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分完了地,张里长问家里的锅碗瓢盆打算怎么分。

周母:“不分,都归老大家,我有使用权。

老二、老三是盖房子还是买房子不管,搬出去后,让他们自己置办。”

周大江和周大河连忙点头应是。

张里长接着又问,家里的牲畜分不分。

家里的牲畜少,只有两头猪,五只鸡和五只鸭。

周母:“猪先养着,老二、老三家出猪草和谷糠,老大家的负责喂,等年底杀了分肉。鸡鸭每家各一只,余下的归我,老大家的鸡鸭就别要了,鸡给大江,鸭给大河。锅碗瓢盆也不能白占了。”

感情在这儿给两家补亏空呢。

被点名的老大、老二、老三:“您老最公平,您怎么说都行。”

最后,各自的铺盖归各自所有。

家中的农具则为公用,春种和秋收还是大家一起干,种子各自准备,最后收的粮食各归各的。

包括今年的麦子,现有的粮食也分成了四份,回头各自将分得的那份搬回自己屋里,以后自行开伙。

今年菜园里的菜也是公用的,大家可以一起吃,明年开始前院归周大海家,屋后归周母。

因为老宅分给了周大海,周大江和周大河两家,还得找时间自己盖房,或者买处宅子搬出去。

不过,因为有周母镇着,周大海两口子也直摆手说不急,等什么时候房子盖好了,什么时候再搬也不迟。

张里长按照商定分家的内容,起草了一份分家文书,一式五份。周母及三个儿子各自摁上手印,作为见证人,张里长和周九叔也按了手印。周母和三个儿子手中各留一份,里长手里留一份,需要第二天送去县衙备案。

然后,县衙以此开具新的户籍,并批出两个新的宅基地给周大江和周大河。到此,这个家就算分完了。

见证人张里长和周九叔,两人看了一眼文书,捋了捋胡子,嗯,这个家分得好,很公平,以后可以参照他家的分法给别人分了。

周大江原本想着让老娘跟着一起过,结果人家周母压根儿没想靠儿子边儿,心里打算落了空,就感觉有点儿不得劲儿。

这会儿见分完家了,他就眼巴巴地瞅着周母:“娘,虽然分家了,但您自己一个人我还是不放心,要不您还是跟我一起过吧。秀英的做饭手艺还是不错的,您就别自己做饭了。”

周大海一听急眼了,什么叫娘跟你一块儿过呀,是老大不孝顺咋的?

“娘,您别听大江说,自来是长子赡养老人,您哪儿也别去,有儿子一口吃的,自是不能让娘跟着饿肚子。”

周大河也不干了,也不理会媳妇飘过来的眼刀子,也跟着道:“娘,要不您跟我一块儿过吧。

我这经常出去打铁,孩子们也都还小,等我去镇上时,翠芬一个人也忙不过来,您跟我过,她还能有个伴儿,我也更放心。”

周母瞅了一眼三儿子,直接回怼道:“合着你让我跟你一块儿过,是给你当使唤婆子呢?又是做伴儿,又是看孩子的,用不用我给你打扫卫生,洗衣做饭?”

周大河:“娘,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想您跟翠芬做个伴儿,您也知道她缺心眼儿,还胆子小,有您帮她看着我也放心。”

李氏:“说谁呢?你才缺心眼儿呢!”

对于儿子们的争抢,这里头谁真心谁实意,周母心里头自然有数,也不愿跟他们磨叽。

大手一挥:“行了,你们也不用这个叫,那个喊的,我哪儿也不去!

你们有好吃的,有那个心就送过来,没有心我就自己做。又不是手脚断了,做点饭也累不着。

至于看孩子,有空我也会帮着照看的,都放心好了。”

老娘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再多说也无益,三兄弟也就再不吭声了。

送走了里长和周九叔,众人各自回到屋里。又不约而同地开起了自家的小会。

周大海:“媳妇儿,以后你要好好地跟陈氏相处。

人家那脑子转的,真快呀!娘这边拿出钱,那边她就能算出数来。

你跟着多接触接触,说不准咱们也能跟着沾沾光,儿子们将来就不愁娶不上媳妇了。”

铁头和锁头,两人一头黑线,谁要娶媳妇了,没意思,自己一个人多好。

张氏:“嗯嗯嗯,你也是,跟着二弟多学点儿,二弟以后要是考中举人了,咱们就是举人老爷的大哥和大嫂了,可不能啥都不懂,丢磕碜。

铁头、锁头,你们也跟二叔二婶多学学,没看你们二婶,只是秀才女儿就这么厉害了,算账直接张口就来,算盘都不用摸一下。

你俩要是能学到你们二婶的一半,那都能当个账房先生喽。”

两个儿子:“知道啦,知道啦,快睡吧,困死啦!”

周大河家也是一样的画风。

李氏一想到二嫂叭叭叭地算账,就满是星星眼。

她摸了摸女儿的脸,又瞅了一眼已经睡熟的双胞胎,柔声地跟女儿道:“荷花啊,以后跟在你姐姐身后,姐姐做什么你就做什么。

你二伯二伯娘都有学问,脑瓜子也好使,你们姐姐又在她姥爷身边待了这么多年,会的东西一准儿多,多跟着学点儿不吃亏,说不准将来咱们荷花也能成为小才女。”

小荷花瓮声瓮气地答道:“好哒娘,跟你说,我姐姐会的可多啦!我可喜欢跟姐姐学啦!而且,姐姐讲的故事也好听,我和弟弟们天天听都听不够。

要是我长大了,也能像姐姐一样,我就开心死啦!”

周大河,我是谁,我在哪儿,怎么这娘儿俩自从进了屋就看都不看我一眼?不是二叔二婶就是姐姐,就是没有我……

于是,他为了显示存在感,果断地岔开话题,问媳妇:“翠芬,以后咱们就得搬出来住了,你是想在村里盖一处房,还是像之前二哥他们那样,去镇上租一处房?”

李氏是想离丈夫近点儿,可孩子还小,如果去镇上租房,周大河打铁那点儿钱不够养活一家五口,她还得看孩子,又不能出去找活儿。

去镇上住不现实,就只能在村里了。

李翠芬咬咬牙道:“咱们在村里盖一处房子吧,大哥大嫂不是说了么,房子没盖好前都可以住在这儿,出去租房又是一笔费用,咱们厚点脸皮,在房子没盖好之前,一直住在家里吧。大不了到时候我多帮大嫂干点儿活。

而且,你常年打铁不在家,孩子还小,我自己一人带孩子在家也害怕,在老宅一个院里住着,有啥事儿我还能喊娘来帮我。”

周大河:“那也行,反正大哥大嫂也知道咱俩脸皮厚,不会跟咱们一样的。”

这两口子打定主意厚脸皮,房子没盖好之前,哪儿也不去。

这边被讨论的陈秀英,不知道就简单地算了一次账,就得到了全家人的肯定,以及捕获了两名忠诚粉丝,她这会儿正跟周大江算手里的钱呢。

“咱们分家的钱,再加上我手里攒的,一共有七十三两。赶明儿你去打听一下盖房子和买房子都各需多少钱,咱们研究一下。”

周大江:“这个不用打听,我知道。若是盖房子的话,五间房大约需要三十五两银子,买房子的话,五间房大约得要四十五两左右,交税也得小二两。”

“那这么算的话,咱们手里的钱去掉盖房子,也不剩下多少了。而且,果树前期投入的费用也不少。

要不咱们还是先租房住吧,手里的钱留着干点儿什么,等攒够咱们盖它一溜儿大瓦房。”陈秀英想了想说。

“行,明天我跟大哥去村子里看看先租个房子。然后,咱们去岳父家,把之前寄存的碗盘盆子等家物什给拉回来。”

陈秀英诧异地瞅着周大江,“这事儿你怎么不早说?我和孩子没记忆,难道你也没有?”

周大江一看媳妇眼瞅着要发火,求生欲满满地道:“我这也是才想起来的,可能之前翻车时,我也丢了一部分记忆。”

“那咱们明天就去吧,顺便看看家里少什么,直接给添上。”

陈秀英前一世父母早逝,穿来后听说父母健在,早就想去看一看了。无奈赶上秋收,天天都忙得脚打后脑勺,这会儿终于有借口可以如愿地走一趟了。

周大江连忙应声同意。接着又道:“虽然娘说不跟咱们一起吃饭,但我想着咱们没搬出去之前,你每天做饭多做点儿,做好了给娘送过去,她也不会拒绝。”

“这还用你说,以后我尽量早点儿做,这样娘就不用做了。

即使以后搬走了,也在这个村里住,也没远到哪去,有好吃的到时给她送过来就是。”

周思思也点头赞同,“我给奶奶送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