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斜对门刘婶子、隔壁孙大姐、宋大娘约着姜奶奶去赶海的,刘婶子又叫上楼下的李婶子和张家嫂子,姜奶奶叫上了钱嫂子,就这样一个叫一个,队伍逐渐庞大。
不仅姜奶奶带着孩子,其余人也拖家带口的。正好家里的孩子也都考完试放假了,不跟着去,也是在家不闲着,索性各家都带了好几个孩子。能和小伙伴们一起出去玩,孩子们开心的很。
姜奶奶和刘婶子几人到了楼下,好些人已经在那等着啦。看到姜年哎一家来了,热情地打着招呼。
众人集合完毕后就出发往钱嫂子等人常去赶海的区域出发。一路上格外热闹,姜军带着姜玉跟着刘婶子的儿子宋建国、宋建军还有孙大姐儿子张国立,钱嫂子儿子张强几个闹做一团。这边姜薇和姜妍跟刘婶子小闺女宋倩倩,钱婶子闺女张晴也说说笑笑。
一行人来到海边,潮水才刚开始退。刘婶子、钱嫂子几人一合计,决定等会再下去,就找了个地坐着等。宋倩倩拉着姜薇、姜妍、张晴也坐在一边,晃荡着小腿说说笑笑。至于姜军几个在不远处追逐打闹玩的开心呢。
钱婶子拉着姜奶奶跟姜奶奶普及过往的赶海经验。
“蒋大娘,要说这赶海呀,三分靠运气,七分靠眼力。眼力的要准,细心观察,时刻注意着脚下的....要有耐心..季节也很重要,什么季节有什么货这都是...当然,选择的海域也决定着收获,像是咱们这片海域,只能....”
姜奶奶时不时点头附和着。对于赶海姜奶奶是一点经验也没得,连工具都是孙大姐和钱嫂子支援的。所以这会听的格外认真。别看姜奶奶没经验,但姜奶奶带的工具可全乎啦,像是钳子、铲子、叉耙等都带了,在钱婶子的叮嘱下,还带了一小罐盐。就期待能多捉点东西回去。
其他人也围着钱嫂子,静静地听钱嫂子给众人普及赶海经验。
要说文化素养和工作能力,这群军嫂里大伙可能比不过姜二伯母这个高文凭的文化人。要说人情往来,大伙也比不过刘婶子这个政委贤内助会来事。但要说赶海这事,谁也比不得钱嫂子。
虽说其他军嫂在这岛上住了十来年,对赶海有些经验在里头,但跟钱婶子是没得比。
钱嫂子对于从小在海边长大,从出生后会跑会跳,就跟着家里的大人各种赶海、出海。在这方面吊打所有军嫂。甭说军嫂了,在钱嫂子出嫁前就是附近十里八村的姑娘、嫂子,在赶海这块也是比不得钱嫂子厉害。
这会到了自己熟悉的领域,钱嫂子格外自信,跟姜奶奶絮叨着过往经验。这会的钱嫂子容光焕发,看上去都年轻了好几岁。
见众人围了上来,听的认真。钱婶子像是有了使命感,声音高了一些,说的更起劲啦。
“就说这抓蛏子,有的人捉的就肥,而有些人捉的蛏子小的不得了,这里面的学问可多啦!首先要学会观察蛏子的洞穴,蛏王的洞...”
姜妍也侧着耳朵认真听着。原来赶海里面还有这么多学问呀,果然专业事还得专业的人。当然钱婶婶说的那句,运气很重要也是真的。赶海这件事,运气和收获之间确实好像存在着说不清道不明地联系在里面。
潮水退了些,听钱婶子一说,可以下场。顿时姜军、建国、建军几个小子撒丫子就往远处的礁石处跑。边跑嘴里还嚷嚷着去搞大货。
(1000待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