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初春时节,叶知秧带着考察团来到岭南一个偏僻的山村。这是明德堂新开展的\"乡村教育考察计划\"的第一站。

\"先生,前面就是'竹光学堂'了。\"同行的当地官员指着山坡上一座青瓦房,\"这是去年新建的,很有些特别。\"

拾级而上,远远就听见琅琅读书声。但不同于寻常学堂的经文诵读,这里传来的是孩子们活泼的问答声。

\"老师,这棵竹子为什么比别的长得快?\"

\"因为它长在向阳的地方,土壤也更肥沃......\"

走近一看,原来学堂是建在一片竹林中。十几个孩子正跟着老师在竹林间穿行,边走边学。

\"欢迎叶先生!\"领头的是个年轻教习,正是明德堂毕业的李宝春,\"让学生们打扰了。\"

叶知秧摆摆手:\"继续上课,我们旁听。\"

李宝春转向学生:\"刚才谁要问竹子的生长规律?来,我们一起观察......\"

他指导孩子们记录不同竹子的生长状况,然后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有的竹子长得好,有的长得差?土壤、光照、水分各自起什么作用?

\"这节是什么课?\"叶知秧问同行的师生。

\"我们叫'活学课'。\"李宝春解释,\"就是把自然观察、算数、写字等知识融入日常生活。比如研究竹子,既能学习植物知识,又能练习计数和记录,还能理解在地理环境对生长的影响。\"

正说着,一个孩子举手:\"老师,我家的竹林长势不好,能不能用今天学的方法改良一下?\"

\"好!\"李宝春说,\"明天我们就以这个为课题,大家一起研究。\"

叶知秧看得连连点头。这正是她一直倡导的\"活学活用\"。

课后,李宝春带领考察团参观学堂。除了常规的教室,还有工艺室、试验田、小型气象站。更特别的是一面\"智慧墙\",上面贴满了学生们的观察记录和创意想法。

\"这些都是孩子们自己写的?\"叶知秧仔细翻看,内容涉及农事、手工、天气预测等各个方面,虽然稚嫩但很实用。

\"是的。\"李宝春说,\"我们鼓励孩子们记录生活中的发现。有趣的是,他们的观察往往特别细致,想法也很新奇。\"

他指着一张纸:\"比如这个学生发现,在竹林里种黄豆,不但不影响竹子生长,反而能让土壤变得更肥沃。这个发现后来被村里采用,效果很好。\"

\"妙啊。\"叶知秧赞叹,\"这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

正说着,外面传来热闹声。原来是放学时间,家长们来接孩子。但不少家长没有立即离开,而是聚在学堂前的空地上,有的在交流种植经验,有的在学习认字,有的在讨论新学到的技术。

\"这是我们的'夜校'。\"李宝春解释,\"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学的东西很实用,也想学习。所以我们就利用晚上的时间,请一些懂行的村民来教大家。\"

叶知秧正要深入了解,突然听到一阵争执声。原来是两个村民为了一块地界起了纷争。

让人意外的是,双方不是大吵大闹,而是主动来找李宝春评理。更让叶知秧惊讶的是,李宝春没有直接判断,而是让学生们一起参与讨论。

\"这是个很好的实践课题。\"他说,\"首先要学会测量土地,然后要查阅契约文书,最后还要考虑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

在孩子们天真却不失智慧的建议中,两个村民渐渐冷静下来,最后竟然主动达成了调解协议。

\"这些孩子,\"其中一个村民感慨,\"想得比我们还周到。\"

晚上,李宝春召集全体教习开会,总结经验,规划未来。叶知秧欣喜地发现,这些年轻的教习不但保持着明德堂的理念,还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做了很多创新。

\"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她问。

\"因材施教。\"一个教习说,\"每个孩子的家庭背景、学习能力都不同。有的家境好,可以专心读书;有的要帮家里干活,只能半工半读。我们得想办法让每个孩子都能学到有用的东西。\"

\"我们的解决办法是'模块教学'。\"李宝春解释,\"把课程分成必修和选修。必修是基础知识,选修则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和兴趣来选择。比如有的学农事,有的学工艺,有的学商贸,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叶知秧欣慰地点头:\"这正是教育的真谛。不是为了造就千篇一律的书生,而是要让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

第二天一早,考察团走访了几户学生家庭。每到一处,都能感受到教育带来的变化。

有个农家子弟,通过在学堂学到的农技知识,帮助父亲改良了耕作方法,让收成提高了不少。还有个女孩子,学会识字后,不但能帮家里记账,还经常给外出打工的哥哥写信。

最让叶知秧感动的是一个贫困家庭的故事。这家孩子很聪明,但家里交不起学费。学堂不但免了他的学费,还教他一些实用技能。现在他靠编竹器赚钱补贴家用,同时还能继续读书。

\"先生,\"王子明感慨,\"这哪里是一所学堂,分明是在改变整个村子的面貌。\"

\"是啊。\"叶知秧说,\"教育的力量就是这样,像春风化雨一般,润物无声。它不仅教会人知识,更能改变人的思维方式,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临走时,村民们特意送来一份特别的礼物:一本\"村志\"。这是孩子们在教习指导下编写的,记录着村子的历史、风俗、物产,还有近年来的变化。

翻开扉页,上面写着:\"致敬明德堂,感谢教育带给我们的改变。\"

站在山顶远眺,叶知秧看着这个正在发生变化的山村。不远处,又一所新的乡村学堂正在建设。她知道,教育的春风正在吹遍每一个角落,带来新的生机与希望。

\"教育的真谛,\"她对同行的考察团说,\"不在于华丽的殿堂,而在于能否真正改变人的命运。只要我们继续努力,总有一天,知识的光芒会照亮每一个角落,智慧的甘露会滋润每一寸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