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春日的阳光透过斑驳的云层,洒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上,为这古老的帝国增添了几分神圣与祥和。然而,在这宁静的外表之下,朝堂之上却涌动着一股不平凡的暗流。

老臣们,那些历经风霜、见证过无数朝代更迭的智者,纷纷捧起了沉甸甸的奏章,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皇朝未来的期许与忧虑。

“陛下,自古以来,泰山封禅乃是国家昌盛、皇权稳固之象征。我大宋自太祖开国以来,历经数代英主,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实乃封禅之最佳时机。”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手持玉笏,声音虽略显苍老,却字字铿锵有力,回荡在空旷的大殿之中。

皇帝赵构,这位年轻而睿智的君主,坐在高高的龙椅之上,目光深邃,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他深知,泰山封禅不仅是对皇权的颂扬,更是对天下苍生的承诺,意味着国家将步入一个新的盛世。然而,这背后所承载的,不仅仅是荣耀与辉煌,更有无尽的责任与挑战。

“众卿家所言极是,泰山封禅,确乃我大宋之盛事。然则,朕亦深知,国之强盛,非一日之功;民之安乐,亦非封禅所能独致。朕愿与众卿共勉,先安内政,再图外功,待时机成熟,朕必亲率百官,前往泰山,告祭天地,以慰先祖之灵,以昭告天下。”赵构的声音温和而坚定。

老臣们闻言,纷纷点头称是。

赵构话风一转,问道:“这么重要的仪式交给谁办好呢?”

朝堂之上,气氛一时凝滞,众臣面面相觑,皆知此任非同小可,既要能彰显大宋威仪,又要筹备得滴水不漏,方不负陛下厚望。

丞相轻咳一声,缓缓出列,拱手道:“陛下,微臣以为,此事关乎国体,需选一位才德兼备、心思缜密之臣主持大局。微臣不才,愿举荐礼部侍郎李温李大人。李大人素有威望,且对礼制研究颇深,定能不负圣命。”

赵构闻言,目光转向一旁静默的李温,只见他面容沉稳,眼神中透着一股不容小觑的坚毅。李温见状,忙上前几步,跪拜道:“陛下过誉,微臣虽不才,但若能为国效力,自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是,封禅大典繁琐复杂,微臣恐一己之力难以周全,还需众位同僚鼎力相助。”

赵构点头赞许,心中对这李温的谦逊与担当颇为满意。“李卿言之有理,此事确非一人之力可成。朕便依丞相所奏,命李纲为封禅大典总使,全权负责筹备事宜。至于协助之人,诸位爱卿若有合适人选,不妨一并举荐。”

话音尚未在金碧辉煌的朝堂之上完全消散,几位大臣便迫不及待地跨出队列,他们或身形魁梧,或气质儒雅,各自怀揣着对国家的忠诚与对封禅大典的热忱。工部官员,那些在砖石瓦砾间摸爬滚打,对建筑艺术有着独到见解的能工巧匠,被一一推荐,他们将以巧夺天工之手,督造出一座足以承载天地之灵的祭坛,让后世子孙铭记这辉煌的一刻。而那些翰林学士,他们饱读诗书,文采飞扬,被寄予厚望,将撰写出字字珠玑、感人肺腑的祭文,以表达对上天的敬畏与对国家的祈愿。

朝堂之上,议论之声如潮水般起伏,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围绕着如何将这场封禅大典办得既庄严又隆重,既彰显大宋之威仪,又不失对天地之敬畏。这些话语,如同春日里绽放的花朵,竞相斗艳,却都紧紧围绕着那根名为“国家”的主干,共同编织着一幅幅关于荣耀与梦想的画卷。

待群臣的意见如百川归海,汇聚一处,赵构再次启唇,他的声音虽轻,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威严与深沉。那疲惫之中藏着的,是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也是对群臣的深深期许。

他的话语,如同春雨般润物无声,既是对群臣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接下来工作的部署与提醒。他深知,外有强敌环伺,如狼似虎,而内则需安定民心,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言毕,赵构轻轻挥袖,那动作中既有帝王的洒脱,也有对群臣的信任与期待。群臣领命,依次退出大殿,他们的步伐坚定而有力,心中既怀揣着对封禅大典的无限憧憬,又时刻铭记着肩上的责任与使命,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大宋这艘巨轮在波涛汹涌的历史长河中破浪前行。

第四十四章 春风得意马蹄疾

李温踏出皇宫的那一刻,仿佛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淡淡的春意,他的心情如同被和煦的春风轻轻拂过,前所未有的舒畅。阳光透过云层,斑驳地洒在他的脸上,为他俊朗的面容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辉。他脚步轻快,直奔赵昀府上而去,心中那份激动如同潮水般汹涌,难以言表。

一路上,行人们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却无人知晓这位年轻官员心中所藏的秘密与期待。李温的思绪纷飞,脑海中不断回荡着皇帝赵构在御书房内对他说的话:“李卿,朕决定由你全权负责此次泰山封禅大典的筹备事宜。”那一刻,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份突如其来的重任,无疑是对他能力的极大认可。

想到此处,李温不禁高声笑道:“太好了!”这笑声清亮而充满自信,引得路旁的孩童纷纷侧目。他深知,这份喜悦不仅源于对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源于一个深藏心底的预感。原来,自踏入官场以来,李温便一直暗中观察,暗自筹谋,他早已看出太子赵昀与皇帝赵构之间的微妙关系,也敏锐地察觉到皇帝对太子的那份复杂情感。而他,李温,正是看准了这一点,默默地在皇帝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与忠诚,只为有朝一日能够得到重用,离那梦寐以求的太子之位又近一步。

不多时,李温已来到赵昀府前。府门大开,守卫见是李温,忙行礼放行。他穿过曲折的回廊,来到赵昀的书房前,轻轻叩响门扉。

“进来。”书房内传来赵昀低沉而有力的声音。

李温推门而入,只见赵昀正端坐在书桌前,手中握着一卷书简,眉宇间透露出一股不凡的气度。见李温进来,赵昀微微一笑,放下书简道:“李卿,何事如此匆忙?”

李温上前一步,躬身行礼道:“恭喜殿下,贺喜殿下!”

赵昀闻言一愣,随即眉头微皱道:“何喜之有?”

李温直起身来,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道:“皇上已决定由微臣全权负责泰山封禅大典的筹备事宜。”

赵昀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恢复了平静,淡淡笑道:“哦?此事倒也在情理之中,李卿才华横溢,确有担当此重任之能。”

李温见赵昀反应平淡,心中不禁有些失望,但他很快调整情绪,继续道:“微臣此次前来,还想向殿下请教一二。封禅大典事关重大,微臣虽有心尽力,但恐力有不逮,还需殿下指点迷津。”

赵昀闻言,神色稍缓,他深知李温此举乃是表明忠心,便缓缓说道:“李卿不必过谦,你既有此才能,自当放手去做。不过,封禅大典乃是国家大事,需谨慎行事,不可有丝毫差错。你且将筹备计划细细道来,本宫再为你参详一二。”

李温闻言,心中一喜,连忙将自己对封禅大典的筹备计划一一禀报。赵昀边听边点头,不时提出些中肯的建议。二人一番商议,直至夕阳西下,才各自散去。

离开赵昀府时,李温的心情更加愉悦。他知道,自己这一步走得极为明智,不仅得到了皇帝的重用,还赢得了太子的信任。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将此次封禅大典办得尽善尽美,以彰显自己的才能与忠诚,为日后登上太子之位铺平道路。

回到府中,李温立刻着手准备封禅大典的相关事宜。他召集幕僚,商讨细节;派遣亲信,前往泰山实地考察;同时,他还亲自撰写祭文,力求每一个字都尽善尽美。整个府邸上下,因他的忙碌而显得格外热闹。

然而,在这忙碌的背后,李温的心中却隐藏着一份不为人知的忧虑。他知道,封禅大典虽是一个展示才能的绝佳机会,但同时也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考验。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因此,他必须步步为营,谨慎行事。

转眼间,数月已过,封禅大典的日子日益临近。李温每日忙碌于筹备之中,几乎无暇他顾。然而,在这紧张而忙碌的日子里,他却意外地收到了一封匿名信。信中言辞隐晦,却透露出一个惊人的秘密——太子赵昀似乎对封禅大典另有图谋。

李温拿着信,手微微颤抖。他深知,若这封信所言属实,那么自己精心筹备的封禅大典,很可能成为他人手中的一枚棋子。他必须尽快查明真相,以保万无一失。

夜幕降临,李温独自坐在书房中,望着窗外皎洁的月光,心中思绪万千。他深知,这一步棋走得极为关键,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他必须更加谨慎,更加小心,才能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