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朝廷上下要修铁路的事,在内阁谢迁的推动下提了出来,历史正在脱离原有的轨道,即将发生了严重的偏离。其实早就在偏离了,从被修建平安镇起就开始了,章子俊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中只是没察觉而已。
这一次由内阁谢迁把修建铁路提出来,遭到了朝野反对。户科给事中江炳,南京礼部员外郎姜甫,山东右参议王道,户部主事刘璋,右副都御史王忠,南京太常寺少卿胡之麟,礼部右侍郎傅瀚,工部主事项忠,工部右侍郎张悦,工部主事安澜,工部右侍郎张继,太常寺少卿兼侍讲学士董越,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范安,户部左侍郎汪戴... ... 。反对者的名单可以一直列下去,几乎八九成不赞成修造铁路。
反对修铁路的理由有:(1)扰民。(2)夺民生计。(3)为外敌“缩地”,便其运兵。靡费大量银子去建一个只是为少数人服务的东西,而这少数人就是商人得最大的利益,加上封建迷信是一个重要原因。自古以来就有敬天敬地的传统,认为山川河流都有神灵,修建铁路会得罪神灵,破坏风水,因此遭到保守大儒学究们的强烈反对。
其次,社会稳定问题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大明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小农经济自给自足,人口流动较少,社会相对稳定。铁路的修建会促进人口和货物流动,打破原有的经济模式,可能导致社会动荡,因此担心这种变化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朝廷的统治。
礼部右侍郎傅瀚说道:“一旦修建了从天津到京城的铁路,漕运势必被替代,这将会有多少人因而失去营生而不活,如果发生动乱那可是在皇城根下... ...。”
户科给事中江炳道:“修建铁路则需要遇山开山,遇水建桥,这是得罪神灵的做法。”
工部右侍郎张继认为“铁路不利于大明稳定,百姓都世代居住在自己的家乡种地为生,社会也就相对稳定。但是铁路修建完成后就会促进交通运输体系发展,人口流动和货物流动都会随之频繁,就会打破原有的经济模式。可传承千年的经济模式岂是说改就能改的。”
修建铁路会破坏风水,占用土地,破坏既得者利益,铁路修建会冲击漕运,由此影响漕运总督等一大批官员的利益。礼部右侍郎林庭智的“烟伤庄稼,震动陵寝”一说,庄稼牵涉民生,而陵寝关乎祖宗香火,这样的理由一出,有谁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硬要修建铁路呢?连谢迁只能禁声了。
可是也有人看到了铁路带来的好处,南京工部尚书傅聪说道:“别忘了榆林平安伯的铁路不管是对民生还是运送石煤,为当地民生起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铁路可修也。”
这个时候偏偏有一人跳将出来开骂了,就是王琼啊,王琼最大的特点就是务实,自己在漕运的位置上干了三年了,当然看到了铁路的优点,按理说应该反对,如果朝廷大力发展火车,将会冲击现有漕运的位置,可是王琼不是一般人,还是感觉到了铁路带来的好处,再说了漕运也不一定会被取代。
章子俊接到了谢迁的文书,要求输送几名建造铁路的人材送往国子监,培养铁路专业人员。章子俊看后大笑道:“建造铁路可不是几个人读读书就能行的,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这想的也他妈的太简单了。”
随即就回书道:“朝廷要修建铁路,臣下当然支持,关于培养这方面的人材,当属平安镇的轨道交通学院了,可以选派多人前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因为在平安镇有实观,更有现成的铁路可供观摩啊,还有蒸汽机火车头及建造车厢方面的许多东西... ...。”
谢迁跟章子俊的书信就这样来来回回多次,最后谢迁不得不放弃幻想,如果朝廷要修建铁路,前期平安镇可以选派技术人员,帮助朝廷开办铁路工厂,制造铁轨,车厢等。
关于从京城到天津的铁路修建,可以平安镇提供火车头,有了这样一条样品铁路后,反对修路的人就能闭嘴了。
章子俊大乐,笑得见眉不见眼,因为当前这个结果,很像当年大清修铁路时的情景了,简直一摸一样,只有一点不一样,就是章子俊成了当年的大英帝国。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顽固守旧人士刘锡鸿等众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易招致旱涝之灾”;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等等。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
李鸿章等力排众议,要求自建铁路。李鸿章上奏说,若火车盛行,就要有驾驶员,要有修路工,……若有铁路一二千里,就可解决数十万人的工作……铁路占地不过几米宽,妨碍不了百姓的田庐坟墓。如果经过百姓田舍,可以多给钱拆迁百姓的田舍;如果经过百姓坟地,也多给钱拆迁其坟墓,不会有太多麻烦。
这难道不是么?当年的李鸿章就是现时的谢迁啊,当年英、法就是章子俊啊,当年的刘铭就是谢御史啊,当年的刘锡鸿等众官员不就是朝堂上那批反对修造铁路的人吗?
就拿清朝当年抵制修铁路一样,很多人居然相信了这是因为满人贵族害怕修铁路动了大清龙脉这种荒唐的解释。
清朝虽然封建迂腐但铁路的好处他们心里还是十分清楚的,但站在统治者角度来说,有时民间嘴里的大好事对统治者来说可能会变成大坏事,例如元朝的维修黄河。按正常人的思维,黄河决口了,淹死了很多人,朝廷当然应该派人去修黄河了,但这件事却引起了元朝重要大臣的强烈反对。
元朝后来是怎么亡的?就是亡在了这次修黄河上了。因为修黄河就要聚集大量受尽盘剥的劳苦大众,这些人聚集在一起就很容易闹出事来。
反对修造铁路的人里面,有其观点是虽然修好铁路能解决很多问题,但更大的问题是铁路修好后反而方便了外敌来攻打,反而是对大明最不利的一大因素。
反对修铁路的人并不是“愚昧落后”的标签,并非不知道火车和铁路能带来的速度和效益,但这种以义当先、民生为重,不与民争利的意识形态规范影响了对此类技术、机器的接受。
修铁路如此,章子俊大搞各种机器,把原有的一些生产力提高了不知多少倍,势必会抢占一些手工业者的饭碗,比如:造纸行业,食品行业,铁器行业,车马行业等等,章子俊还是专门挑一些冲击比较小的行业发展,如果把纺织行业实行大机器生产的话,大明江南的整个纺纱织布行业将无法生存。将会造成多少家庭破产,动摇大明根基啊。
章子俊在整个西北河套内大修铁路,没有碰到烂事是因为人口稀少,没有利益交集,想怎么修就怎么修,牵涉不到占地占坟占房屋等,反而修好了还要到处寻人去驻守。而在人口稠密的京津之地确实牵涉面太多了。
朝廷要想在短期内修成一条铁路,估计是不可能了,抛开技术不论,首先是代价太高,按目前大明钢铁的产量远远达不到修建这样的铁家伙,要修建首先是在矿区建造炼铁炉子,还有焦煤厂,热轧厂等等配套的工厂,而章子俊这几十年来,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配套设备,足可以支撑起一个区域内修建铁路所需要的钢铁,因为那些通铁路的地方,首先就是煤窑,铁矿石产出地,产出的钢铁就做成了铁轨。
章子俊早就看明白朝廷的尿性,所以从铁路诞生起,没指望在大明内地大力发展铁路,而是先做好河套内的铁路联通,慢慢链接到内地,就目前的基建水平还不能开山洞,也不能架长跨度的桥梁,在河套内要把铁路修出去首先是跨越黄河,就当架好越过黄河的大桥,东,有太行山,西北有阴山,贺兰山阻隔,向南有秦岭,根本没有财力物力去打通这些拦路虎,河套内的黄土高原上也是在有利的地方修建,为了避开塬梁沟壑能绕就绕一大圈。
京津铁路估计十年内都无法筹建,让朝堂上的那些人先去扯蛋吧!关于朝廷不管是那一路神仙要求章子俊提供技术支持都爽快地答应,唯独不拿银子。还可以提供一列火车作为实物等,因为送给朝廷一列火车也运不到京城去,虽然是米轨的小火车,可全是铁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