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起步确实是高,不知道宇文化及兄弟这种属于普遍现象,还是偶发性事件。”刘彻给出评价。

刘据思考了一下,道:“宇文化及兄弟的情况应当还是比较特殊的,不然也不至于被专门拉出来讲一遍;但当时隋朝的所谓贵族集团的子弟,起步定然要远超常人。”

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乃至于宇文智及,这几个人的情况即使放在隋朝这等存在着“贵族集团控制大量资源”的情况下,应该也不能算是一个常态。

比如,这里面提到的杨素,他的儿子杨玄感待遇就必然没有这么好,和杨广也没有这么亲厚——不然,杨玄感也不至于为自己父亲以及自己的处境而愤愤不平。

虽然杨玄感的话不能全信,但也总能反映一些情况。

而宇文述给宇文化及三兄弟带来的好处,也绝非所有贵族集团子弟能够享受到的。

比如,宇文化及在杨广尚是太子时担任护卫官、太子仆,还能随意出入杨广内宫,自己屡屡收受贿赂被免官却又能迅速被杨广起复……

这种亲近,这种待遇,是所有的所谓贵族出身的人都能享受到的吗?

当然不会。

杨广根本不可能有什么闲心对所有的子弟们都亲近在意。

宇文述本人深受信任,宇文化及在太子身边当近臣还真的得到了更深厚的信任,宇文智及也受到了父亲和兄长的荫庇,宇文士及则是尚了杨广的女儿。

这种紧密关系,肯定不可能是所有贵族子弟都能有的。

更不用说,后来宇文化及兄弟二人私下偷偷和突厥交易——这简直与卖国无异!

可杨广是怎么个处理方式??

别说处死这两人了,连贬为奴仆都还要给这两人找个好地方:宇文述的身边。

再等到宇文述一死,杨广就如同失忆了一样直接把他们犯过的大罪小罪都抛之脑后,飞快地重新启用了这两人,还一个是右屯卫将军,一个是将作少监。

这种待遇……刘据只能说,杨广最后死的真是不冤啊!

瞧瞧,这不就是他信重有加、非常关怀纵容的亲信吗?

宇文化及脑子不够用,忠诚还不够,这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之前杨广难道没有发现吗?

宇文智及脑子活泛,又是个“素狂悖”的家伙,同样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杨广之前难道没有察觉此人性情吗?

当然,话说回来,其他的贵族子弟们即便不可能享受到同样的待遇,但他们的起步也必定远超其他任何从下层拼搏上来的人。

这点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常识罢了。

【大业十四年三月十日,夜晚,司马德戡掀起了这一夜巨变的帷幕。】

【他引导着骁果军从玄武门入宫——诶,该说不说,这个门也叫作玄武门啊——裴虔通和元礼两人直接冲到了宫中到处搜捕皇帝;听闻惊变,杨广也没有什么“朕直接赴死”的意思,而是藏到了永巷之中。】

【但是,杨广的躲藏并不够隐秘,裴虔通和元礼等人的搜捕决心搜捕力度都足够大,因而,没多久,杨广就被从永巷中驱赶了出来,押送到了寝殿之中。】

【随后,宇文化及便命令校尉令狐行达把杨广缢杀。】

【除了杨广之外,在江都行宫之中的所有隋朝宗室、外戚,也都被斩杀,除了一个人:杨广的侄子,秦王杨浩。】

【他没有被杀的原因是他之前一直都和宇文智及交往密切,关系不错,所以被留了下来,并在之后被拥立为了新君。】

【而宇文化及本人则自命为大丞相,迹象宇文智及命为左仆射,而他们也没有忘记一开始的打算、或者说对骁果军的承诺——带着隋朝军队离开江都,西归关中。】

【到这里,杨广的人生就画上了一个句号,而天下局势也迅速走到了下一个阶段。】

“你们看明白了吗?”一个颇具气势的男子对着身边人道。

这些人衣着都颇为简朴,一看就知道不是什么权贵人家出身,但观其神态,却又有那么几分精明强干之意。

一个男子便道:“得让大家都愿意跟着我们干!如果不能召集到足够的人,那说什么也是枉然。”

宇文化及这一次政变——别管他是在什么时候加入进来的,能够成功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理论上应当拱卫杨广的军队基本上大量叛变,全都站到了宇文化及一边,跟着他选择了杀死杨广这一条路。

如果他没有这么多军队的支持,没有这么多人的支持……他拿什么杀杨广?拿什么清理掉那些宗室外戚?

就比如当年杨玄感起兵,他确实也有一部分兵马,但和天下兵马比起来就差远了;而当时的大部分天下的兵马,却没有站在杨玄感这边,即便不支持杨广,但也不支持杨玄感。

杨玄感的败因有很多,但这个绝对是其中之一的因素。

坐在他对面的另一个稍微年轻一些的男子紧接着开口:“除了足够的人手,天下的这个‘势’也很重要。顺势而为方可成功,逆天下大势,基本上难以成功。”

就比如杨玄感,他拉到的支持者说到底其实也不算很少,军队、官员、贵族、百姓……他都拉到了一部分人,但他还是没有成功,并且失败的相当迅速。

为什么?

不就是因为,他当时的时机还是不够成熟吗?

——这个男子之前其实也没有看明白这个问题。但此时看到这里,倒是悟出了一点。

杨玄感别的不说,时机就选的也还是不对啊!

虽然那个时候,杨广带着大军远征高句丽,不在国内,不能及时应对杨玄感的起兵,但是天下大势还没有走到杨广人心尽失、无人支持的地步。

那个时候的杨广,虽然已经搞出来了一堆破事儿,也有不少人看不惯他,民间的反抗也有许多,但——还不到时候。

很多人即便对杨广不太满意,但也不愿意让杨玄感成功。

可到了宇文化及这个时候,天下又是什么样的?

杨广已经实质上丧失了对北方的控制,自己带着妃嫔大臣军队跑到了江都,只想享乐而不愿意听取一点关于外面真实情况的消息;

各地的隋朝官员们,也许多都打从心底里放弃了杨广,河北的跑去投奔窦建德,江南地区的有些也去投奔杜伏威,瓦岗军在洛阳也控制了不少地区……

而杨广带到江都的这些人,又有大量不愿意维护杨广、不愿意留在江都——甚至,一个想要回家的愿望,能够从“逃跑”发展成“杀了皇帝”,而且还无人反对。

放在之前,思乡或者不愿意作战,那大家就偷偷跑路罢了,谁会直接想到干脆杀了皇帝?

当年征讨高句丽的几次作战中,逃亡之人也不算少,但却没有发展到团结起来直接打算弄死皇帝的地步。

所以,天下的局势变了,大势变了!

这个时候,宇文化及就能够成功杀死杨广。

这个时候,那个李渊就能够成功进入京城,又自立为帝;杜伏威就能够稳定在江都旁边,边治理边发展;窦建德就能够控制河北大片地区而同样自立;瓦岗军也能够扎根在洛阳附近。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岂可违逆?

他们要做的,就是顺应天下大势,抓住那个加入大势的最好时机!

除了这两人之外,其余的人也陆陆续续发表了一些观点,比如“要尽可能及时掌握足够的信息”——杨广明明有人向他汇报消息了他却不愿意听;比如“干大事的时候一定要快准狠”——这次政变发动的速度也很快,处理也很快;比如“对大家许下的承诺一定不能忘记”——宇文化及等人还是打算西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