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一不小心穿成女帝 > 第215章 修筑堤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资金一事解决了,水源的探寻与引流亦是一大棘手难题。云秀与经验丰富的老者和熟知水文的工匠们翻山越岭,在深山老林中穿梭。

他们寻觅着合适的水源,有的河流看似水量充沛,却因地势过高难以引流;有的水源距离农田虽近,水质却浑浊不堪,不利于灌溉。

经过无数次的勘查与讨论,才终于确定了一处较为理想的水源地。

但要将河水精准地引至农田,又需精心规划水渠的路线。复杂的地形,山谷交错、丘陵起伏,既要避开坚硬的岩石层和难以挖掘的黏土区,又要确保水渠有足够的坡度,让水流顺畅流淌。云秀亲自参与测量计算,日夜钻研图纸。

云秀还带领着一批经验丰富的老者和熟知水文的工匠,在这片广袤的区域内四处寻觅。

他们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每一条溪流、每一处泉眼都亲自去踏勘。

有的水源看似水量充沛,可听老人说,水源在旱季时流量锐减,根本无法满足大规模灌溉需求;有的水源位置偏远且地势极低,若要引流至农田,需跨越漫长距离。

经过反复的考察,云秀终于确定了一处水量稳定且相对易于引流的河流作为主要水源。

确定水源后,水渠的规划与开凿更是充满挑战。

此地山谷交错、丘陵起伏,地质结构极为复杂。

开凿引水渠,既要避开那坚硬如铁的岩石层,又要绕开那些土质疏松的区域,防止水渠建成后出现渗漏甚至坍塌。

在施工过程中,新的技术难题又接踵而至。挖掘到中途,遇到了一段特殊的地层,泥土中夹杂着大量的砾石,普通的锄头和铲子极易损坏。

工匠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云秀冷静思考后,召集众人集思广益,最终决定采用一种特制的挖掘工具。

云秀指导钟奕描绘图纸,找来铁匠们按照图纸打造工具。

这种工具前端呈尖锐状,能够轻易穿透砾石层,后端则有加固的铁环,方便用力,大大提高了挖掘效率。

当水渠延伸至一片低洼地带时,如何确保水流顺畅通过又成了关键问题。

若直接挖掘,水流速度过快会冲刷渠道;若放缓坡度,又可能造成积水甚至倒灌。

云秀苦思冥想,借鉴其他地区的水利工程经验,提出了一种阶梯式水渠设计方案。

在低洼区域设置多级台阶式的落差,每一级台阶上都有特殊的缓冲装置,既能减缓水流速度,又能引导水流有序通过。

确定方案之后,如何合理安排劳作时间,让工程进度不受影响,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百姓们虽热情高涨,但各自家中也有农事与琐事缠身。

而且,不同的施工环节需要不同技能和体力的劳动力,挖掘水渠需要身强力壮的青壮年,而修筑堤坝则需要耐心细致且有经验的工匠。

云秀派侍卫去了解每家每户的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劳作计划,将百姓们分组编队,轮流上工。

同时,为了鼓舞士气,他还在工地上设立了简易的伙房,为劳作的百姓提供充足的饮食,让他们能在辛苦工作之余恢复体力。

施工过程中,材料的运输也是一大难关,修建水利设施所需的大量石料和木材,产地往往距离施工现场甚远。

云秀组织百姓拓宽山路,加固桥梁,同时发明了一些简易的运输工具,如利用滚木和绳索来搬运巨石,减少人力的消耗。

在水利设施修建过程中,云秀与工匠们围坐一起商讨如何解决一处复杂弯道的水流引导。

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皱着眉头说:“大人,这弯道水流湍急,若按常规修法,定会冲垮堤岸,依我看,得在弯道内侧加筑半月形的护堤,用大石垒砌,可缓冲水流冲击力。”

云秀沉思片刻后回应:“老师傅这想法有道理,只是这大石的采运和垒砌难度不小,成本也高,是否有其他替代之法?”

这时,一位年轻工匠灵机一动,说道:“大人,我们可否用竹笼装满小石块来代替部分大石?竹笼有弹性,能更好地适应水流变化,且取材方便,制作也快。”

云秀眼睛一亮:“此提议甚妙,不过竹笼的耐久性还需验证,先做些样品,置于水流中观察几日。”

当施工到关键的渡槽搭建部分,云秀与负责工程结构的工匠发生了争论。

工匠坚持传统的木质架构:“大人,木质渡槽我们最拿手,工艺成熟,搭建起来快。”

云秀却担忧地说:“但此地气候潮湿,木材易腐,这渡槽关乎长久使用,我怕木质难以持久。”

工匠道:“大人,我们可以在木材表面涂抹桐油防腐,定期维护便是。”

云秀摇摇头:“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我听闻有一种石拱渡槽的建造之法,虽难度大些,但坚固耐用,是否可以尝试?”

工匠面露难色:“大人,石拱渡槽我们从未建过,万一失败,耽误工期啊。”

云秀鼓励道:“正因未曾尝试,才更要挑战,我会请其他地方有经验的工匠来指导,大家齐心协力,定能攻克难关。”

在处理一处水源地的清淤工作时,一位民夫跑来向云秀抱怨:“大人,这淤泥又臭又深,我们一锄头下去,半天挖不上来多少,这活太苦了。”

云秀笑着安慰:“大家,这淤泥清了,水源才干净,水流才通畅。我已安排人去寻一些更轻便的挖掘工具,再给大家加些工钱,辛苦你们这一阵。”

民夫听了,干劲稍足:“大人既然这么说,我们就再咬牙坚持坚持,只盼这水利早点修好。”

云秀接着说:“各位乡亲,这水利工程是咱的百年大计,如今虽辛苦,但往后就能过上好日子。待水源清澈,水流能顺利引到田间,咱们的庄稼定能丰收,家家户户都能仓廪充实。”民夫们纷纷点头。

不久后,云秀带来了轻便的挖掘工具,效率果然有所提升。

但新的状况又出现了,清淤过程中发现了一处泉眼,水流不断涌出,导致淤泥清理工作难以继续。

云秀赶忙召集众人商议,一位老者说道:“大人,老辈人曾讲过,这种情况需先引流,把这泉眼的水引到别处,待清淤结束再堵上。”

云秀思索片刻后问道:“那如何引流才稳妥?用何种材料做引流管道?”

一位工匠接话:“大人,可用陶土烧制的管道,我们可就地取材制作,只是这烧制需要些时日。”

云秀果断决定:“那便立刻安排人烧制陶土管道,其余人先在泉眼周围筑起临时堤坝,减缓水流。”

终于,陶土管道烧制好了,众人齐心协力将泉眼引流,顺利完成了清淤工作。

下雪之前,整个水利工程逐渐收尾,云秀望着初具规模的设施,对身边的工匠和民夫们说:“诸位,咱们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

这水利设施建成后,不仅能抵御旱涝之灾,还能让咱们这片土地变得更加肥沃,后代都会铭记大家的功绩。”

“都是太守大人的功劳!”

云秀谦逊地回应:“这并非我一人之功,是诸位工匠、民夫齐心协力,不畏艰辛,才让这工程得以顺利竣工。”

一位老农走上前,激动地说:“大人,老身活了大半辈子,从未见过如此浩大且精巧的水利设施。以前每到旱季,全家只能眼巴巴看着庄稼枯死;雨季一来,洪水又冲毁一切。如今有了这保障,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今年定要多种些粮食。”

旁边的年轻人也兴奋地插话:“大人,有了这水利,村里的长辈们都说,往后可以开垦更多的田地,还能养些鱼虾,生活肯定会越过越好。而且,听说其他地方的人都羡慕咱们呢,都想来学学这修建的手艺。”

云秀听着大家的话,心中满是欣慰:“这引水渠,大家日后定要好好维护,堤坝也要时常清理,防止淤泥阻塞。”

乡亲们连忙点头:“大人放心,我们定会倍加珍惜。”

云秀微笑着说:“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