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隋唐之吾为枪绝 > 第157章 朝堂争议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边关战报可不仅仅只是朝廷收到了,杨林可是也收到了,而且还更加的详细,他也更加深知姜松的能力,以及和北平王的矛盾!

但他一向爱惜人才,那些小事在他眼里都不是问题,此刻恨不得立即飞身前去瓦口关一睹真容。

如今又看着姜松的官职被越讨论越小,还要被捆绑在京城,虎目对着柳放二人就是一瞪,不怒自威。

“王兄?”

杨坚抬眼看向一脸红温的杨林,示意他开口。

杨林恭敬地行了一礼,朗声道:“陛下,老臣以为姜松战功赫赫,此次平叛及生擒突厥王子之举,于我大隋实乃大功一件,其招降三千突厥骑兵更是闻所未闻!出身虽为旗牌官,但才能已然尽显,万不可因出身而轻慢其功绩。”

“在老臣看来,高大人所提宣节校尉之位,品级实属太低,难让姜松及众将士心服。王大人所言振威校尉,也算不上高!”

“老臣以为,勋官就不必封了,干脆封他一个从五品的定远将军!如此方能彰显我大隋对有功将士的重视!”

杨林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从五品的定远将军,这可比之前所提的那些官职品级和权利都高出不少,可谓是一步登天,众人皆惊愕于杨林如此大胆的提议。

杨广眼中立刻闪过一丝惊喜,却又带有一丝惆怅,他本就想为姜松谋得较好的封赏以拉拢其心,如今杨林这话正合他意,但将军之位却不如他意。

虽说他也没料到杨林会直接提出封这么高的官职,但这对他的计划无疑是有利的,当下嘴角微微上扬,却也并未表露得太过明显。

而那柳放一听,面色更是涨得通红,刚要开口反驳,可却再次迎上杨林那双虎目,顿时又把话咽了回去,只敢在心里暗自腹诽:罗王千岁,在下也爱莫能助了。

杨坚听到杨林的意见后,微微一怔,旋即目光深邃地看着杨林,沉声道:“王兄,你这提议可着实大胆啊。姜松虽有战功,但此前毕竟只是旗牌官,一步擢升至此等官职,你可考虑过诸多后续影响?”

杨林面色坦然,再次躬身行礼道:“陛下,老臣自然知晓此举或有不妥之处,但姜松之功实非寻常可比。那三千突厥骑兵被他招降,此等功绩若不重赏,恐寒了天下有能之士的心呐。且老臣观其行事,有勇有谋,必能胜任这定远将军之职,还望陛下三思。”

杨坚听了杨林的话,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陷入了沉思。

昨天他收到边关战报的同时也收到了北平王罗艺的来信。信中言辞犀利的点明了姜松之前身为天堂县马快班头,又转身成为了北军大营的旗牌官一事,这明显违背了大隋的律法。可偏偏他又战功赫赫,让杨坚对姜松的封赏一时也感到颇为棘手。

本想在今日早朝把难题抛给诸位大臣,而他们的回答也让自己颇为满意。姜松此行,瑕不掩瑜,本想压下不提过往,折中封个七品武职,却又听到杨林这般提议,倒让他一时有些难以抉择了。

但看着杨林的眼神,若今日封赏不让他心服口服,怕是这姜松以后又会落入他的麾下了。

虽然杨林对大隋的忠心日月可鉴,但终究是藩王,手下已经收了十二太保,更有魏文通、新文礼等大将,万不可再添猛将了。

杨坚在沉思的同时,朝堂上众人也都屏息凝神,等待着杨坚的最终决断。

杨广看到杨坚陷入沉思,知道该是自己出面的时候了:“父皇,儿臣以为皇叔所言极是。姜松之功,不仅在于平叛与生擒突厥王子,更在于其能让三千突厥骑兵诚心归附,此乃不世之功。若仅因他出身低微便轻赏,日后再有战事,谁还肯为我大隋拼死效力?”

“况且,眼下最重要的是还在瓦口关羁押的染干!我大隋于数年前已与东突厥停战联姻交好,约定互不侵扰,期间虽摩擦不断,但从未有大事发生。”

“现如今染干却带兵突然偷袭我瓦口关,我等应立刻让姜松带兵将其押送回京,仔细盘问,看东突厥是否还有其他异动,才是首当其冲的。而不是在这朝堂之上为姜松的封赏高低,争来争去,请父皇明鉴!”

朝堂上众人听了杨广的话,这才想起,只顾着争论姜松的封赏,却忽略了染干这个核心人物。

杨坚看着在一应争辩中,一下就抓住了问题核心的杨广,心里对杨广越来越满意,心中也有了计较:“晋王所言有理,染干一事的确不可忽视,东突厥对我大隋动兵一事,更不可忽视!”

“既然如此,那以晋王来看,应当如何封赏?”

杨广微微躬身,恭敬地说道:“父皇,儿臣以为,皇叔与诸位大臣都言之有理,但姜松之功也不可忽视。然一步封至从五品的定远将军,实乃太过突兀。不如先封他为正六品的昭武校尉,暂领那三千突厥骑兵。至于勋爵嘛,就暂且搁置,待他日后再立战功,再行擢升,如此可两全其美。”

杨坚听了杨广的建议,微微点头,神色稍缓:“晋王此计,倒也稳妥。只是让他带领刚刚归降的突厥骑兵押送他们昔日的王子,这事是否有些欠妥?”

杨广稍作思考,再次躬身道:“父皇,儿臣以为并无不妥。姜松既能招降这三千突厥骑兵,便说明他有足够的能力掌控他们,否则他们在瓦口关早就哗变了。”

杨林也点头称是:“陛下,晋王殿下所言极是。姜松既然有能力收服这突厥骑兵,就肯定能掌管,由他带领押突厥骑兵送染干,最为合适不过。若是将这些人留在瓦口关,那才是隐患。”

杨坚微微皱眉,看向其他大臣:“诸卿意下如何?”

柳放闻言,又站出身来:“陛下,臣还是觉得此举风险太大,那三千突厥骑兵毕竟是外族,若他们与姜松联合反叛,我大隋危矣。”

杨广不屑地看了柳放一眼:“柳大人,区区三千多骑兵,我大隋就危矣了?你当我大隋是纸糊的不成!”

“若是连这点信任都不给有功之臣,日后谁还肯为朝廷效力?那姜松若有反心,又何必在瓦口关带领军卒奋死斩杀突厥三万余众?何必生擒突厥二王子?难道这一切柳大人都视若无睹吗?”

“反倒是柳大人从一开始就有意压制姜松的功劳,难道是之前就和姜松有过节,特意从中作梗?或是说在替某些人特意打压我朝功臣?”

柳放一听,脸色骤变,汗如雨下,急忙跪下:“陛下,臣绝无此意啊!臣只是为大隋安危着想,不敢有丝毫私心,更没有替谁特意打压功臣啊,望陛下明鉴!”

杨坚听到杨广的话,也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柳放,“柳放,你若再因一己之见扰乱朝堂之议,朕绝不轻饶。”

“是,微臣谨遵圣谕。”

柳放磕头如捣蒜,不敢再言。

等一切几乎尘埃落定,越王杨素突然出列道:“陛下,臣以为晋王殿下和柳放的看法都有道理。姜松此前的作为足以证明他对朝廷的忠心。但柳大人的担忧也并非全无道理。臣建议可在姜松押送队伍中安排一位监军,既不干涉姜松行事,又可随时向朝廷汇报情况,确保万无一失。”

杨坚闻言,微微点头:“越王此言有理。那不知这监军之职,何人可担?”

杨素思索片刻:“陛下,臣举荐北平王罗艺之子,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