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孟遇安传奇 > 第341章 安居平四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随着益州的收复,大祁的版图占据了华夏三分之二以上,北燕也只有青冀兖并这四个核心州存续实力,再有就是雍州和幽州两个偏远之地。

南北政权新的边境,最近一段时间也算平静。

孟遇安知道,这是她“放虎归山”和“二虎相争”的计策起了效果——让慕容和独孤两家斗起来,他们也就没心思考虑南边的事了。

战事告一段落,孟遇安的关注焦点又重新回到建设上。

如两年前的荆扬合流一般,而今新收复的徐豫司益四州,也需要制度的迁移。

孟遇安从中央选派任命了一些办事妥帖负责的官员,让其各自前往四州担任刺史或郡守,完成地方上的改革。

在新收复的四州中,唯有益州最难管理。

徐豫司三州与荆扬益三州相比,不过是弹丸之地,政策的改革和推广也更为容易;

益州不仅地域广大,是十三州中最大的州,而且夹在秦岭巫山之间,交通也并不便捷,难以实时管控。

李太白诗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虽说夸张了些,可与现实情况也相差无几。

正因其地缘如此,益州才容易出现割据政权,前有汉末刘焉自领益州牧,后有大祁李允瑛以平庸之姿独占益州七年。

因此,首先要解决的,便是交通问题。

孟遇安前世虽是理工科出身,但只会写程序敲代码,对建筑、测绘、道路桥梁工程是一窍不通,没有什么先进技术可以提供,只能依靠这里的土着群策群力。

好在从战国秦汉起,到季汉偏安益州时,曾开辟和修缮多条蜀道分支,有陈仓、褒斜、傥骆、子午四道横跨秦岭,又有金牛道和米仓道过大巴山脉。

倘若能在这些栈道的基础上做些改进,使其承载能力更强、车马行驶更通畅,即使没有高速公路和铁路,也能极大程度促进荆益交通。

国子监的理学工学科目开设一年有余,也不知是否培养筛选出了些天赋异禀的人才。

这么短的时间内想要看到教学成果,孟遇安原本是不抱太大期望的,只是秉承着试一试的态度,让国子监祭酒呈上一些推荐的学子名单。

在祭酒推荐的学子中,孟遇安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她就是裴献之的女儿,裴嘉。

“这裴嘉不是才入学一两个月吗?怎么就能得祭酒推荐了?”孟遇安简直不敢相信。

国子监祭酒汇报道:“这位裴姑娘在测算工技方面确有不凡之才。下官询问过她,她只说自己从小便爱好这些,经年累月博览群书,自己也多以木石之材制模。”

孟遇安听着祭酒讲述,心中惊叹一重更甚一重:工程力学可是个一级学科,所含内容众多,也不知她自学能学到什么程度。

孟遇安即命祭酒将裴嘉带来,自己要亲自考察她的学识和能力。

见到裴嘉时,孟遇安只觉这姑娘看起来安静内向,但通身萦绕着山川湖泽的灵秀与豁达,与一般闺秀大有不同。

“裴姑娘可是常出远门吗?”孟遇安问道。

裴嘉微微垂首示意后,便抬起头直视着孟遇安,模样很是从容自信:

“家父曾于各州各郡为官,小女也就跟随着父亲游历了不少地方,每到一处便习得当地风土人情,尤其是各地风格迥异的建筑桥梁,小女最为钟爱。”

接着,裴嘉便向孟遇安介绍了她曾经的一些经历,着重讲述了她在建筑桥梁方面的见解。孟遇安一字一句细细听来,能感觉出这姑娘并非只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有实践能力。

待她讲完,孟遇安抛出了自己的考题:“我欲重修蜀道,连接荆益交通,裴姑娘可有什么良策吗?”

裴嘉稍加思考后答道:“小女认为,修缮蜀道有两要点:一在选材,二在选址。”

“蜀道难走,在其路面不平、路基不稳,经年车马行走和风吹雨打侵蚀,便会出现严重破损与沉降。故而选择更为坚实的木石之材,可让道路更加经久耐用。”

“秦岭巴山地势险峻,现今蜀道有不少地方需要攀援绝壁,单人尚且难走,何况车马乎?若器具人力允许,或可开山凿石、或可迂回改道,未必非要倚靠天梯石栈。”

孟遇安听完,颔首称赞:“你年纪不大,见识却大。此次重修蜀道,我便让你作为参谋监工,不知你可担得起这个重任?”

裴嘉面色一惊,随即拱手道:“临江王将如此大任交付于小女,小女定当竭尽全力,敢不效命。”

是年九月,孟遇安开启了重修蜀道的项目,调拨大批俘虏投降的燕军为劳力,令其在益州以工偿罪,待蜀道修缮结束后,即可获得良民身份。

益州当地的豪绅士族本与李允瑛交好,但眼下益州已然易主,只能重新再对孟遇安示好,纷纷送来蜀锦黄牛,祈求孟遇安的庇护。

孟遇安拒绝了一切贿赂,对当地士族三令五申,要求他们严格遵循荆州派遣官员所定的新规,不可再如李允瑛当权时那般剥削百姓。

豪绅自然不愿让利于民,但碍于徐康率领军队镇守于此,他们也不敢明目张胆地违背孟遇安的规定,只能忍痛割肉,以求不被清算。

处理完益州的事,孟遇安也抽空关注了一下徐豫司三州。

裴献之曾任洛阳令多年,如今虽荣升了中央的度支尚书,但交接洛阳及周边各郡县的事务,还是多要靠他分心打理。

冼离和钟弼自从率军攻下徐州和豫州后,就再也没有回过荆州,一直率军驻守在这二州。

一来,是为了防备着北燕的反扑;二来,也便于在必要时通过武力震慑的方式来推行新规。

下邳和寿春的北燕守将都在城破时殒身,剩下的官员倒都选择了明哲保身,没有继续顽抗到底,冼钟二人的军队其实也没有派上太大用场。

黄河中游与淮水之间的这片地带,过去近三十年一直在北燕的统治之下,而今合并于大祁竟没有遭受太大阻碍,最重要的原因便是独孤太后实行的胡汉合流政策。

北燕的中央官员以及领兵打仗者多为鲜卑人,但地方执政官员却还是以汉人为主。

这样一来,独孤太后为了维护自身统治而实行的政策,无形中也帮助了孟遇安顺利收复中原。

南祁的权斗落幕,在扫除阴霾后如日方升,而北燕新一轮的权斗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