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中会议后,林奇再一次进行军事调整。未来的对手是米国或苏盟,他们拥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便是庞大的国土和人口。
这次调整,林奇没有单独召开军事会议,而是让古铁雷斯主导,低调执行。经两人讨论,陆军启用军一级编制,加强部队的灵活性。
原来的集团军和军团编制属于司令部直辖师,所辖部队少,战场不大时还行,面对拥有战略纵深的大国,那会很吃力。
在师和集团军之间,增加军一级标准编制。每个步兵军辖一个标准步兵师、三个轻步师、军部及直属单位,保证攻击和防御平衡。根据战场地形和局势的变化,会加强一些其他兵种单位,比如机动师、炮兵师、山地师等。
作为主力的标准步兵师编制不变,轻步师编制也不变,每个军标准人数在6-7万之间。军部直辖一个拥有30辆重坦的加强重坦连,作为预备队。
即便拥有高卢地区的工业,实力增加近一倍,林奇也不用将一线作战部队全部升级扩编。轻步师有自身的优点,在伊班牙-高卢陆军体系中火力并不弱,可协攻、协防、主防,能单独执行作战任务,后勤标准还是最低的。
除了步兵军,还有装甲军,每个装甲军辖3个装甲师、1机动步兵师。
装甲师缩编至最初的编制,即辖1个装甲团、1个装甲步兵团、1个装甲炮兵团,各团辖3个营,各营4连制。
在三个团基础上,配备自行反坦克营、自行防空炮营、装甲侦察营、装甲工兵营、装甲救护营、装甲修理营、装甲警卫营、装甲通讯连等,这些营辖2-4个连。
装甲团坦克数量没有增加,220辆左右,全师合计300辆坦克,各种自行火炮战车200辆,全履带和轮式装甲运输车大小近800辆,汽车500辆,越野车和摩托车各200辆。
全师缩编后约人。
机动师装备各种摩托车、汽车、履带车,辖三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及师直属部队,约人。机动师是装甲师的补充和后方保障部队,综合战力强于一般的轻步师。
在整合高卢地区的工业后,实现机动化不算什么难事。而且,随着工业实力翻了近一倍,伊班牙-高卢陆军的功能师变得多起来,比如重型炮兵师。
重型炮兵师辖2个150毫米炮兵团(1个榴弹炮团、1个加农炮团),2个203毫米炮兵团。203毫米重炮基本是履带化,配备了相应的装弹设备,不然16吨的炮太重了。
重型炮兵师的计划一直都有,在上次大战时没有用武之地,一直处于试验阶段,没有单独成军。针对大国战场,重型炮兵师少不了。
军一级启用后,撤销五大集团军司令部及北非军团,按照现有军队人数编成若干军,未来根据作战任务编成集团军。
将北非纳入本土直接统治后,林奇便有计划取消北非军团的编制,改为集团军,让殖民地军队拥有同等待遇,激励士兵英勇作战。
不过,在语言隔阂没有消除前,林奇将伊比利亚族、高卢族、北非各族分开组军,免得产生沟通障碍。
北非各族士兵入伍后要求学习伊班牙语和相应的知识,提高战斗素养,也便于将他们同化,提高忠诚度。
在中高级职位上,除了表现优异、忠诚度高的北非族将领可以担任师级主官,其他北非各师的师级以上将领由本土军官担任,这是保证部队战斗力和平稳的方式。
同时,北非会保留外籍师的编制,吸引来自其他各国的雇佣兵。
军改后,各师的番号命名及分配标准不变,但原来的本土与殖民地轻步师番号区间取消了。
未来一年内,现有军队改编成20个步兵军、10个装甲军。
20个步兵军中,伊比利亚地区占8个、高卢地区4个、北非地区8个。北非军团本来人数就多,战斗意志强,要保留着。
10个装甲军中,伊比利亚地区8个,高卢地区2个。此外,其他功能的战斗部队也会进行扩编,每一类数量5-10个师。
庞大的战斗部队,对武器装备的要求更高。在大战结束后,军工部和军科部拿到了不少战场数据,向林奇递交武器装备升级报告。
林奇自然同意,海陆空三军的武器按先进程度排序升级换代,保证领先优势。林奇还重点关注了喷气式飞机和导弹技术的研发情况。
喷气式飞机试验1型进行了各种测试,目前最高速度可达每小时600多千米,已超过现有的螺旋桨飞机,航程1000公里左右,和‘天鹰’战机差不多。
林奇召唤出来的是me-262技术专家团队,即便拥有技术资料,以现有技术条件,想要突破,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相比喷气式飞机,导弹技术还差不少,试验数据一直在累积,从布局到现在过去将近4年,可见难度有多大。不过,拥有V1的技术资料,便已领先了许多,林奇倒不担心召唤的技术团队能力。
导弹技术能在四五年后成为大杀器,那林奇就开心了。
半个月后,随着陆军部派出的整编团队前往各集团军和北非军团,一场军改悄然拉开。
然而,7月初,林奇接到了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消息。
(上周团建,来不及更新,包涵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