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个月后,东吴的天空中弥漫着沉重的氛围。皇帝孙和,一位智慧而仁慈的君主,不幸病逝,留下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国家。他的离世,就像是一颗巨石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孙和的弟弟孙亮,一个年轻而野心勃勃的王子,被迅速推上了皇位。他继承了哥哥的宝座,却并没有继承哥哥的智慧和仁慈。孙亮的心中充满了权欲和阴谋,他的目光总是闪烁着狡黠和算计。

新皇帝的登基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繁荣。相反,他很快就得罪了太傅诸葛恪,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诸葛恪在朝中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他的智慧和才能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然而,孙亮却对诸葛恪的权威感到威胁,他开始暗中策划,试图削弱诸葛恪的地位。

与此同时,孙亮还与全公主孙鲁班密谋,图谋除掉宗室权臣孙綝。孙綝是一位权势滔天的贵族,他在朝中拥有庞大的势力。孙亮和孙鲁班都视孙綝为眼中钉,他们决心要除掉这个强大的对手。

然而,他们的阴谋并没有得到成功的执行。事情不幸泄露,孙亮的野心暴露无遗。朝中的大臣们纷纷站出来,反对孙亮的乱政。最终,孙亮被废黜,贬为会稽王,被迫离开京城,流亡他乡。

在这个动荡的时刻,东吴的命运似乎陷入了一片黑暗。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丞相陆逊挺身而出。他裁定孙亮不再适合担任皇帝,改由孙休继位。

孙休,孙和的另一位弟弟,是一位仁慈而明智的王子。他深知国家的危机,决心要挽救东吴的命运。在他的领导下,东吴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荣和稳定。他重用贤臣,减轻赋税,关心民生,使国家重新焕发了生机。

孙休的登基,就像是一束光芒,照亮了东吴的未来。

又三个月后,文钦暗中策划了一场狡诈的计谋。他假装向吴国投降,并向吴国的将领朱异发去了一封密信。在信中,文钦声称自己的投降是真心实意的,希望朱异能够亲自率军前来迎接他。然而,这封信实际上是一个陷阱,文钦的目的是诱使吴国军队进入他的埋伏之中。

朱异收到文钦的书信后,他并没有被文钦的谎言所迷惑。他立刻上表呈上了文钦的书信,并向吴帝孙休说明了文钦的投降是虚假的,不应该立即派军迎接他。朱异认为,文钦的投降只是一种策略,他们必须保持警惕,不可轻举妄动。

然而,吴帝孙休并没有完全采纳朱异的建议。他决定迎接文钦,但同时他也认为应该派出重兵进行防备。于是,孙休派遣了吕据督率二万人马,与朱异合力挺进。他们来到了吴国的北方边界,准备迎接文钦。

然而,正如朱异所预料的那样,文钦并没有真正投降。他在边界附近停下,既不前进也不后退。文钦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了曹绫,并请求曹绫派兵支援。他希望通过曹绫的支援,能够对抗吴国的军队。

不久之后,吴国的太傅诸葛恪包围了合肥。合肥的守将王昶与文钦联合起来,共同抵抗诸葛恪的进攻。他们请求出战,希望击败诸葛恪的军队。然而,曹绫并不允许他们出战,他命令诸将设立高垒,阻止敌军的进攻。

诸葛恪对合肥的攻击持续了数月,但却始终无法攻克。此时,卫瓘统领中军从东部前来解围。面对卫瓘的援军,诸葛恪不得不撤退。文钦奉命督率精锐部队奔赴合榆,拦截敌军的退路。他与诸葛恪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交战,并取得了一定的战果。

通过这场战斗,文钦展现了他的勇敢和智谋。他不仅成功地欺骗了吴国,还能够在战场上与敌人进行激烈的对抗。然而,这场战斗只是更大规模战争的前奏。

同年12月,东吴的边境上弥漫着紧张的气氛。诸葛恪,东吴的智囊,他在东兴征集了大量的人力,开始重建之前未完成的大堤。他的决策果断而明智,他命令左右依山各筑城一座,派留略、全端分守东、西两城,各带兵千人,自己则率兵返回建业。这一举措,既巩固了边境的防御,又展现了他的深谋远虑。

然而,魏国却视东吴的举动为对其疆土的侵犯。魏大将军曹绫耻于受侮,他决定借吴国政局不稳之际,乘机攻吴。镇东将军诸葛诞提议三路进军伐吴,西路和中路分别由王昶、文钦为诱敌,攻打南郡、武昌;在东路,诸葛诞与胡遵为主力攻向东兴。

十二月,曹绫发兵三路攻吴。西路王昶攻南郡(今湖北荆沙)、中路文钦攻武昌(今鄂州市),东路杜预进号为都督,统征东将军胡遵、镇东将军诸葛诞伐吴,率步骑七万攻东兴,架浮桥攻东兴。

东吴军情告急,诸葛恪亲自率领四万援军到东兴,并命丁奉与吕据、唐咨等作前锋,攀山西进。因山路狭窄而缓慢前进。丁奉亲率三千人赶往,下山后改坐舟楫顺水而下,两日到达东兴并占据徐塘。

因天降大雪,胡遵等人喝酒而毫无戒备。丁奉率本部人马轻装突袭魏军营垒,吕据、唐咨等部也相继到达。魏军见状便惊恐慌而逃,因争渡浮桥超载而断,落水及互相践踏的死者有数万人,魏将韩综、乐安太守桓嘉先后遇溺,毋丘俭、王昶等得知东兴兵败,皆烧营退走,并留下大批军需物资,被吴军缴获。

吴主孙休进封诸葛恪为阳都侯,加封丞相、荆、扬州牧,督中外诸军事,并赐金一百斤,马二百匹,缯布各万匹。

然而,在东兴之战获胜后,诸葛恪却产生了轻敌之心。他开始对自己的智谋和军事实力过于自信,认为东吴已经无敌于天下。

一天,诸葛恪在营帐中与将领们商议战事。他自信满满地说:“魏军已经败退,他们再也不敢轻易侵犯我们的边境了。”

一位老将领担忧地说:“将军,虽然我们在东兴之战中取得了胜利,但魏国实力强大,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啊。”

诸葛恪微笑着回答:“放心吧,我已经有了应对之策。只要我们保持警惕,加强边境防御,魏国就无机可乘。”

然而,这位老将领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胜利后的诸葛恪过于自信,他没有意识到,战争的变化莫测,只有保持谦虚和警惕,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合肥新城保卫战**

在东兴大胜之后,吴将诸葛恪野心勃勃,决定围取合肥新城,意图进一步扩大战果。面对吴军的汹涌攻势,张特与将军乐方等人临危受命,带领三千勇士死守合肥新城。

此时,合肥新城内的局势异常严峻。吏兵疾病缠身,战死者已过半,而诸葛恪却毫不留情,指挥吴军起土山急攻,城池摇摇欲坠,似乎随时都可能陷落。

张特站在城墙上,望着城外如潮水般的吴军,心中却并未慌乱。他深知,此时唯有智取,方能保住合肥新城。于是,他心生一计,决定使用缓兵之计来拖延时间。

他派出一名使者,向吴军传达了他的“投降”意愿:“如今我已经无心再战了。但魏国法律规定,被围攻超过百日而救兵仍然未至者,虽然投降,其家属也不治罪。我自受围攻以来,已经九十多天了。这城中本来有四千余人,战死者已超过一半。城虽然失陷,但还有一半人不愿投降。我要回去劝说他们,逐一辨别善恶,明天一早送名。请先把我的印绶拿去当作信物。”

吴军将领朱异听后,半信半疑,但并未接受张特的印绶,只是暂时停止了攻城。张特见状,心中暗自庆幸,他知道自己的缓兵之计已经奏效。

趁着夜色,张特带领士兵们拆下房屋建材,迅速修补城墙的破损之处,并修了两重城墙,以增强防御能力。

第二天清晨,当吴军再次来到城下时,张特站在城墙上,高声喊道:“我但有斗死耳!”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是在向吴军宣告:我们宁死不屈!

诸葛恪被张特戏弄后,恼羞成怒,指挥吴军昼夜攻城。然而,由于连续作战,吴军已经疲惫不堪,战斗力大打折扣。

与此同时,魏军增援部队也在紧锣密鼓地赶来。诸葛恪自知失计,又耻于攻城不下,最后因为军心涣散和魏军增援的到来而只好退兵。

合肥新城保卫战以张特的胜利而告终。曹绫得知此事后,对张特大加赞赏,并授予他中将军衔,委任他为合肥都督。同时,将军乐方也因表现出色而被提拔为少将。

张特站在合肥新城的城墙上,望着远方退去的吴军,心中充满了自豪和喜悦。他知道,这是他和士兵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他们为魏国做出的贡献。

从此,张特的名字在魏国军中传为佳话,他的智勇和忠诚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而合肥新城,也在他的守护下,成为了魏国的一道坚固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