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大文豪的日常生活 > 第234章 那个大聪明出的题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4章 那个大聪明出的题啊!

当秦风看向第二题的时候,眉头不由地微微皱起,刚刚他只是粗略地扫了一眼,以为这道题没有多难,现在看来却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这道题不仅要求他根据给出的信息写出对应的诗人,还要他写出这个诗人创作的诗词。

哪怕给出的提示有三句,可每句给出的信息量都似乎完全不够,若不是真正熟悉这个人的信息,根本难以猜出这个人是谁。

比如这第一个提示:

唐贞元时期,进士及第;

曾在符离居住22年;

在杭州西湖筑过一条挡水的大堤。

这些信息看似丰富,实则如同迷雾中的线索,让人难以捉摸。

秦风写了这么多年的卷子,还是第一次遇到这么离谱的卷子。

他仔细分析着这三条信息,感觉最有用的就是“唐贞元时期”。

虽然是理科生,但不代表他历史不好。

唐贞元时期,他记得那是公元 785-805 年,这段时光正处于唐朝中期,彼时的社会氛围浓厚而多彩,进士及第在那个时代是无数读书人的梦想,也是踏入仕途的重要一步。

然而,仅凭这一大致的时间段来确定具体的诗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那个时代可谓是诗人才俊辈出,犹如繁星璀璨闪耀夜空。

像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等这些赫赫有名的大诗人,都是在这个时间节点成功考取进士的。

要是题目能给出一个具体时间,他兴许就能毫不费力地得出准确答案,现在也只能看接下来两条信息了。

“在符离居住22年。”秦风不由的嘀咕一句,有关符离相关的信息出现在他眼前。

符离是现在的安徽宿州,历史上确实有不少文人墨客曾在此留下足迹,但结合第一条信息,秦风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在杭州西湖筑过一条挡水的大堤。”

看到这条信息,诗人的名字呼之欲出。

历史上似乎有一位诗人,不仅文采斐然,还曾在地方上做过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其中就包括在杭州西湖筑堤防洪。

唐朝、进士及第、在符离居住多年、在杭州西湖有筑堤之举……一个名字跃然而出——白居易!

秦风的脑海中浮现出有关白居易的生平事迹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是在唐贞元十六年进士及第,也曾在符离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期,更在杭州担任过刺史,并主持修筑了着名的白堤,以防西湖水患。

.......

秦风提起笔,迅速在卷子上写下答案:诗人白居易。

写完这个名字,秦风不禁长舒一口气,心中暗道:“这卷子真是考验考生的综合知识和推理能力,若非他对历史还算有些了解,恐怕真要在这道题上栽跟头。”

不过这题还没有结束,他还需要写出白居易的代表作。

这对秦风来说反倒简单了很多,白居易的诗词本就不少,他也不必写冷门的,直接将他的代表作之一《忆江南》写在下方。

写完这一首,秦风并没有停下,而是将他的另一首《暮江吟》也写了上去。

如此写完,这五分才真正到手。

写完这两首诗,秦风不由的长出了一口气。

这题真的让人脑壳疼,也多亏了他底蕴丰厚,会的比较多,不然像《琵琶行》这样的长诗,他都不知道要不要写。

一来是字多,写起来浪费时间;

二来还是字多,浪费笔芯。

想到这里,秦风将答题卡从卷子底下拿了出来,看着上面有限的空间,嘴角不由的抽搐了两下。

一共五道题,但答题卡的空间就只有这么大,想要将答案全部写在卷纸上,这道题肯定就不能写那些诗句过长的诗词。

单就这个空间,也没有书写的位置。

虽然考题中没写限制字数,但却无形中加了阻碍。

还好他图省事,没有写那些长诗词,那是他还有备用,可别人没有备用方案,只会那些长的诗词,岂不是....

秦风咧了咧嘴,忍不住的吐槽道:“老银币啊!这他N的是那个大聪明出的题啊!这么离谱嘛!”

虽然秦风心中满是吐槽,但为了不耽搁时间,也只能将这些祝福压入肚子中。

他都想好了,等考完试,他就小号吐槽一次这次考试,简直不要太缺德!

他没别意思,就是想问问他们要干嘛(大傻春!你要干什么!)!

秦风将目光从收回到卷子上,开始做下面的题目。

接下来的题目与刚做过的题目大同小异,都是十分隐晦地给出了诗人的信息,想要靠一句话根本猜不到诗人是谁。

最少需要两句话,才能将这个诗人确定下来。

猜诗人这道题,硬是被做成了猜脑筋急转弯的题目。

不过好在这样的题并不是很多,只有四道,他稍微耗费一些时间就完成了。

.......

接下来找出诗词中的错别字对他来说反倒是最简单的,那些文字的样貌都清晰的记在他脑海中。

尤其是题中出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种诗句时,只要稍微理解诗意就能找出其中的错别字。

这里的“进”字,寓意着劝友人再饮一杯,而后西出阳关,再无归期。

而原本的“尽”,既表达了劝酒的深情,又暗含了离别的决绝。

这些错别字隐藏得如此巧妙,肯定是出题者苦思冥想的结果,尤其是这些诗句的选择上,恐怕都下了不少功夫。

但是原谅他们就算了,这样的老银币得不到他的原谅。

.......

随着第三题的完成,秦风抬头看了眼时间,发现时间才过去四十多分钟。

而他已经来到了飞花令。

秦风看向题目:

“以“红”、“橙”、“黄”、“绿”为令,进行飞花令,每个颜色五句,超出不计数。”

秦风看着这几个字,不由的挑了挑眉。

这题一看就不是一个人出的,前面那题多好,多折磨人,一下变得正常了,他还有点不适应呢。

简单说就是——怎么到你这就拉了呢?

当然也是“飞花令”这种东西,不好选太冷门的词语。

毕竟诗词中常用的词语也就那么多,过于冷门,怕是那本古诗词大辞典上也找不出几首。

要他当这题的出题人,根本不弄这种考题,而是来一个古诗接龙。

第一首诗中必须有一个字跟他指定的音一样,接下来的诗句进行古诗接龙,可以同音不同字,这样安排难度绝对翻倍。

哪里会像现在这般简单。

吐槽归吐槽,但秦风绝对没有受虐倾向。

虐别人那是快乐;

虐待自己那纯粹就是有病

他巴不得赶紧写完,之后回家休息。

秦风提起笔就刷刷的写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