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金吒也拿不出来什么好办法,毕竟殷商时代不是金吒熟悉的二十一世纪,除却王宫贵胄之外,识字对于殷商底层人来说那就是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东西。
不解决沟通问题就没有办法展开工作,虽然金吒制定的策略还算不错,但出师未捷身先死什么的,总不能他金吒立地成圣然后大手一挥便为众人开启文道吧?
这里是洪荒,金吒又不是什么儒圣之类存在,上一次为万民启智还是仓颉造字的时候,有天道积极响应直接将三千文字灌输进当时人族的脑海,可字认识归认识,这组合在一起到底是什么意思……
建立金沙城的时候金吒那是搞了一处天神下凡君权神授,教出几个聪明的来负责蜀地那一小撮人的生活,就这还花了金吒一年多的时间呢。
而这东鲁之地不一样,光是东鲁城一城就抵得过十几个金沙城,其他城市规模虽不及东鲁城大,但东鲁十八城,若是先从基础教育普及的话,那自己的忙活到什么时候啊?
没办法,金吒只能在矮子里面拔高个,先从陈塘关那边要点文化人,别管适不适合当官,认字是吧,能听懂政策是吧,很好,城中这一小片区域的民生工作就归你管了。
什么因地制宜什么民情激愤统统不在金吒的考虑范围里,眼下这个时代能活着能吃饱饭就已经是上天的恩赐了,什么世代居住于此什么不合乎礼制……
礼制这玩意对于殷商来说根本就和没有大差不差,不遵从王师政令,不服从李家教化,东鲁人是吧,想为了老姜家尽忠是吧,好,成全你,把想为老姜家尽忠的人都拉到城外去。
本都督心善,见不得这么多人死,拉到城外杀掉之后记得埋好知道嘛?
以铁血的手腕处理了一些仗着认识几个字就想跑来卖弄一番的刺头之后,东鲁大地上反抗李家统治的声音就算彻底消失了。
对于底下的民众而言死个把人什么的其实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事,只要能让他们吃饱穿暖,别说更改乡音服从教化了,现在就算让这些人去修长城……
不过官员上的缺口还是让东鲁的实际管理变得相当混乱,为此金吒不得不花费更多的精力来从繁复的禀报当中筛选出确实需要自己出面处理的信息。
说实话,在刚打下东鲁的时候,金吒还是挺有成就感的,但是越忙到后面越不想干,自己又不是真的要搞什么王朝争霸,和殷商在鱼塘里面互殴有什么意义,逗女娲娘娘开心嘛?
在金吒满腹的怨念当中,一晃的功夫就过去了半年,随着春节的到来,东鲁这边也算是彻底安定下来。
毕竟教化这玩意也不是非得说要让底层人民都识字,听得懂李家的官员们讲什么,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了解成为李家领民的基本福利政策,这收编东鲁的一阶段任务其实就算完事了。
入冬之后金吒还从陈塘关方向调来了许多棉花,因为李塘商号在殷商遍地开花,大量棉花的囤积使得今年这个冬天变得好像也没那么难了。
正当金吒琢磨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把这些棉花用到东鲁人民身上的时候,自盛夏出逃朝歌,带着姜马氏一路辗转,六十多岁的老姜突然就出现在了金吒的面前。
说起老姜这一路的心酸,若是老姜自己上路,一路土遁前进到陈塘关其实也用不了几天的时间,可这次老姜并不是自己一个人走的,对于马氏愿意追随自己一同上路,虽然嘴上不说,老姜心里还是挺感动的。
但奈何老姜法力不济,未蜕凡登仙本就不能腾云驾雾,再加上马氏是个纯粹的凡人,肉身沉重老姜根本就带不动对方,所以老姜只能选择以凡人的方式来赶路,靠着双腿从朝歌走到陈塘关什么的,别说现在是殷商时期了,就算是放到二十一世纪,那也绝对是个不小的工程。
再加上老姜本就是逃出来,为了讨美人欢心,帝辛那老小子的效率可不是一般的高,本来老姜还想着靠大哥的银钱开路只要到了师弟家,这事就算妥了,可没想到才刚出朝歌城不久,这带着姜子牙画像的通缉令就发放到朝歌周边各个城市中去了。
没办法的姜子牙只能带着马氏尽量避开朝歌附近的城镇,一路行至恩州,要不是碰上了李塘商号的商队,一直走到陈塘关,估计他姜尚都得带着自己的发妻在荒野之中奔命。
靠着金吒当时给姜尚的手令,姜尚带着马氏便开启了随着李塘商号周游各地的生涯,出行都是坐在马车上,虽然颠簸了一些,但李塘商号的伙食一直都不差,相比起在家中无所事事,像这种旅行马氏其实还觉得挺有趣的。
直到秋收之后,老姜随着李塘商号收棉花的队伍一同返回了陈塘关,在接到了金吒老母亲的欢迎之后李府小住了一段时间,将马氏留在陈塘关,老姜便随着押送队伍一同来到东鲁面见金吒。
必须承认,在见到老姜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金吒多少事有点懵逼的,毕竟按照老姜的命运轨迹而言,这个时候的老姜还应该在朝歌城中支卦摆摊蹉跎岁月才是,现在女娲娘娘的小任务落到自己头上,让老姜人前显圣的火烧琵琶精的戏码很有可能演不了了。
不过演不了归演不了,你个西岐丞相姬发亚父不老老实实的跑到西岐边上垂钓没事往东鲁这边跑什么啊?
金吒有点不太理解自己这位姜师兄在搞什么操作,虽然这东鲁日后确实是你姜子牙齐国的封地,但你现在就过来是不是来的太早了点啊?
不过来都来了,金吒也没什么好办法,直接告诉姜子牙去西岐钓鱼,大家都是师兄弟,来了总不能不管饭吧?
起身相迎,见面寒暄,接风洗尘,考虑到姜师兄日后还要主持封神,金吒还特意把从师姐那搞来的琼浆玉液拿到了桌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