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塑强汉 > 第5章 书房考校(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过,青州东莱郡还是有一个好处的。

东莱有渔盐。

鱼可果腹。这可以缓解东莱郡的粮食不足;

盐可敛财。尽管盐铁都属于朝廷专卖,而且盐也不是东莱郡专属(冀州、徐州、扬州都有海盐,其他州也有岩盐和井盐)。但如果向乌桓、匈奴和羌胡走私海盐的话,那可是大赚特赚。

蔡成可不在意向四郡乌桓和南北匈奴走私盐,反正自己用不了多少年,就会把这些北方大敌全给打趴下,而且还可以用走私盐换回大量的铁矿石。

虽然现在东莱郡的渔盐,还不足以让渔民、盐民丰衣足食,别说丰衣足食,连基本的温饱都做不到,穷困潦倒还差不多。

但蔡成有信心,在他的安排下,这一现象很快就能改善,用不了三五年,东莱郡甚至整个青州,就必然是安静平和的大汉第一富庶之地。

既来之,则安之。

一切就从东莱郡开始。

所以在寄居华佗处的这三年间,他主要就是做两件事:

其一就是思考如何从东莱郡起步,进而控制住整个青州,再以青州为根据地发展。

其二就是日夜不停地忙于笔耕,把一些必要的内容,按自己制定的战略和轻重缓急,先书写出来。

等他回到东莱郡,总不能什么事情都靠他自己口传身授吧?回到东莱郡后,让人照本宣科,这会节省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为了购买纸张,他可是欠了华佗和张机两人一大笔钱。

此时的纸张,可是奢侈品。不要说贫民百姓,就算是一般的寒门都用不起。

早在周朝和春秋战国时期,把一些显贵家族称为“贵族”。

后来由于天下需要读书人,“士”的地位越来越高,但把一些读书世家称之为“士族”。

士族这一称呼涵盖了贵族,毕竟读书人主要集中于贵族。

再后来,随着士族代代传承,又把那些传承时间较久的,称之为“世家”或“世族”。

寒门指的就是落魄的世家。

蔡成当然不能刻制竹简,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率过于低下。

不过,他可是给了华、张两人大量的药方,所以两人也是尽一切可能资助他购买蔡侯纸。

他不知道有没有人穿越到更古远的年代,但他知道,他只有几年的机会建立根据地,之后必然会身不由己的被卷入混乱之中。

他回到东莱郡,恰好是黄巾之乱表面上已平,各州都在修复创伤、休养生息。到了中平五年(公元188年),黄巾死灰复燃,之后直到曹操统一北方、征伐乌桓后,才有了和平。

所以他的时间并不多。从中平二年,到中平五年,满打满算,他也只有这不到三年的时间。

这三年内,他不仅要发展农耕、发展盐业和渔业,还要建造各种工坊、医堂、学堂,联络东莱郡的所有世家大族建立商号……

最重要的是,他还需要建立一支完全能够由自己掌控的军队,而且还得训练成为铁血强军。

身处乱世,军队才是一切的根本。否则,他连参与争霸的资格都没有,更不用说要去改变历史了。

组建一支军队,可不仅仅是需要一群忠诚的士兵,还需要有钱粮,需要有兵器,需要有训练,需要有实战,需要有各层级的军官将领……

而且,在这期间,他还得想办法进行实战。真正的铁血强军,都是通过实战打出来的。

此时,他才明白,为什么他在特训期间,会专门有一个项目是操练和指挥冷兵器军队了。

他当然知道,东莱郡本来只有四十几万人口,黄巾之乱后,更是锐减到不到三十几万。按此人口数量,要组建一支军队,几乎不可能。

就算四十万人口,女性占一半,剩下的一半中,大半又是老弱和幼童,所余青壮根本不到十万人。

这不到十万人中,仅仅各世家豪强的私兵,就占有两万人左右。

而且,东汉末年无论是制盐、捕鱼、耕种、砍柴烧炭……所有重体力劳动,全靠青壮。

如此一来,如果他真想召募青壮组建一支军队,东莱可能马上就会崩溃。

可大乱之世,手中没有军队,什么都干不了。

所以,他要获得兵源,只能另辟蹊径。

不管怎么说,他还是制订了九年发展计划:前三年,打造青州根据地;后三年,占据冀州、幽州、并州;再三年,扫荡四郡乌桓、南北匈奴和西北羌胡。

至于中原争霸,那就等消除外患之后再说吧。

常说攘外必先安内,实则是先攘外,还是先安内,则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在东莱,他还可以利用自己父亲的身份,不仅能够调动东莱蔡家的全部资源,还可以调动东莱郡至少一半的资源。

第二天,接风宴后,蔡立的书房中。

书房中蔡立居中而坐,蔡成坐在蔡立的对面。而两个哥哥蔡正(字俊何)、蔡必(字俊中),也被蔡立叫来坐于下首。

没办法,两个哥哥都是庶出,地位自然没有蔡成高。

只是按真实蔡成的记忆,两个哥哥对他非常好,蔡成与两个哥哥也很亲近。所以,今天在讲述蔡成这三年来的经历,蔡成专门提醒蔡立,要求把两个哥哥都叫过来。

蔡正今年十九岁,平时帮着蔡立处理政务;

蔡必今年十八岁,负责打理蔡家的生意。

两人都已经成婚。

蔡立看到蔡成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嫡子,就对两个哥哥有什么不恭之处,更为高兴。

“父亲、大哥、二哥,三年多了,我好想你们啊!”蔡成上来先煽情。

蔡立欣慰地点了点头,两个哥哥也露出了微笑。

蔡正、蔡必都知道蔡成这三年是跟山中客学习去了,可学的是什么?学的如何?他们和蔡立一样,都是茫然的。

看到小弟学成归来,并没有看不起自己,蔡正蔡必也都很高兴。

他们俩最担心的就是,蔡成学成归来,就会忘掉小时候两个哥哥对他的宠溺,更是可能会看不起自己。

现在看到蔡成这样,他们的心也算是放下一半了。

至于另一半,还需要观察。

毕竟嘴上说的和实际做的,可能是不一样的。

东莱蔡家早晚要交到蔡成手上,如果蔡成看不起他们,那他们的苦日子就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