”
“这里有一个联队部……”
随着一个个旗子被插上沙盘,局势变得越来越明朗,王福生也越来越疑惑不安。
所有的情报都显示,东瀛已经完成了对闵军的陆上围堵,但双方最近处从之前的数百米,变成了十公里。
相当于东瀛人凭空让出了一片缓冲区。
而且兵力开始分散,看起来在加固合格交通线的防御。
和之前重兵集结,要主动进攻打大仗的样子,完全不同。
要知道闵军才是登陆者,按照正常的逻辑,东瀛应该会处于攻势,把闵军推下海才对。
之前就是这样。
东瀛都没准备好,双方就爆发了多次局部交火,就是想趁闵军立足未稳反推。
“这群倭寇到底在想什么?他们在等什么?”
王福生不明白。
“在等待援军?可是,他们有援军,我们也有。”
参谋官双手撑着桌子,也看不懂,
“从军事角度来说,这种做法是违反常识的,会不会是另一些方面出来变数?”
“我们要不要攻一下试试?营一级的小规模进攻。”
王福生都要同意了,但下令之前又改变了决定:
“先不管它,既然它们给我们时间,那我们也别客气。”
“继续加固工事,想办法从威海卫拆几门岸防炮过来,把这里的情况向大人说明,请求下一步指示。”
王福生也觉得变数可能在战场之外,所以决定先请示一下再说。
……
“割地、借兵,朝廷真大方啊!”
汤潇逸面无表情的将电报扔在一旁,起身背着手,走到窗户边。
窗外院子里,假山奇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大人,朝廷这是准备对我们下手了,看来在鲁地的手段还是激进了些。”
刘一鸣忐忑的看着汤潇逸。
汤潇逸摇了摇头:
“激进吗?”
“新兵征了多少了?”
徐希颜一步踏出,站到刘一鸣身前:
“之前我们先把土地分给了现有的士兵,下发了三十万亩左右。”
“目前土地收缴还在继续,预计最终不会低于千万亩,足够授百万大军。”
“正式征兵只有三天,目前只收了三万人,有些仓促。”
“但据估计,踊跃报名者有数百万人,即便按照最严格的标准,也能拉出数十万人。”
“效果很好!”
其实鲁地人是不太信会分田的,但奈何闵军也会做事。
不仅立功的部分闵军分到了一块地,参与威海卫战役战死的清军也发下了土地。
另外,闵军还在鲁地搜集信息,准备给参加此次对东瀛战争战死、杀敌立功的清军分地,这些都是明面上宣传了的。
闵军分到地了还没让人觉得啥,但鲁地本地人分到地了,那可是让人看的清清楚楚。
鲁地人本来就多,各种地主官僚和贵族占据了大量耕地,本来就过得辛苦。
不然就不会有闯关东了。
五年,十亩地,战死了有二十亩。
二十亩呀!一个五口之家一辈子都攒不到。
征兵处刚摆开,立刻就被着急报名的人淹没了。
“给他们进行为期七天的简单军事训练,然后让他们负责剿匪、维护地方安定,进一步清算地主官僚。”
“三万人,应该够了。”
“在鲁地征兵……二十万吧,让他们一边训练一边屯垦。”
汤潇逸摸了摸光秃秃的脑门儿,再等几个月,就有四十多万兵马了。
“大人,那朝廷那边?”
刘一鸣忐忑的问道。
他也没想到,朝廷的反应这么大。
“发一通通电,闵浙总督兼船政大臣、两江总督兼任南洋大臣,反对朝廷签订此条约。”
“这是卖国条约,谁敢签,谁主张签,就是卖国,就是汉奸,当天下共击之。”
“鲁地巡抚意图投降,阻挠战事,闵军不得已,接管鲁地,接管北洋舰队。”
“请朝廷下旨斩鲁地巡抚狗头,抄其家,灭其族,以儆效尤。”
“闵军将与东瀛血战到底。”
“大概就是这些内容。”
汤潇逸想了想,事到如今,也该开始搞舆论战了。
得益于之前东瀛人的挑拨离间,汤大人在民间的声望不低。
这个说法,会让中间派有所保留。
汤潇逸是想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但条件不允许。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
他手里没人才,打下来后,也只能任用旧官僚治理。
用上旧官僚,最终还是会发展成另一个清国。
那不白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