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取经队伍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渡过了波涛汹涌、暗流涌动的通天河,当他们踏上岸时,每个人都感到一阵轻松和喜悦。

然而,短暂的休憩过后,众人经过一番商议,最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不再像之前那样慢悠悠地前行,而是全力施展神通,以最快的速度飞回大唐。

因为他们担心,如果继续拖延下去,那神秘莫测的灵山方面可能又会生出许多意想不到的幺蛾子来捣乱。

与此同时,远在灵山之上,一场盛大的庆功会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当中。

整个灵山上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众僧人们忙碌地穿梭其中,为即将到来的庆典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

这场庆功会乃是专门为庆祝取经大业的圆满成功而举办,只待唐僧师徒将那珍贵无比的白本经书护送回来,用以换取真正的真经,便可宣告此次取经之旅大功告成。

就在这一片繁忙与热闹之中,只见观音菩萨神色匆匆地跑进了雄伟壮观的大雄宝殿。

她行色匆忙,以至于一不小心竟撞倒了一名正小心翼翼端着果盘准备上菜的小沙弥。

盘中的水果顿时滚落一地,那名小沙弥也被撞得跌倒在地。

坐在殿中的如来佛祖见状,不禁微微皱起眉头,面露一丝不满之色。

他略带责备地开口说道:“观音尊者啊,眼看着庆功大会即将开始,你身为佛门中的重要人物,怎能如此毛毛躁躁、不够稳重呢?

需知,我们佛门中人修行,最为关键的便是修炼心境,应当做到即使泰山在眼前崩塌,面色也丝毫不变才行啊!

究竟发生了何事,让你这般失态?莫不是取经队伍已然归来了不成?”

观音菩萨听到如来佛祖这番话语,心中一凛,赶忙停下脚步,先低头轻轻整理了一下自己略显凌乱的衣衫,然后才双手合十,恭恭敬敬地向如来佛祖行礼,并缓声回答道:

“回禀世尊,情况恐怕并非您所想那般乐观。依贫僧之见,此次取经队伍怕是不会再转回灵山了。”

如来听到这话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声音响彻整个大雄宝殿:

“哈哈,真是有趣!想不到这唐三藏与那李泰竟如此有气性。

不过只是取走了一堆空白经书罢了,说到底,这也是因为他们得向我们佛门交付那所谓的‘人事’呀。

观音尊者,你且多多劝解他们一番,告诫他们切不可因这点小事而令这取经大业毁于一旦呐。”

观音菩萨静静地站在一旁,她那双美丽而慈悲的眼眸凝视着如来,轻声回答道:

“世尊有所不知,这取经之人其实并未因此事而动怒,真正的原因是……他们根本就没有察觉到这些经书乃是空白的。”

如来听闻此言,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他瞪大双眼,难以置信地望着观音菩萨,急切地追问:

“什么?竟然还有此等事情发生?观音啊观音,朕派你前去追赶他们,本意便是要你设法让他们知晓此事,好速速返回灵山更换真经。可如今怎会变成这般模样?”

观音菩萨面露难色,无奈地叹息一声:

“世尊息怒,本座也未曾料到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当那取经人离开灵山之后,便立刻命令小白龙和寅将军将所有的经书都打包装好,送往长安城去了。

不仅如此,他们甚至还向哪吒三太子借来了风火轮,那速度简直快如闪电,依小僧推测,这会儿恐怕那些经书早已抵达长安了。

至于那取经队伍中的其他人,则是一路上悠哉游哉,尽情游山玩水,看样子是打算缓缓回到大唐。

面对此种情形,小僧实在难以直接开口告知他们,佛祖赐予的竟是些假经书啊。”

如来佛祖原本端坐在那庄严而神圣的莲台之上,周身散发着令人敬畏的佛光。

然而,此刻他却再也难以保持那份淡定与从容。只见他面色凝重,眉头紧蹙,猛地站起身来,冲着下方急切地呼喊起来。

“阿难、迦叶,还有文殊、普贤,尔等四人快快前来听令!”

如来说话间,声音犹如洪钟大吕一般,响彻整个西天灵山。

不多时,四位尊者便匆匆来到如来面前,躬身行礼道:

“我等在此,恭听佛祖法旨。”

如来佛祖深吸一口气,缓声道:

“今有要事交予汝等去办。需速速将那五千卷真经清点清楚,然后立刻动身前往长安,务必赶在取经队伍抵达之前送达大唐。

切记,若是大唐的天子询问起关于空白经书之事,汝等定要一口咬定是取经之人自己拿错了,绝不可有丝毫差错!”

四人闻得此言,齐声应诺:

“谨遵佛祖旨意!”

随后不敢有片刻耽搁,转身直奔藏经阁而去。

进入藏经阁后,阿难和迦叶两位尊者迅速打开一个个装满经书的宝箱,仔细地清点着每一卷经文;而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则在一旁协助整理,确保所有的经书都能准确无误地被记录下来。

经过一番紧张忙碌之后,五千卷真经终于全部清点完毕。四人小心翼翼地将这些珍贵的经书装入行囊之中,而后踏上祥云,向着东方的长安疾驰而去……

在大唐长安那片广袤无垠的天空之上,突然间风云变色,一道耀眼的光芒划过天际。众人惊愕地抬头望去,只见一条通体洁白如雪、身躯蜿蜒如山脉般绵长的巨龙赫然出现在空中。

与此同时,一头体型巨大如山岳、威风凛凛的猛虎也伴随着龙吟声奔腾而来。

这突如其来的奇景瞬间吸引了无数百姓的目光,人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从四面八方涌向街头巷尾,争相目睹这罕见的一幕。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群越聚越多,大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猜测着这一龙一虎究竟为何会现身于此。

就在这时,有人惊讶地发现这条白色长龙与那只巨虎竟朝着皇宫的方向疾驰而去。

这一发现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更大规模的轰动。百姓们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跟随着它们的轨迹一同向宫门靠近。

没过多久,一龙一虎便抵达了朱雀大街的尽头——承天门。

它们缓缓降下身形,落在了承天门前宽阔的广场之上。

紧接着,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发生了,只见这一龙一虎齐心协力,将数百个硕大无比的箱子稳稳地放置在了广场中央。这些箱子排列整齐,看上去神秘而庄重。

完成任务后,那条白色长龙和巨虎竟同时张开嘴巴,发出清晰可辨的人声:

“小白龙,寅将军,携灵山雷音寺真经,求见大唐皇帝陛下!”

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响彻云霄,久久回荡在长安城的上空。

此时此刻,时光已悄然流转到了贞观二十三年。

距离当年李泰和唐三藏踏上西天取经之路已然过去了整整十年光阴;而上一次李泰匆忙赶回长安至今,也已有五个年头。

这段岁月里,世事变迁,物是人非。

尤为不幸的是,长孙皇后不久前刚刚离世,这对唐皇李世民而言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他因爱妻的离去悲痛欲绝,以至于一病不起,无法处理朝政之事。

于是乎,整个朝廷上下大大小小的事务皆交由太子李治全权负责,代为监国。

当李治听闻有真龙降临人世,并携带众多箱子在承天门请求面见大唐皇帝时,不禁大吃一惊。

他深知此事非同小可,不敢有丝毫怠慢,赶忙率领着满朝的文武群臣匆匆忙忙地赶赴承天门,想要一探究竟。

一路上,李治的内心犹如波澜壮阔的大海一般,不停地翻滚着各种思绪和猜测。

那神秘出现的一龙一虎究竟怀着怎样的目的?

而它们带来的那些装满真经的箱子,又与他那位足智多谋、深得父皇宠爱的四哥李泰有着何种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回想起曾经在武媚娘的协助之下,他成功地击败了二哥李承乾,不仅让李承乾失去了尊贵无比的太子之位,最终更是惨死于狱中。

也正因如此,李治才得以名正言顺地登上了太子宝座。

然而,只有李治自己心里最明白,如果四哥李泰当真下定决心要与他争夺这至高无上的皇位,那么以自己目前的实力而言,可以说是毫无胜算可言。

倘若这些源自于遥远西方灵山的珍贵真经,果真是四哥李泰费尽心思所求而来的话,那么凭借着这份取得真经的巨大功劳,只要父皇能够康复如初,重新执掌朝政大权,恐怕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改变主意,再次册立李泰为太子,让其接管整个庞大的大唐王朝。

想到这里,李治不禁感到一阵深深的忧虑和不安笼罩心头。

当李治来到雄伟壮观的承天门之外时,目光不由自主地被那一龙一虎所吸引。

尽管他努力保持镇定,但内心深处仍不禁涌起一丝恐惧。然而,身为大唐太子的尊严与责任让他强行撑起勇气,缓缓开口问道:

“二位神兽,不知你们远道而来我大唐究竟所为何事?

还有那所谓的灵山真经又是什么宝物呢?”

站在李治面前的小白龙和寅将军同样感到十分诧异。他们原本以为眼前之人便是大唐皇帝,却未曾料到竟是一个如此年轻的孩子。心中暗自思忖道:

“之前李泰殿下明明告诉我们大唐皇帝是他的父亲,怎会变成这般模样?看来此事还需先问个明白才行。”

想到此处,小白龙和寅将军身形一晃,瞬间化作人形。只见二人恭敬地向李治行了一礼,而后齐声问道:

“敢问阁下可是当今大唐皇帝陛下?”

李治轻轻摇了摇头,神色从容地回答道:

“孤并非大唐皇帝,而是大唐太子李治。因父皇近日龙体欠安,所以朝中一应国事皆由孤代为处理。

既然二位带来了这些经书,不妨交由孤待会宫中妥善保管。至于二位贵客,可随侍者一同前往驿馆先行歇息,待明日再行商议如何?”

然而,小白龙和寅将军闻言却是坚定地摇了摇头,异口同声地说道:

“万万不可!此批经书乃取经正使魏王李泰殿下特意嘱咐要亲手交予唐皇李世民陛下,他人不得代领。”

一时间,双方陷入了僵局,气氛变得异常紧张起来。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原本平静无波的天空突然传来一声高呼:

“雉奴?怎会是你在此处?父皇又身在何处?”

这声音犹如洪钟大吕,响彻云霄,瞬间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注意力。

李治与群臣以及周围那些好奇围观的百姓们纷纷抬起头来,目光齐齐望向天际。

只见李治正携手唐三藏、孙悟空、猪八戒还有沙悟净一同自云端缓缓飘落而下,他们衣袂飘飘,身姿轻盈,仿佛不沾凡尘烟火之气的仙人一般。

那场面实在太过震撼,以至于许多百姓当场便被惊得目瞪口呆,紧接着便不由自主地双膝跪地,朝着天空顶礼膜拜起来,并口中念念有词,虔诚地高呼着“神仙降世啦!”之类的话语。

李治正站在原地沉思着什么,突然一个声音毫无征兆地传来。那声音就像一道惊雷,直直地劈在了李治的心间。

刹那间,他脸上原本还算正常的血色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瞬间抽走一般,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褪去,转眼间就变得苍白如纸,毫无一丝血色可言。

然而,李治毕竟不是普通人,他的反应堪称神速。就在脸色变化的那一刹那,他已然意识到自己不能让这种情绪表露出来。

于是,只见他微微眯起双眼,深吸一口气,然后像是施展了某种神奇的魔法一样,仅仅只是眨眼之间,那不悦之色就如同沉入深海的巨石,被深深地掩藏在了心底最深处。

即便是身旁那些与他亲近之人,如果不仔细观察,恐怕也难以察觉到他内心的丝毫波动。

不多时,李治便看到了刚刚落地的李泰。他二话不说,立刻加快步伐,几个箭步冲上前去,然后毫不犹豫地张开双臂,紧紧地拥住了李泰。

与此同时,李治的眼眶开始泛红,泪水在他的眼中不停地打着转儿,仿佛随时都会夺眶而出。他的声音也因为激动而变得有些哽咽起来:

“四哥啊,你可算是回来了!自从年初母后病逝之后,父皇也因伤心过度而病倒了。这段日子以来,整个大唐的千斤重担都无情地压在了小弟我的肩头。我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感觉自己真的快要支撑不住了呀,四哥!”

李泰听到这个消息,心中也是猛地一惊。他瞪大了眼睛,满脸都是难以置信的神色。不过很快,他就回过神来,对着李治说道:

“雉奴,你莫要太过着急。现在当务之急是赶紧清点一下这些经书,你带着官员们还有玄奘法师一起行动吧。至于父皇那边,交给我就行。”

说罢,他轻轻地拍了拍李治的肩膀,以示安慰。

话音未落,李泰便猛地发力,从李治的怀抱中挣脱开来。只见他双脚轻轻一点地面,整个人如同离弦之箭一般,骤然跃起。

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后,他的身体竟化作一道耀眼的流光,径直向着李世民所在的寝宫疾驰而去。所过之处,只留下一连串模糊不清的残影,令人叹为观止。

李泰心急如焚地赶到李世民的床边,他先是仔细观察了一番李世民的面色和呼吸状况,接着伸出手指搭在了李世民的脉搏之上,开始进行初步的诊断。经过一番探查,李泰惊讶地发现,李世民此刻竟然陷入了深度昏迷之中!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情况呢?李泰皱紧眉头思索着。很快,他便察觉到,除了因为极度的悲伤情绪致使身体承受不住之外,更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那便是有人暗中对李世民下了毒!想到这里,李泰的心头不禁涌起一股怒火。

要知道,当年在地府之时,李泰可是费尽心机,甚至不惜动用各种关系,好不容易才在生死簿上为李世民成功增添了三十年的寿命啊!

可如今,距离那时连十年都尚未过去,李世民却已濒临死亡的边缘,若说其中没有猫腻,任谁都是不会相信的。

不过眼下,显然并不是追寻幕后真凶的最佳时机。李泰强压下内心的愤怒与焦急,迅速从怀中掏出了一颗自己精心炼制而成的百解丸。

只见那颗药丸通体圆润,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气息,一看便知绝非凡品。李泰小心翼翼地将百解丸放入李世民的口中,并轻轻抬起他的下巴,帮助其顺利咽下。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众人皆屏息凝神地注视着李世民的变化。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只见原本昏迷不醒的李世民突然周身泛起一层耀眼的白光,紧接着,他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猛然托起一般,“腾”地一下直直坐了起来。

随后,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床边放置的那个马桶,张开嘴巴便开始剧烈地呕吐起来。那股势头犹如江河决堤、山洪暴发一般,令人瞠目结舌。

随着一阵又一阵的干呕声响起,大量漆黑如墨的液体不断从李世民的口中涌出,尽数落入了马桶之中。那些黑色液体散发出阵阵刺鼻难闻的气味,让人闻之作呕。

就这样,一直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直到整整装满了一桶黑色液体之后,李世民的呕吐方才渐渐停歇下来。

待到一切终于平静下来,众人定睛看去,只见刚刚还满脸死气沉沉的李世民,此刻已然变得容光焕发,双目炯炯有神,整个人都焕发出一种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当他缓缓转过头来,目光落在身旁一脸关切之色的李泰身上时,眼中顿时流露出无尽的慈爱与欣喜。原来,此时此刻出现在自己眼前并救了自己一命的人,正是他平日里最为疼爱的儿子李泰啊!一瞬间,李世民心中长久以来积压的抑郁之情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满心的欢喜与宽慰。

他面带微笑地与李泰闲聊着一些家常琐事,两人相谈甚欢。

就在这时,他那乖巧懂事的儿子快步走来,恭敬地伺候着他穿上那件华丽无比、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龙袍。

穿戴整齐之后,他迈着稳健而庄重的步伐,向着承天门缓缓走去,准备亲自迎接历经千辛万苦归来的取经队伍以及他们带回的珍贵真经。

当他抵达承天门广场时,原本热闹非凡的场面瞬间安静下来。

众人纷纷跪地行礼,高呼万岁。

在这看似平静祥和的氛围之中,却突然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

只见负责清点真经的官员正满脸怒容地与取经队伍中的孙悟空对峙着,声音越来越大,引得周围人群纷纷侧目。

原来,那位官员手中拿着的竟然是一本本空白的经书!这让他感到十分诧异和愤怒,忍不住大声质问唐三藏:

“你们辛辛苦苦取回的真经为何都是空白?”

面对官员的指责,孙悟空也不甘示弱,据理力争道:

“我们一路遭遇无数妖魔鬼怪,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这些真经,绝不可能有假!”

一时间,双方僵持不下,互不相让,整个承天门广场陷入一片混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