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清末,从船政开始打造最强海军 > 第43章 龙威改改改(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汤潇逸和郑景溪就坐在办公室里,办公室大门敞开,正好能看到上下忙碌的匠人们。

他们需要把木片按照比例,搓成需要的样子,然后组装起来送到制图室。

一边喝茶,一边看着他们上上下下忙碌,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总司大人,大人,初步讨论结果已经出来了。”太阳西斜,刘一鸣才来叫人。

“比我想的慢了不少,走吧,上去看看。”郑景溪看了一眼太阳,然后走向二楼,汤潇逸紧跟着一起。

此时已经酉时,差不多五刻,也就是下午六点十五左右。

好在正值夏天,虽然热一些,但天还亮着。

“看样子讨论很激烈嘛,最终方案有几套?可行性如何?”郑景溪打开门,只觉得有些好笑。

十几个设计师,早上他走的时候,都还是文质彬彬,斯斯文文的样子,不管怎么样,干净整洁有气质。

那个冒失的小年轻除外。

但是现在嘛,一个个脸红脖子粗的,衣服也有些凌乱,还沾上了各种颜色的颜料。

整个制图室里,更是充满了纸张、木片。

“总司大人,咱们都没什么经验,让您见笑了。”周凯站了起来。

周凯算是这一群人的老资格了,但也没有主导过船只设计。

这很正常,一直以来,船只设计都是郑景溪他们六个总司负责。

或者说,船政一切技术性活动,都在六名总司的监督下负责,类似于总工程师,这还是比较先进的。

“说说吧你们的成果吧。”郑景溪坐回主位,汤潇逸坐在他左手边。

周凯看了看,现场十几个人,大多分为两派。

“大人,我们最终还有两套方案,这两套方案都各有优劣,悬而未决。”

“其一,舰体拉长至70米,略微增宽一至两米,舰艉楼合并至烟囱后部甲板。”

“司令塔后移两到三米,空出位置安装一座双联装210毫米炮塔炮,采用致远经来同型号火炮,方便弹药补给。”

“舰艉采用一门平远同级的260毫米克虏伯大炮,再在两侧安装6门120毫米速射炮,6门小炮,火力十分强大。”

“防御方面,随着舰体拉长,增加后主炮,必定要增加防御长度。以及增加装甲带向上延伸。”

最后一句话是周凯看了汤潇逸才补充的。

“水线部分,采用新式装甲,只需要6英寸,就能达到10英寸钢面甲的效果,比平远还强。”

“舯部装甲最厚处220毫米,向两侧延伸,至舰艏艉120毫米。”

“司令塔装甲厚度180毫米,炮罩150毫米。”

“动力系统为六锅炉两轮机组合,双轴推进,6000轴马力,航速不会低于15节。”

“我们认为,这艘战舰将与福靖福清编队战斗,所以取消了鱼雷发射管。”

“最终排水量在3500至3800吨之间。”

周凯说完,郑景溪轻轻点头,转头看向汤潇逸:

“这艘船的造价应该在八十万两左右,计价方式只计算成本价。”

汤潇逸知道郑景溪的意思,就是船政能自造的,都给成本价,这也要八十万。

因为这是一艘铁甲舰,铁甲舰就是比巡洋舰贵。

汤潇逸轻轻点头,看向周凯,示意他说第二种。

这种也不错,火力强大,装甲厚重,航速虽然有些勉强,但岸防铁甲舰,这样就不错了。

“总司大人,第二我们采用了更为激进的设计,设计者对这些更清楚。”

周凯看向郑尚青。

“总司大人,汤大人、刘大人,我们的第二种设计,是以岸防铁甲舰为标准设计。”

“考虑到正常情况下并没有出远洋的需求,只是在近海活动,所以我们觉得可以采用这种方案。”

“采用低干舷设计,舰体拉长至80米,舰宽13米至14米,吃水5米。”

“主装甲带、炮塔正面、司令塔装甲厚200毫米,甲板25毫米,动力舱和弹药舱隔板厚50毫米。”

“主炮为两座双联装共四门260毫米克虏伯舰炮,搭配瓦瑟炮架提高射速。”

“因为是低干舷设计,为了保证稳定性,只能在船只四角安装4门120毫米速射炮作为副炮。”

“船身两侧安装8门47毫米速射炮,以防御鱼雷艇袭击。”

“动力系统采用8锅炉2蒸汽机组合,7000马力,航速能达到17-18节。”

“虽然是岸防铁甲舰,但火力、装甲、航速,十分平衡,没有短板。”

“总吨位约4200吨左右。”

汤潇逸听完,看向郑景溪,让他给一下大概估价。

“按市场价的话,大概得一百四十万两,装甲、轮机、锅炉都由船政的话,一百万两出头。”

郑景溪在脑袋里轻轻一过,就算出了大概成本。

船政造船价格低,其实不是真省,而是不算人工费用,也不算研发成本。

例如哈维钢,一吨哈维装甲钢的市场价在70至100英镑之间,小船用个二三百吨,都就上万英镑了。

铁甲舰之所以贵,就是因为他是实心的,身上动辄几百上千吨的装甲,光一身皮就数万甚至超过十万英镑。

同时大口径火炮的售价也比中小口径高得多。

“工期呢?”挣钱不难,主要是工期问题。

就算没钱,还能贷款嘛。只要工期赶得上,一切由朝廷买单。

双倍买单。

“你要是想,船政上下围着他转,三年内一定造好。”

“但你爹,大概就得发配宁古塔了。”

郑景溪白了他一眼,作为合拢厂总办,汤潇逸应该清楚工人使用状况的。

“锅炉、轮机,一年只能产这么几部,今年的产量已经给福清了,只能等明年,你能等吗?”

汤潇逸想了想,应该是来得及的吧?

大不了舾装的时候快一点,海试的时候省点手续,只要不在战斗中沉了就行,哪怕打完仗后立刻沉掉,也行!

“我想第一种和第二种综合一下,火力采用210mm L35型双联装舰炮,更换瓦瑟炮架。”

“同时,采用第一种的舰型设计,具体尺寸你们自己调,最重要的是尽可能简单,以保证工期。”

210炮和260炮同为35倍口径,且260在射程、穿甲能力上在清国没有对手。

但问题是,260对日本,毁伤能力过剩了,同时单装260,炮位仅仅比双联装210小一小圈。

射速上,210也是260的两倍,换装炮架后,射速应该能接近一分钟一发。

“都清了吧?”

郑景溪看着众人,

“都清楚了就好,大家伙努努力,争取一个月内完成船体设计。”

“累一天了,都回去休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