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塑强汉 > 第57章 墨家传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他们还沉浸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开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及“抱负无大小,担当无轻重”这些格言之精辟的兴奋中。

而田奇已经悄然离开。

他要去工坊寻找石匠,然后找一块大石,把“四为”刻出来,立于大学堂门前。

这将成为东莱大学堂的“学训”,是每个东莱大学堂学子的终生目标。

而十几个助教,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他们要忙着为学子分班分组。

班长由助教担任,每组找一名学子做组长,负责召集组员、组织组员学习与讨论、监督组员不得违反大学堂的规矩,以及收集组员的问题,在小组内解决不了时,再上报到助教等等。

而两百多个家主,走出大学堂后,都聚于大学堂之外,久久不愿离开。

他们三五成群,议论纷纷,不断发表着个人的看法。

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对自家子弟进入大学堂放心了。

蔡成并不是想背着朝廷另起炉灶,更没有造反的意思。

可蔡成为什么要如此培养官吏,他们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因为连他们自己,哪怕有过官吏经验的,都不知道一个好官能吏,都需要哪些素质和技能。

也不知道是谁提的头,说这叫“蔡成新学”,很快就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

自此,“蔡成新学”风靡东莱,迅速向着青州,甚至是青州之外开始传播。

尽管没人能说得清楚“蔡成新学”都有哪些内容,新在何处,但仅凭三大格言,就让人趋之若鹜。

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几个月后,北海国、齐国、乐安国、平原国,甚至兖州泰山郡、徐州琅琊国的读书人,听到这些格言后,都纷纷前往东莱,想进入东莱大学堂求学,尤其是进入短训班。

这让人想起战国时期,“汇天下之才”的齐国临淄稷下学宫。

这是后话。

钢铁工坊内。

“成公子,我们的产量上不来,你可得管管。我们每天都要被各个工坊催,要我们多出钢铁。”花伯正对着蔡成唠叨。

大工坊的总管是中伯,副总管是土伯,且土伯负责所有原料采买和供应事宜。

具体的工坊,除蔡母负责纺织工坊、蔡必负责制盐工坊外,其他工坊的主管都是技艺最为精湛,且又德高望重的老工匠来担任。

花伯就是钢铁工坊的主管。

“用木炭冶铁,火力不足,出铁太慢。当然,铁矿石和生铁也远远不足。我找过土伯,可他也没有办法。”花伯还在唠叨着。

蔡成知道,按当前所有工坊对钢铁的需求,如果仅仅依靠走私来的那点生铁和铁矿石,肯定是不够的。

不用提打制兵器甲胄,就是农渔盐等方面的需求,都无法满足。

而用木炭烧火,那火力能强到哪儿去?还是得需要煤炭。

看来,必须要控制至少一座煤矿和一座铁矿。

蔡成当然知道煤矿、铁矿在哪儿?就在琅琊国内。

可琅琊国目前可是徐州的地盘,徐州刺史陶谦手上的丹阳兵,可是有些凶猛的。

“花伯,情况我了解了。万事开头难,现在也只能这样。半年后,商队会带回来铁矿石和生铁。而最多两年后,我保证有足够的铁矿石供应,火力问题也能够得到解决。”

“那你得和管将军说一下,他们目前只能用那些残破的兵器了。目前的钢铁,连制作农具都有些不足。”

“好好好,管将军那里,我去说。”蔡成知道,这才是花伯的目的。

管亥想更换兵器,发现是钢铁不足,导致兵器工坊形同虚设后,时不时就跑来钢铁工坊。

花伯脸上都笑出花了。他不怕其他任何人,就怕管亥。

花伯陪着蔡成,开始在工坊内四处观看,突然,门外有个军士路了进来,给蔡成行了军礼。

“报告大统帅,门外有一些人,说是墨家传承,想要求见大统帅。”

蔡成眼睛猛然一亮。

墨家传承?

墨家传承代表什么?那可是代表秦汉两代,工匠的最高水平呀。

他已经悄悄地考察过当前大工坊内的所有工匠,真没有让他眼前一亮的存在。

“快,和我一起出门去迎!”蔡成拉起花伯就走。

到了工坊门外,看到六个骨大臂粗、脸色黝黑的汉子,正等候在那里。

守门的守卫指着蔡成,对着那几个人道:“我们的大统帅来了。”

那几人当中一个壮汉上前两步,对着蔡成拱手一礼,道:“墨家第七十三代弟子楚非楚改之,见过主公。”

蔡成紧走两步,对着楚非也是一礼。“蔡成见过改之大匠。”

这时他才反应过来,对方是来拜主公的。

而他的“大匠”两字一出口,包括楚非在内的六个壮汉,眼睛里都有光芒一闪。

在汉朝,能被称为“大匠”的,都是工匠中技艺极为精湛之人。同时,大匠还是朝廷的官职之一。

此时蔡成称楚非为大匠,指的当然不是官职,而是楚非精湛的技艺。

楚非也没废话,指着身后五人,给蔡成介绍道:“楚可楚立之,擅长炒钢;楚本楚建之,擅长炼焦制炭;楚原楚望之,擅长制兵;楚实楚非之,擅长制器;楚元楚幻之,擅长探矿采矿。我擅长制甲。我们六人名字很容易搞混,故请主公按年龄顺序,称我们为楚大到楚六便好。我墨家传承,已经快要断绝,还请主公能保我墨家传统。”

楚非说得情真意切,而蔡成的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

六人,全部是自己求而不得之人,更是当前自己极缺之人。

墨家的思想,肯定不适合社会的发展,但墨家的制器传承,那可是华夏的瑰宝。

没想到,在后世已经断绝的墨家传承,他来到汉末,竟然找到了。

不过,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

他马上把六人全部请入大工坊,然后找了一间无人的茅草屋,与六人一起进去。

至于他们进去后,都谈了什么,没人知道。

反正六人出来之后,蔡成就叫来了中伯和土伯,好一通叮嘱,而六人脸上也都是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