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明月从风 > 第320章 沈殊玉的打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杨夫人的身体在逃难的路上受到了亏损,生子后孱弱不堪,孩子也在山里入冬后得了风寒高烧不退。

一家三口当时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更别提买药治病了。

俗话说,一文钱难倒英雄好汉。

杨问心看着妻子和孩子皆是一副病入膏肓的模样,实在是走投无路,心痛之余便想上山打一只兔子给妻子和孩子补补身体。

若是能好也就罢了,若是二人的病情都无起色,就当是让他们娘俩临走前吃顿好的。

谁知,兔子没打到,他却捡到了迷路至此的沈殊玉和朱雀。

沈殊玉那时只有十二岁,虽然心智与武功远胜同龄人,但说到底还是个小姑娘,大雪天里被冻得狼狈不堪。

杨问心便把他们带到自己家的小屋里烤火,沈殊玉由此知道了杨问心一家的境况。

沈殊玉那时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银子,淳于靖对她从不吝啬,沈渭也因愧疚从不在银钱上亏待她。

第二日离开后,沈殊玉一进城便找到大夫,给了他银子请他去为杨家母子诊病。

送佛送到西,沈殊玉带着大夫看完杨问心一家后,又留了块银子给他们作为日常生活开销。

这件事无异于天上掉馅饼,杨问心当时对她千恩万谢,并且再三询问她是哪家的小姐,想着日后报恩。

沈殊玉留下金石斋的名头后便带着朱雀离开了。

没想到,等她第二年再来金石斋查账时,竟意外地在金石斋里遇见了杨问心。

据骆老爷子介绍,杨问心在妻子和孩子病好后便独自去了金石斋。

他找到了骆老爷子,说是金石斋的小姐曾有恩于自己,自己要在这里做事三年,期间不要任何工钱,以回报小姐恩德。

骆老爷子看他为人憨厚朴实,态度又诚恳,便将他留了下来。

刚开始只让他做一些粗扫的工作,后来因看出他有些功夫傍身,资质与根骨都不算太差,并将他收到自己身旁,让他从账房一步步做起。

那时,骆老爷子便担心只有一个金石斋恐怕不够周全,计划在洛京再置办一处产业,他自己年纪大了,也需要一个帮手,而且这个人最好是忠于沈殊玉的。

由于朱雀长年跟在沈殊玉身边,不在洛京,因此杨问心便成了当下最合适的人选。

其实在这件事中,骆老爷子也有不足为外人道的想法。

除了杨问心性子憨直,不重钱财,人品值得信任以外,考虑到沈殊玉对他们一家三口有恩,杨问心不会轻易背叛沈殊玉,最重要的是,有妻有子便意味着他有软肋……

沈殊玉便按照骆老爷子的意思,顺理成章地将杨问心放在了骆老爷子继任者的位置上。

骆老爷子又将京城的任务细细地说与杨问心听,杨问心当时有多震惊自不必说,骆老爷子当时也是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一旦杨问心听完这件事后有反悔之意,便要立刻除之。

当然,这些事是杨问心永远也不会知道的。

细细算起来,这一家三口前前后后从鬼门关走了两遭。

一家人能有安稳富足的日子过,对杨问心而言比什么都重要,再说沈殊玉对他们一家有再造之恩,若是被这么点事就吓退了,自己还算什么男子汉大丈夫?

所以自那以后,他便安安心心地留在八仙楼为沈殊玉打理洛京的生意,并按骆老爷子的指导,循着京城那边给出的线索抽丝剥茧,陪沈殊玉探查各处。

再说回眼前。

杨夫人问起沈殊玉日后的打算。

“阿殊啊,你到底想不想去找他?想的话就认真点诚恳点,你要是总把不在意挂在嘴边,说的久了,老天爷也就信了,到时候老天爷还怎么能助你一臂之力?”

话说到这个份上,沈殊玉也就不再隐瞒。

她犹豫了片刻,便将自己的打算告诉了杨夫人。

“我想从洛京调一拨人去含章的老家宛州,看看他是否去了那里,至于我自己,我打算去云州找找。我思来想去,他也只可能去这两个地方。”

见她一个姑娘家被迫东奔西跑,杨夫人很是心疼。

“云州太远了,反正洛京又不缺人手,干脆让你杨大哥再派一拨人去裴公子他大哥那里不就行了吗?哪里还需要你亲自跑一趟?”

沈殊玉和她解释道:“我觉得他去找他大哥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所以我才想亲自去看看。”

见她拿定了主意,杨夫人也不好再劝。

“也罢,你不亲自去看一眼,心里总是放心不下,不过这事儿也不急在这一天两天。”

她打量着沈殊玉消瘦的脸颊。

“你这一路上也没个人照看,小脸都瘦没了,你在洛京再多留几日,我熬些汤给你补补身子,等养好一些再走吧。”

沈殊玉笑着应了下来,“好,听大嫂的。”

-

京城。

一众大臣在皇帝面前吵了一下午,原因无他,救灾是要救的,但拨多少银子却是个问题。

有人觑着皇帝的脸色,认为灾情虽有,但不必如此大动干戈,毕竟黄河往年也不是没有泛滥过,让地方开仓放粮即可,无需动用太多国库之银,更不必因此停了对行宫的修建。

户部夹在中间两边为难。

一方面他们也不想灾情扩散,最后不得不出面收拾烂摊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皇帝为建行宫大兴土木后,国库的银子就像流水一样的花出去了。

再加上这两年各地也不安稳,时不时就冒出一撮反贼举着造反的大旗兴风作浪,朝廷要派兵平叛,军需粮草都要银子……

这个时候,国库也实在是没有多余的银子了。

户部如今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心也无力。

皇帝歪在龙椅上听朝臣吵了一通,最后拍板决定采纳了孟庭芝的建议。

他将朝臣议定用于赈灾的银两足足砍掉了五成,又命杜信芳作为钦差前去赈灾。

之所以选杜信芳,是因为皇帝觉得杜信芳虽然会办事,但实在不如孟庭芝贴心。

倒不如给杜信芳在京城外找点事做,也免得他跟在一众老臣身后有样学样,成天给自己找麻烦。

看到被皇帝砍了一半的赈灾银,杜信芳心中十分愤慨,却也知道眼下他无力改变皇帝的决定,而黄河水患刻不容缓……

最后,他只得悻悻然回家,让夫人打点好行装,匆匆带人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