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刷视频:震惊古人 > 第186章 中国墓葬史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关键是如何埋的?

埋涉及到风水学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

包括后人总结的山地十不葬、墓有十不向等等。

现在来看,其实都是基于地质、水文、环境、生态等总结得出的普世经验。

比如我们常说此地依山傍水真是个风水宝地,也说藏风聚气、入土为安。

好风水其实就是好生态,依山傍水、向阳、开阔、植被茂盛,自然就是好生态。

所以古人讲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其实原则上就是前朝后靠、左右有抱、多面环山,中间形成一个凹地盆地。

像个窝似的就是所谓的穴,四周的山在风水上叫砂。

所以好的风水选址也叫砂环水抱。

山是环绕的山,水得是流动的活水,不能是一潭死水。

葬字上面是草,意为植被生长。

古人坟包上种树,也就是封树。

向阳、生态好才能植被茂盛。

葬字中间一个死,就不用过多解释。

下面的廾字形,其实类似两个胳膊搂起来的一个形象,类比四周围起的山。

活人平时也喜欢找个被窝围成的窝待着,包括懒人沙发的设计也是同理。

人从穴居以来,就形成了对背后有靠的安全感依赖,这算是深深刻进基因里了。

风水里重要的几项:寻龙、辩砂、点穴、纳水等门类都有清楚的标准技巧。

寻龙:寻龙堪舆口诀不多传,寻龙认祖看尖圆,前迎后送无断续,藕断丝连玄又玄。

辩砂:堪舆看砂须抱躔,前官后鬼要周全。左右蝉翼来交护,龙降虎伏转湾环。

抱躔即山环水抱。

点穴:堪舆点穴纳山川,山川平地穴天然,但看晕圆并应落,峦头宝顶正方圆。

八龙立向诀:点穴立向须贯通,八龙顺逆要分清了,

其实本质上就是五行阴阳生克的逻辑。

所以说点穴立向很重要,古语有云:立向不知生于克,葬者何必请地仙?

地仙即风水先生。

古代达官显贵的陪葬丰富,死后依然在地底世界能够安享富贵。

平民百姓虽然没有那么多的丰厚陪葬,但在点穴选择坟址上可谓是下足了功夫。

也就是所谓的找个好地段下葬,能让子孙后代繁衍昌盛。

此外还有纳水,风水风水,藏风纳水。

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故而水很重要,有道是:堪舆潮水穴宜高,屈曲潮来产英豪,水躔玄武千秋富,水绕青龙声贵高。

突出的一个山环着,还要加水绕,只有这样才能升聚。

风水通过选取或者改造形成的微地形,能够形成良好的通风光照的小气候,达到生态的良性循环,这就是风水,也叫堪舆。

通过考古发掘,我们可以看到国人入葬这件事自古都是如何变化的。

历史是一面镜子,但历史只是镜中之影像,而墓葬才是实体的镜子。

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墓葬是一万八千年前的北京山顶洞,洞中有最早的人类埋葬。

把死者埋葬在居住的洞中,而不是扔在野外,并附有简单的陪葬,这是人类对死亡意识的萌发。

因为有爱,才能活着聚成部落,死后葬在一个墓地。

因为有爱,才能让死亡这件事变得令他者痛苦,从而珍惜不舍与铭记。

既然爱自己的亲人,怎么舍得他的身体暴露在野外,任由野兽分食呢?

于是选择带回居住的山洞埋藏起来,生者与死者共处一洞之中,并且在周围撒上赤铁矿粉。

现代考古认为撒赤铁矿粉对血液的模拟,毕竟鲜红的血液是人类对生命最直观的视觉感受。

正是原始人类的这种侧隐之心,带领着这个种群最终统治了地球。

而国人则是把尊老、敬祖、死者为大刻进了民族记忆之中。

在六千年前的半坡遗址,已经能看到成体系、成建制的家族集体墓葬。

有单人葬,也有合葬。

因为此时族内禁止通婚,所以未见有男女合葬墓。

成年人的下葬方式主要是仰身葬、俯身葬、屈肢葬。

简单来说就是躺着死、趴着死、蜷着死。

除此之外还有二次葬,先在别处等身体腐烂之后留下骨头,再二次埋入地下。

这种方式,如今在广西地区还有遗留。

此外,还有装殓未成年儿童的瓮棺。

上面有孔,目的可能是寄希望于灵魂的飞升。

而如今发现的墓葬里死者的头大多朝着西方或者西北,可能与信仰有关,向着太阳落下的地方逝去。

而到了夏商周秦汉,就可以正式划分古代墓葬。

墓葬本质上就是挖坑,那怎么在平地上挖坑呢?

最简单的方式是往下挖,如打井一般。

竖着挖的穴叫:竖穴土坑墓。

大的墓葬比较深,越往深处面积越小。

于是为了便于下挖,在四周有回字形的阶梯,像个方形的漏斗,最下面的位置用来放棺椁。

人躺的木头盒子叫棺材,但古代高规格的墓葬不光有木棺,还得有木椁,合称棺椁。

棺即关,把尸体关起封闭在里面。

在高等级的墓葬中,棺材外部还有一个包裹棺的木结构,即椁。

说文解字:椁者,以木围之周于观,如城之有郭也。

城的外圈是郭,棺的外圈就是椁。

棺相当于内城,椁相当于外城,各种陪葬器都可以安置在椁室里。

湖南博物馆里有一个棺椁,去看一下就可以很直观的感受椁的巨大。

而椁室葬的最高等级,叫黄肠题凑。

名字很晦涩,但分开来看就很好理解。

黄肠:黄心柏木的芯。

题:头,木头的头,即年轮的切面。

凑:木头向内排列。

翻译过来就是,用一根根木头芯,把露出的年轮部分当成木头的头,一个个的凑在一起排列。

类似拼乐高,打造出一座木头房子。

墙壁都是一根根木头塞成的墙体,从外部看都是这个年轮的切面。

不论是先秦的秦公一号大幕,还是汉代广陵王墓都采用了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从周朝一直盛行到汉代。

这种形制很高级,但太费木头了。

比如北京大葆台一号墓,用了一万五千八百八十根柏木。

而黄肠题凑只用芯,先秦又盛行厚葬之风,哪来的那么多合适的木头给封建贵族消耗呢?

所以后来,这玩意儿跟金丝楠木一样。

越往后就越稀有了,到东汉几乎就没有能搞这一套的了。】

“秦公一号?”

“又把朕的祖先挖了?”

始皇对今日的视频,不甚满意。

朕要造枪术、造船术、飞天术、增产术。

朕对墓葬毫无兴趣,往前的不能挖、往后的挖不到。

“走,去看看墨家巨子。”

议事完毕,农家只留了几个人在场,负责遇到农事,好提意见。

其他弟子都去研究如何增产,如何打造耕种器具。

儒家除了叔孙通和淳于越,也都不在。

都去根据后世拼音、字体,造新字。

墨家不必多说,一个人都没剩。

法家,就李斯一人。

被儒家二人夹在中间,一动不动。

有这时间,不如去看看墨家研制火器。

兴许,朕还能出出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