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嗓音有些沙哑,“留下吧。本宫会替你和皇上求情。”
慈瑞跪在皇后身前:“姐姐,其实最初得到消息,我能来虞朝陪伴姐姐过下半辈子,心里其实也有过欢喜的。”
“姐姐在虞朝孤身一人、举目无亲,不知日子多么艰难……如今我们姐妹能一处,好歹也能互相有个慰藉。”
“至于伺候皇帝、诞下子嗣的事情,妹妹愿发誓,此生绝不侍寝,更不生育!”
皇后握紧她的手,“不许说胡话!”
皇后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最清楚,知道她护不了慈瑞公主多久。
夏朝皇帝后宫的日子难过,虞朝皇帝后宫的日子也不好过。
这后宫里人才荟萃,一个不小心怕就下场惨烈。
慈瑞若真入了后宫且一辈子不侍寝,日子只怕比在夏朝好不了多少。
她垂下眼眸:“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你先回去休息吧。”
慈瑞点头,步履轻盈的离开。
慈瑞公主刚出了凤仪宫,皇帝就从慈宁宫到了凤仪宫。
他拿着夏朝送上来的信文给皇后看,倒也没有避讳太多。
“夏朝的打算,朕心里都有数。”皇帝眸光沉敛,“朕准备对夏朝用兵,人收或不收都不影响朕的决心,只朕顾着皇后的脸面,故而来问问皇后你的意思。”
夏朝送上两位公主,是对新帝的示好。
固然他们有自己的小算盘,但也是实实在在献上两位公主,显出一份心意。
他们以为自己送了人,皇帝就会碍于两国邦交和颜面,继续维持和平。
却不知皇帝早打算用一场胜仗来稳定地位,无论送来的是两位公主还是两位皇子,都不会影响皇帝的决定。
皇帝心里还曾嫌弃过,国家邦交和平只建立在绝对的实力上。
如今是夏朝势弱,虞朝强势,夏朝凭什么觉得用两个女人就能阻止虞朝的野心?
他完全可以收了人,照样出兵,谁能拿他如何?
皇后心中一沉。
只听皇帝的话,就已经猜到皇帝的打算。
结发夫妻快十年了,皇后对皇帝的性子不说是了解了十分,也有七八分了。
皇后沉声道:“皇上,夏朝想借我两位妹妹的肚子生下一个有虞朝和夏朝皇室血脉的皇子,再扶持皇子上位……只因妾身是皇后。”
“朕知道。”皇帝脸上没有多少情绪,甚至冷静到有些凉薄:“她们入了后宫又如何?”
“得不得宠,能不能生孩子,只在朕一念之间,故而朕并不在意后宫多或者少两个人,只这慈瑞公主是你一母同胞的妹妹,若就这般被送了回去,于你脸上也难堪。”
皇帝还真是顾忌皇后。
若不顾及,他大可现在翻脸,直接拿住慈瑞公主做筏子,以夏朝送寡妇和亲,意图羞辱为名开战。
到时他拿住了道理,夏朝反而气短。
只这样做,慈瑞公主怕是要名声尽毁。
若夏朝心狠,还会要了她的性命向皇帝示好。
这样发展,皇帝和皇后多年情分就得生出间隙,更会影响后宫情势。
皇帝不在意后宫争斗,但他也知道后宫不稳,对前朝甚至是前线都会有不小的影响。
尤其是有太上皇做前车之鉴,皇帝是绝不想后宫插手政务,更不想年纪轻轻就没了皇后。
听见皇帝话语中的自信,皇后也不再扭捏。
“皇上,妾身妹妹在夏朝日子艰难,如今又被羞辱至此,以媵妾身份送来和亲……若皇上不要她,她怕是回了夏朝就没命了。”
“求皇上看在多年情分,给她一处容身之所。”
见皇后只为慈瑞公主求了情,半点没提及承欢公主,皇帝心里已经有了数。
他拍了拍皇后的肩膀,“你好生养着身体,过些时日慈瑞公主封妃,怕还要你亲自主持。”
“朕的后宫,可少不了你这位皇后。”
皇后心底轻轻松了一口气,“妾身不敢辜负皇上的厚望。”
两人此时此刻,更像是个并肩作战的战友。
互相利用,互相帮扶,一步步往前走着。
昭和宫——
谢润一觉起来,就听到了皇帝收了夏朝的美意。
春卷蹲在地上给谢润回话:“娘娘,皇上册封慈恩公主为贤妃,赐封号文;册封承欢公主为婕妤,赐封号为安。”
谢润听完,沉默半晌。
“慈瑞公主成了文贤妃,承欢公主却只得了个安婕妤……”
连个九嫔都没上。
谢润虽然没看过夏朝送来的使文,但却也隐约听到些风声。
夏朝此次主要是送承欢公主来和亲,慈瑞公主只是个捎带的,好拿捏皇后,把两人一起送入后宫。
夏朝的文书里极尽谦和友善,特意点出承欢公主在夏朝有多受宠,又有多得民心。
对于慈瑞公主,那是一语带过,就像是买一送一的赠品,希望皇帝不要嫌弃,一起笑纳。
谁能想到,皇帝是笑纳了,给出的位份却与夏朝预料中的截然不同。
淡桃如今也有些摸不准局势,“娘娘,您说皇上这么做是什么意思?”
“听闻慈瑞公主原是丧夫孀妇,本朝不注重这些,时常鼓励二嫁,但夏朝那边却不同,对女子管的十分严苛,十分看不起再嫁之女。”
“他们送慈瑞公主来虞朝,奴婢竟看不出是讨好还是羞辱,皇上竟也一概全收了。”
谢润:“我也有些猜不中,只等着看这几日吧。”
淡桃和小纾都看她。
谢润往后一靠,懒懒躺着椅子上吹风:“看皇上这几日会留宿在哪个宫里。”
两人对视了一眼,立即就安排人去打探消息。
皇帝对两朝献上来的三位公主并没有想象中的看重,让皇后随意操办了一下。
第一日下了册封圣旨,第二日就摆了宴席确定了名分。
皇后身上的担子一点都不轻。
“宫里忽然多了两位妃子和一位婕妤,六宫的人就要搬一搬。”
“本宫昨日已经问了皇上,皇上让本宫看着办,只这么大的事情,不能只本宫一个人做决定,便把你们也召了来。”
此刻在凤仪宫的有谢润、静妃、慧修仪、恭修容、花修媛五人。
这五人各居一宫,如今多了一个丽妃,一个文贤妃,肯定得有人腾宫的。
妃位必得主掌一宫,这是从建国以来的规矩。
这次心里有些不安的反倒是慧修仪、恭修容和花修媛三人。
皇帝原来的打算是让她们慢慢升到妃位,直接掌管一宫。
如今变化比计划来得快,她们还没成妃位,又空降了两个妃位,自然得她们挪宫。
说完话,皇后就让人把册子递到谢润手上,轮流观看。
皇后:“本宫先拟定了几个宫殿的调换,你们看看,若有意见,本宫再换。”
虽然空降下来两个妃位,但如今后宫除了皇后,位份最高的还是谢润。
谢润打开册子看了看,心里骤然就有不少想法。
皇帝曾私下告诉过她,当初他是先确定了她的封号昭,才给昭和宫取了这个名字。
故而正常情况下,谢润是一直居住在昭和宫,不会有什么变动的。
皇后递来的册子上,她也确实还在昭和宫没有变动。
唯一令谢润好奇的是,皇后没有往昭和宫塞人。
昭和宫并不只是一座宫殿,它还有偏殿后殿。
太上皇时期,六宫妃嫔不少,六宫偏殿后殿几乎都住满了甚至还不够,就把一些偏殿拆分成两个小阁子分给人住。
刚入宫时,后宫妃嫔不多,皇后没往昭和宫安排人,谢润能理解。
可这会后妃数量多,各宫开始变动,免不了要往各宫塞人。
皇后还是没给昭和宫加人。
偌大个昭和宫,依旧由着谢润一人住着。
谢润心里有些疑惑,却也没说什么。
另外,原本住在永明宫主殿的慧修仪被安排到了偏殿福泽殿,文贤妃入主永明宫,成了永明宫的主位。
方媛儿刚入主重华宫,屁股还没坐热,也被挪到偏殿。
因为丽妃成了重华宫主位,方媛儿就只能住偏殿落华殿。
可令人惊讶的是,三人之中位份最低的花羽还住在芳华宫!
按理说,就算方媛儿不得宠,那慧修仪不但位份比花羽高,还有个公主在身边养着,怎么着也比花羽份量重吧?
可偏皇后就这么安排了。
谢润越发觉得她之前的猜测没错了。
皇帝要对夏朝动兵,还想扶持花羽的哥哥,这段时间怕是会对花羽格外不同。
她只稍看了两眼,就把册子给了后面的静妃。
静妃捧着册子一看,见自己的永宁宫没什么变化,就递给了后面的慧修仪。
永宁宫的偏殿一直住着杨嫔,后殿一个小阁子住着陆美人,两个人还算安分,静妃也不与她们为难。
册子到了慧修仪手上,她的脸色就不是很好看。
毕竟从永明宫的主位搬到偏殿,也说不上是什么开心事。
只看了半天,慧修仪还是忍不住问了句:“花修媛的芳华宫也还空着,怎的不安排几个人进去住?”
皇后眉头动了动:“你应该是没看清楚,安婕妤住进了芳华宫的偏殿月华殿。”
皇后也知道慧修仪真正想问的是什么,缓声道:“皇上说花修媛的身子不好,就不用搬来搬去,免得打扰她养病。故而把文贤妃安排进了永明宫。”
皇帝专门留了话,那就是对花修媛的偏爱,谁也不敢再有半点质疑。
静妃心思一转,“妾身刚刚还疑惑,各个宫都安排了不少人,独偌大个昭和宫,只有昭淑妃姐姐一人,未免太过空旷。如今只怕也是皇上心疼昭淑妃姐姐?”
皇后瞥了她一眼,“你既然知道,又何必再问?”
这话就差说静妃是自取其辱。
皇后和谢润都看穿了她的心思。
无外乎特意提起皇帝对谢润的偏爱,好让众人敌视谢润。
皇后一句话堵了静妃的嘴,静妃不好再说什么。
问完这两句话,大家才反应过来,皇后其实已经和皇帝敲定了宫室的安排,如今叫她们来也不过是知会一声,好走个过场而已。
离开时,皇后留了慧修仪说话。
出凤仪宫时,方媛儿快步跟行,走在谢润身边:“慧修仪原是皇后的人,可如今皇后的亲妹妹占了慧修仪的永明宫,这会只怕留人在安抚。”
谢润笑道:“妃位掌管一宫,这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
“皇上顾念花妹妹的身子,那就只能让恭修容和慧修仪挪宫了。若文贤妃不去永明宫,也该去恭修容你的重华宫,无甚区别。”
方媛儿眸光暗了暗,“这么久了,昭淑妃还是那么谨慎,话也说的越来越周全了。”
谢润笑道:“本宫不是谨慎周全,只是不爱计较。越是爱计较得失,就越容易被得失困住。”
“不爱计较了,也就没什么烦恼了。”
方媛儿皮笑肉不笑的勾了勾唇,没再说话。
心里却道谢润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她一直在得,当然就不用计较失去了。
谢润猜得到方媛儿心里怎么想的,不过不爱计较,转身就走了。
方媛儿太精了,也太会算计了。
谢润不爱和她说太多。
皇后上午定下各宫安排,下午六宫的人就开始搬宫。
除了搬宫,大家还盯着一件事。
宫里新来了三位新人,还都是高位份,皇上第一晚会宿在哪?
昭和宫内,淡桃和小纾早安排了人打探,只心里终究不太安稳。
“娘娘,文贤妃也就罢了,听说安婕妤是夏朝皇帝最宠爱的如妃所生,继承了如妃的美貌聪慧,端是一派玲珑,或许会得皇上宠爱。”
“还有那丽妃,罗刹国的小公主……”小纾轻声道:“奴婢打探到,太上皇在位时,这些小国献上来的公主最高不过得了个嫔位。这次罗刹国送来的公主,皇上直接给封了妃。”
“当日她在太后寿宴上一舞,颇为动人,民间也多了不少她的传闻,难保不是皇上上了心。”
这样的话,原本该有上了年纪的老嬷嬷来提醒谢润。
可谢润身边没这样的人,一个许嬷嬷也还亲近到这种地步,就只能由两个丫鬟提醒。
谢润正在刺绣,只是不太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