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佛缘盛世耀明章 > 第153章 子墨探才·学子论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3章 子墨探才·学子论政

晨晖初绽,仿若缕缕金丝,透过斑驳云层,悠悠洒落于辟雍太学院。这座儒林圣境,傲然屹立于洛阳正阳门外十余里处,宛如一位渊渟岳峙的巨人,静静俯瞰着大汉的山河,将那盛世风华尽揽于怀。朱墙巍峨,蜿蜒数里,墙头瑞兽仿若下一刻便要凌风而去,承载着悠悠古韵;黛瓦鳞次栉比,在日光轻抚下,泛着幽沉光泽,恰似藏纳了无尽墨韵,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沧桑故事。

踏入学院大门,一座巍峨牌坊拔地而起,上书“辟雍太学”四字,笔力雄浑刚劲,恰似银钩铁画,力透砖石,肆意张扬,彰显着学府那至高无上的尊崇地位。坊前石狮成对,威风凛凛,仿若忠诚的卫士,镇护着学府的文运,令往来者望而生畏。

行至中院,视野豁然开朗。脚下,青石铺就的广场规整大气,透着庄重肃穆之感,仿若一位沉稳的长者,默默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广场尽头,主殿以重檐庑殿之姿,斗拱交错,宛如大鹏展翅,搏击九霄,欲与苍穹试比高。殿内巨柱合抱,雕绘龙凤呈祥、麒麟献瑞,祥瑞满室,熠熠生辉,仿若将吉祥如意都凝萃于此。廊庑环绕,漫步其间,历代贤儒画像高悬,目光炯炯,仿若带着穿越时空的谆谆教诲,萦绕在耳畔,让人不禁驻足凝思。

东观楼专为女子而设,精巧别致,别具风情。庭院之中,繁花似锦,香草如茵,丝竹雅韵悠悠飘出,余音袅袅,仿若一场仙乐飘飘的盛宴。闺阁之内,粉笺铺案,笔架林立,小姐们研习诗词歌赋,笔下生花,诗意流淌;轻抚琴弦,对弈棋局,雅致天成,尽显才情;精研礼仪,仪态万方,端庄优雅;执针弄线,绣作精妙,巧夺天工。

曹大家德高望重,端坐主位,祭酒、博士相随两侧,倾囊相授,传承女学精髓,仿若一盏明灯,照亮了女子求知的道路。

西礼院居西北,“礼”字为魂。朱门铜环,肃穆庄严,刚一入院,那浩荡儒风便扑面而来,仿若一阵春风,吹拂着人心。堂中高悬“礼义昭明”匾额,诸生于此恭聆圣训,研习礼仪规范,一举一动,皆循矩度,将人际交往准则铭记于心,仿若把规矩刻进了骨子里。

叶公秉持方正,督导诸生修身正己,培育谦谦君子之风,仿若一位辛勤的园丁,呵护着学子们成长。

北道轩隐匿北边,清幽静谧,仿若尘世桃源。舍宇错落,竹影摇曳,清泉石上流淌,逸趣横生,仿若一幅悠然的山水画卷。此间聚焦道家精要,学子们静修冥想,感悟自然无为、阴阳辩证之妙谛,仿若一群探寻真理的行者,在心灵的道路上不断摸索。

道公仙风道骨,引领后学探秘清虚之境,追寻心灵宁静,仿若一位引路人,带着学子们走向精神的彼岸。

南艺阁位处南端,朝气四溢。楼阁玲珑,窗牖雕饰精巧机关纹路,别具匠心,仿若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内中摆满奇艺巧具,诸般机关模型精妙绝伦,巧思尽显,仿若展示着人类智慧的结晶。

张公耆宿干练,率众人钻研技艺,创新不辍,机括运转间,匠心独运,仿若一位技艺高超的大师,引领着潮流。

太学院核心居中,太常恒荣院长统御全局,常山三公加上一曹大家辅佐。决策学府要事,威望赫赫,名望斐然,仿若掌控着学术的乾坤。

此乃大汉儒林之巅,五品以上官员多出于此,引得天下权贵、世家、皇亲国戚子弟竞相负笈,以求登堂入室,仿若磁吸针石,汇聚各方英才。只因大汉朝律严苛,五品以上官员须有太学学习或进修经历,方可任职。这般规制,令学院内英才与娇子同堂,贵胄共贤才比肩,或切磋经义,或比试才艺,好不热闹,却也暗藏机锋,仿若平静湖面下涌动的暗流。

子墨一袭素白儒衫,飘逸若仙,携金童玉女翩然而至。此番专为即将来临的释褐典礼,欲于太学广纳贤才,充实七郡特区。他深知官场积弊,庸才当道,决心亲力亲为,甄选德才兼备、情商超卓之士,一扫地方吏治污浊,仿若一位披荆斩棘的勇士,立志革新。

入院长室,子墨躬身行礼,仪态谦逊:“老太师恕罪,学生冒昧来访,礼数不周。”

恒荣见状,急起相迎,满面春风:“哎呀,小王爷大驾光临,老夫有失远迎,快请上座!”

待子墨坐定,恒荣笑逐颜开:“小王爷但有所求,老夫定当全力相助。太学院万名学子,无论东观娇娥还是四方才俊,任君挑选!”

子墨再施一礼,言辞恳切:

“多谢老太师厚意。学生此番提前前来,欲以太学生身份深入其间,细察真才实学者,还望太师恩准,予以方便。”

言罢,目光满含期许,仿若熠熠星辰。

恒荣微微蹙眉,心生疑惑:

“小王爷,释褐大典在即,各院百名翘楚皆将获朝廷授职,陛下亦恩准您遴选特区储备官员,何劳如此费心?这太学院藏龙卧虎,诸生背景不凡呐。”

子墨神色凝重,正容而言:

“老太师,考试成绩仅窥学识一端,学生用人,首重人品,次看情商,学问技艺尚在其后。”

“情商?此词老夫闻所未闻,究竟为何新奇说法?莫不是关乎心术权谋之类?还望小王爷解惑。”恒荣一脸困惑。

“情商者,乃洞察、驾驭自身情绪,自我砥砺奋进之能,且善解人意、精于周旋,关乎立身行事成败。”

子墨侃侃而答。

恒荣初闻此词,茫然不解,沉思良久,忽拍案叫绝:

“妙哉!小王爷此解,鞭辟入里。察控情绪、勉力修身、周全人事,实乃处世良箴,老夫受教!”

子墨见恒荣颔首认可,趁热打铁:

“既蒙太师赞同,学生便隐去身份,入校细究。”

恒荣不再多言,传身边小童拿来一套太学生衣衫交给子墨,又递过一枚令牌,目光期许:

“持此信物,学院各处畅行无阻,愿小王爷觅得肱股之才,成就大业。”

晨晖仿若金丝,再度洒落,为西礼院披上梦幻金纱,似启风云变幻之幕,仿若奏响了激昂的序曲。

子墨一袭白衫,身姿挺拔如松,稳步踏入院门。抬眼间,庭院深深,回廊曲折如巨龙蜿蜒,朱红廊柱木纹斑驳,仿若无字史书,诉尽往昔峥嵘;雕花窗棂精致典雅,镂空处透射出古朴韵味,仿若凝萃千年儒学积淀,儒学氛围浓厚得化不开,仿若沉浸在知识的馥郁香气里。

迈进西礼院宏伟大厅,空间豁然开朗,仿若能容天地万象,足可纳千人之众。孔义昭明画像高悬正壁,圣人面容慈祥威严,目光深邃,仿若洞穿尘世,凝视莘莘学子,令人心生敬畏,仿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鞭策着众人砥砺奋进;两侧匾额高悬,笔力雄浑,“仁风德润”“礼义传家”,尽书先贤哲思,字字仿若诉说为人处世至理,令人驻足凝思,仿若置身圣贤教诲之中,仿若沐浴在智慧的光辉下。

厅内,一众学子仿若置身知识浩瀚海洋,各自遨游探索。有的手捧书卷,沉浸书海,专注神情仿若世间纷扰皆无,时而微微点头,似与古圣先贤心灵契合,汲取智慧养分,仿若在知识的花园里采撷芬芳;或三两成群,议论纷纷,言辞激昂处,眉飞色舞,手势翻飞,仿若探讨经世济民良方,为观点争得面红耳赤,炽热眼神追逐真理之光,仿若为真理而战的勇士;更有几人独坐一隅,蹙眉苦思,时而摇头轻叹,仿若为圣贤书中难题所困,又似忧思家国天下前路,书卷破旧,见证勤勉执着,仿若在困境中坚守的行者。

端的是一派学府风雅,古韵悠长,仿若尘世净土,承载读书人之梦,知识火种代代相传,熠熠生辉,仿若永恒的灯塔照亮前行之路。

子墨目光流转,见前方老师讲台之上,一人昂首而立,身姿挺拔,宛如苍松傲霜,正口若悬河,宣讲不止。此人面如冠玉,剑眉星目,眼神炯炯,透着正义果敢,一袭白衣随风飘动,潇洒不羁,仿若仗剑侠客,此刻用言辞为苍生请命,仿若一位救民于水火的英雄。

台下围聚学生,不时爆发出热烈议论声,夹杂爽朗笑声,此起彼伏,恰似春日惊雷,打破学府宁静,洋溢青春活力,仿若沸腾热粥,翻滚思想浪花,仿若激情的火焰在燃烧。

子墨悄无声息趋近,台上激昂话语入耳:

“各位同学!且听我言,那京畿七郡之地新设经济特区,听闻北海靖王刘睦向圣上立誓,第一年便要搜刮民脂民膏一千万两银子,上缴国库,第二年增至二千万两,第三年竟高达五千万两!此等要求,何其残酷,何其暴虐!与巧取豪夺何异?吾辈为孔圣人门下弟子,以仁爱为本,如今百姓深陷水火,仁孝之心何在?恻隐之心何存?怎能忍心看苍生受苦,而不出作壁上观?古有仁人志士,毁家纾难,救民于水火,今吾等虽一介书生,亦不能坐视不管,任由百姓遭此劫难!

想当年,孔夫子周游列国,宣扬仁政,解万民于倒悬,若我辈面对苛政沉默,有何颜面面对圣人教诲?此时,必须挺身而出,为百姓发声,让圣上知晓民间疾苦,还百姓一个公道!”

言罢,眼中泪光隐现,满是悲愤,双拳紧握,似为苍生讨回公道,额前发丝凌乱,更添悲愤气势,仿若悲愤的雄狮在怒吼。

台下学子闻听此言,顿时炸开了锅,议论声此起彼伏。

一位身着粗布麻衣,面容清瘦却透着坚毅的学子,涨红了脸,率先高声说道:

“这还了得!我宏农世家本农家出身,深知百姓不易,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收成能有几何?若真如此搜刮,乡亲们恐无活路。我等读圣贤书,学的是仁爱之道,怎能眼睁睁看百姓受苦?这官员挑选,我坚决抵制,绝不当那助纣为虐之人!”

言罢,紧攥双拳,额上青筋凸起,气愤至极,仿若愤怒的公牛。

旁边一位富家子弟打扮,身着锦缎华服,头戴玉冠的学子,微微皱眉,摇头反驳:

“兄台此言差矣。你只看赋税之重,未想背后深意。北海靖王刘睦大人,有大谋略。听闻《永平国策》推行,多地商贸繁荣,百姓富足,这岂不是功绩?如今建经济特区,或许再创辉煌。咱们不能因一时赋税,全盘否定。”

边说边轻摇折扇,神色思索,仿若智慧在扇间流淌。

又有一位身形瘦小,眼神机灵的学子,眼珠一转,赶忙插话:

“话虽如此,可赋税逐年翻倍,实在难信。哪怕有大规划,也要顾百姓承受力!万一实施不当,引发民怨,如何是好?还是得谨慎行事,多向朝廷反映担忧,切不可贸然参与官员挑选。”

挠着头,脸上满是焦虑,仿若热锅上的蚂蚁。

一位稍年长些,蓄着短须的学子,一直沉默,此刻缓缓开口,声音沉稳低沉:

“诸位莫吵,静下心来。刘睦大人过往战功赫赫,收复西羌,稳定边疆,为大汉立下汗马功劳。但经济特区一事,关乎国运民生,不能意气用事。依我之见,当务之急是深入了解详情,再做定夺。身为太学院学子,身负家国重任,发言做事有理有据,万不可莽撞。”

轻抚胡须,目光深邃望向远方,似思索对策,仿若在迷雾中探寻方向。

就在众人义愤填膺、吼声如雷之际,一人疾步登台,此人一袭白衣胜雪,面容冷峻,仿若寒夜孤星,双手上扬,连连摆动,示意众人安静,高呼:“同学们,且静一静,听我一言!”

台下有人高声喊道:“大伙安静,且听听斋长南中英台兄有何高见!”

南中英见众人目光齐聚,神色一凛,目光坚定扫过台下众人,朗声道:

“同学们,我大汉北海靖王刘睦,现今司隶大人,诸位可知?那《永平国策》,振我大汉国势之雄文,执笔者正是司隶大人!自国策落地施行,我大汉四海升平,百姓富足,绸缎满仓,政令畅通,边防稳固,功绩斐然,诸位有目共睹,无需赘言。田间稻谷飘香,仓廪充实,农夫辛勤劳作,换来丰收喜悦;市井商贸繁华,店铺林立,人来人往,百姓安居乐业,欢声笑语回荡街巷,此皆国策之功,而司隶大人居大功至伟。他为大汉江山社稷,日夜操劳,殚精竭虑,绝非你们口中不堪之人。他心怀天下苍生,每一项决策深思熟虑,旨在开创更辉煌未来。”

台下众人听闻,惊叹出声,交头接耳,对刘睦崇敬之意悄然滋生,眼中满是向往钦佩,仿若看到英雄形象渐明,心中充满信任期待,仿若找到了心中的楷模。

南中英台再次压了压双手,待众人静下,继而说道:

“诸位又可知,我大汉收复西羌之地,立下不世之功,首功当属何人?”

“何人?斋长快讲,究竟何事?”

台下诸生纷纷前倾身子,急切追问,眼神透着好奇兴奋,仿若渴望知识的孩子,即将聆听精彩故事,仿若求知的火焰在燃烧。

南中英微微一笑,不疾不徐道:

“此人便是北海靖王刘睦,当今司隶大人!彼时局势险峻,他单枪匹马,勇闯龙潭虎穴,亲赴羌地,凭三寸不烂之舌,劝服勒姐羌豪酋归降我大汉天朝。 那羌地寒风凛冽,黄沙漫天,刘睦大人毫无惧色,只身入敌营,胆识惊天地!踏入羌人营帐,面对蛮族勇士虎视眈眈,他从容不迫,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让那桀骜不驯的豪酋低头。

而后,又巧施奇谋,妙计破敌,以少胜多,仅率五百大汉骑兵,在雪古山与匈奴一万鞑靼精锐铁骑鏖战,将其全数剿灭,扬我大汉天威!雪古山上,鲜血染红白雪,刘睦大人英姿铭刻将士心中。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在绝境鼓舞士气,带领将士闯出一条血路,这般英雄气概,常人岂能及?”。

言及此处,南中英台目光灼灼,满是对刘睦的敬仰,仿若置身热血战场,亲眼目睹惊心动魄场景,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仿若激情澎湃的诗人。

台下众人再度哗然,惊叹声、议论声交织一片,众人皆为刘睦英勇事迹所折服,有的学子甚至激动站起身来,想要听得更真切,眼中闪烁崇拜光芒,仿若找到人生楷模,仿若在黑暗中找到了灯塔。

南中英台趁热打铁,接着言道:

“同学们,再告诉大家一事,为何大汉西羌能心悦诚服,归顺我朝?正因司隶大人殚精竭虑,制定一套完备周全的西羌自治良策。

此计一出,既得西羌各界拥护,又获朝中重臣赞赏有加。当地百姓告别战乱,过上安稳日子,牛羊满坡,炊烟袅袅,孩童在草地嬉笑玩耍,老人们坐在门口晒太阳,这是何等太平盛世景象!故而,司隶大人欲在京畿七郡之地建经济特区,实为大汉谋长远发展,打造试验样板,探索富强之路,其用心良苦,可见一斑!他是在为大汉未来布局,为子孙后代谋福祉,我们怎能误解他的良苦用心?我们应与司隶大人同心同德,共助大汉腾飞!”

话音刚落,先前那演讲书生面带怒容,高声质问道:

“南斋长,你所言诸事,我等不否认。但我且问你,司隶大人莫非神仙下凡?若无压榨百姓、巧取豪夺之举,怎可能一年上缴一千万两银子赋税,且逐年翻倍?这岂不是天方夜谭?”

此时,一阵清脆笑声响起,一人从人群中走出,此人衣着华丽,却透着纨绔之气,金丝绣边的袍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高声道:

“哈哈哈,我知晓!同学们,这刘睦如今可是陛下跟前红人,又是黑木门指挥使,手握监察百官大权,在七郡之地,他就算杀人放火、滥用职权,又有谁敢触其锋芒?

况且,京畿七郡,权贵富豪云集,金银财宝无数,区区一千万两,对如今的司隶大人而言,不过九牛一毛,易如反掌,翻倍更是不在话上!哈哈哈。”

言语间满是嘲讽,阴阳怪气四溢,似乎炫耀洞悉一切的“聪明”,脸上得意劲儿让人作呕,引得众人侧目,不少偏向于于斋长南中英的学子向他投去鄙夷的目光,仿若看到了一只丑陋的臭虫。

南中英台听得此言,怒目圆睁,喝道:

“阴丰!北海靖王刘睦好歹是你外侄,你如此恶意诽谤,是何居心?”

“我看不惯他!哼,今日便大义灭亲!”

阴丰嬉皮笑脸,毫无惧意,那副嘴脸引得众人侧目,又有不少站在南中英立场的学子向他投去鄙夷的目光,仿若看到了一个无耻之徒。

那演讲之人见状,大步上前,手指南中英,怒吼道:

“南斋长,莫不是你已被司隶大人收买?阴公子所言不假,这司隶大人权倾朝野,自然有某些人成为趋炎附势之徒,阿谀奉承,无耻之极!”

南中英听了,人格受到及大的伤害,气得浑身发抖,血脉贲张,正要开口反驳,却见一人如疾风般冲上讲台,此人相貌堂堂,正气凛然,仿若正义的化身,戟指刚才那人及阴丰,正气凛然道:

“梁天、阴丰,尔等住口!我近日悉心研读刘睦大人的《关于司隶七郡发展计划纲要》,深知北海靖王为大汉立下不世之功。《永平国策》落地开花,国富民强;

西羌归服,边疆靖平;西羌自治州创立,民族团结,此皆拜刘睦大人所赐。

至于司隶七郡设经济特区,上缴国库之赋税,绝非取自百姓膏血,实乃依托大汉四海通衢之便利,发展商贸,繁荣经济,水到渠成之举。此乃合法合理之财,更是强国富民之路。

各地商贾云集,交易频繁,财货如流水般汇聚,又怎会是压榨百姓所得?况且,特区内将兴修水利,改善农耕,让百姓的收成更上一层楼;

开办书院,培育人才,为大汉的未来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刘睦大人治国理念超前,奇思妙想不断,诸多创举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吾等身为学子,当以报国为己任,此次会试,我必全力以赴,投身这当世盛举,为大汉崛起添砖加瓦!”

言罢,胸膛挺起,目光坚定如炬,仿佛已看到大汉未来的辉煌,那坚定的信念感染着台下的每一位学子,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仿若在迷茫中点亮了一盏明灯。

正在台上孤立无援的南中英听了冲上台来的这位同学充满激情的演讲.不由赞道:

“马融同学的见解让我亲佩。”

说完躬身敬了一礼。

台下学子们,见双方你来我往,争论激烈,纷纷围拢过来,本可容纳数百人的教室,此刻座无虚席,众人皆沉浸于这场思想交锋之中,或沉思,或颔首,或蹙眉,各自心有所悟。有的学子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有的则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立场,整个大厅内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又热烈的气息,仿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激烈进行,又仿若一场智慧与观念的激情碰撞。

子墨暗自心惊,未曾料到,自己一来,竟置身于学子们唇枪舌剑的漩涡中心。他环顾四周,心下明了,此地看似书香学府,实则暗流涌动,各方势力纵横捭阖,犹如隐秘战场。这一场争论,关乎国运,关乎民生,亦关乎学子们的理想与抱负,而自己,又该在这乱世之中寻得怎样的立身之道?子墨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那紧锁的眉头,仿若承载着无尽的忧愁与期许,他深知,自己所面临的抉择,绝不简单。

在这风云变幻的太学院中,各方势力的博弈才刚刚开始。子墨明白,自己必须在这错综复杂的局势里,精准地识别出那些真正有才华、有品德、能为大汉撑起一片天的人才。

他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眼神中没有丝毫退缩,他心中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为七郡特区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开拓者,哪怕前路荆棘满布,也要闯出一条光明大道,让大汉在这乱世之中再现辉煌,仿若一位坚毅的领航者,要带领众人冲破迷雾,驶向光明彼岸。

而此时,台下的争论声仍在继续,学子们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支持刘睦的一方,激情澎湃地列举着一项项证据,从国策实施后的民生改善,到边疆战事的赫赫战功,口若悬河,试图说服众人,仿若慷慨激昂的辩手;反对的一方也毫不示弱,紧抓着赋税问题不放,言辞犀利地质疑着经济特区的可行性,他们眼眶发红,为百姓可能遭受的苦难痛心疾首,仿若心怀悲悯的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