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刘备辅翼,助他再造大汉 > 第261章 刘德然再三思虑,楼乡侯欲创印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1章 刘德然再三思虑,楼乡侯欲创印刷

“当初德然一力主张建立学宫,今日学宫有难,德然可不能不出力啊!

刘彦听了郑玄的这一番话,脸上先是露出一抹无奈之色,那眉头微微皱起,眼中不免显现出些许忧虑。可旋即,他又扯起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

“老夫虽然身为学宫令,不过是明面上的一个官职而已。而德然你,可是这学宫幕后真正的掌权者啊。”

“郑公说得是。如今面临这等难题,我自是不能置身事外。造纸、传抄两事,我心中已有思虑。”他轻轻叹了口气,朝着郑玄拱手道

“郑公放心,彦于此事,绝不推脱。晚辈只有一个请求,还望郑公答应。”说罢,他又朝郑玄微微欠身。

“德然有话但说,老夫可不是不通人情之辈。”

“晚辈还望郑公莫要逼得太紧,能给晚辈一点筹备的时间。”

郑玄听闻刘彦的请求,先是微微一愣,随后脸上缓缓露出了一抹无奈的笑容,显然有些哭笑不得。

他轻轻摇了摇头,手抚胡须,长叹了一口气道:“德然啊,你这话倒也在理,这事儿确实急不得,是老夫心急了些。”

郑玄说着便慢慢站起身来,整了整身上的素色长袍,目光中透着几分复杂的意味,既有对刘彦的期许,又有着对学宫未来的些许担忧。

“罢了罢了,那老夫便不多做催促,就依你所言,给你些筹备的时间。只盼汝早出良策,解此燃眉之急。”

刘彦赶忙也跟着起身,满脸恭敬地再次朝郑玄拱手行礼,口中连声道:“多谢郑公体谅,晚辈定当全力以赴,不负郑公期望。”

郑玄微微点头,便抬脚朝着堂外走去,刘彦则亦步亦趋地跟在身后相送。不多时,送至门口,郑玄停下脚步,回头又看了刘彦一眼,似是还想叮嘱些什么,最终却只是摆了摆手,转身离去,留下刘彦站在门口,望着郑玄远去的背影。

刘彦望着郑玄远去的背影,站在门口久久未动,心中满是对解决学宫难题的思索,直到那身影彻底消失在视线之中,他才缓缓回过神来,转身迈着略显沉重的步伐返回大堂。

刘彦愣了半晌,方才转身回府。

刚踏入大堂,便瞧见貂蝉带着几个丫鬟,手捧着餐食走了进来。貂蝉身姿婀娜,面容绝美,她见刘彦神色凝重,便赶忙让丫鬟们将餐食摆放好,随即遣散丫鬟们。

貂蝉莲步轻移,来到刘彦身旁,轻声问道:“夫君,今日郑老先生前来,可是有什么要紧之事呀?”

刘彦微微叹了口气,走到桌旁坐下,手撑着额头,沉默了片刻后,才缓缓开口道。

“娘子有所不知,郑老先生素来不问政事。今日来,自然是学宫之中事务。”

貂蝉听了刘彦的话,缓缓走到刘彦身边,挨着他缓缓坐下,伸出手轻轻握住刘彦的手。

“夫君先前一手操办学宫,如此重视。既是学宫之事,必然极为重要。此事是否难办?”貂蝉温柔地看着刘彦,轻声细语地说道,“郑老先生德高望重,平日里一心扑在教书育人上,若不是棘手之事,想来也不会特意来寻你。夫君可以说出,妾身虽帮不上大忙,或许妾身能替夫君分担一二。”

刘彦感受到貂蝉手上传来的温暖,心中一暖,他转过头,看着貂蝉绝美的面容,轻轻拍了拍貂蝉的手。

“娘子莫要担心,此事虽有些许麻烦,但也并非难以解决。为夫心中已有几分计较,不过还需些筹备,只需些时日谋划,定能妥善处理。学宫之事固然重要,可你夫君我也并非无能之辈,些许难题还难不倒我。你且安心在府中,不必为此事劳神忧心。”刘彦的声音轻柔却透着自信。

貂蝉听了刘彦的话语,心中担忧顿时消散。她知晓刘彦对此事定有把握,并非只是在宽慰自己。

于是,貂蝉微微点了点头,嘴角泛起一抹温柔的笑意,轻声说道:“夫君既有成算,那妾身便放心了。妾身就不在这里打扰夫君思索了,夫君且安心谋划,若有需要,唤妾身便是。”

说罢,貂蝉缓缓松开了握住刘彦的手,站起身来,莲步轻移,朝着后院走去。

“娘子!”刘彦忽然又叫住了貂蝉,“把孔明叫来,我有话问他。”

“嗯。”貂蝉闻言,轻声答应,往后院书房而去。

造纸之术,对于刘彦来说,并非难以攻克的难关。毕竟龙亭侯蔡伦改进造纸工艺,连后世都记载下来,可谓珠玉在前。

蔡伦造纸之术,虽历经岁月变迁,但其方法却流传了下来。现在只需把懂得造纸之术的工匠召集,加以统一,进而扩大生产便是。

刘彦对于造纸,也颇知一些,只是未曾实践过。 他要貂蝉去叫诸葛亮前来,正是想借助他的智慧和动手能力,完善这造纸之术。

然而,真正横亘在眼前的那座难以翻越的高山,实则是传抄这一件事。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文字的留存与传播,基本上全靠手抄来完成。

印刷术,这个在后世大放异彩、能让书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神奇技艺,此刻却还隐匿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尚未被发明出来。

手抄经典,不仅速度慢,而且极易出现错漏。单靠人工手抄,哪怕人手再多,想要满足庞大需求,也是遥遥无期。

即便解决了纸张的问题,若印刷这一难关跨不过去,学宫的困境依旧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中国古代的印刷术,主要是以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为主。无论是哪种印刷术,对于东汉末年这个时期来说,都有些遥远。

雕版印刷发明于唐朝,在唐朝中后期得以普遍推行。活字印刷由北宋人毕昇发明,但社会上依旧以雕版印刷为主。

汉灵帝时期出现拓印的方法,可以称为最早的印刷术。

相较于火药、火铳一类的创造,印刷术已经是相对于好发明的事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