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民间无人关心东晋的存亡与否,他们更为三吴地区八郡的百姓而悲伤。

饥馑疫病,战火烧杀……这如何能让人活下去?这哪里给人留活路了?

“那孙恩虽然是起兵反对朝廷,但是也不是个什么好东西!”一个男子愤怒骂道,“他反朝廷就反,杀了那些个狗官,弄死那些个门阀士族,也是情理之中,没什么毛病,我还要夸他一句,但是他竟然还对普通百姓动手!”

一旁的人对这话都没有什么意见。

反正大家都是普通百姓,谁家里面都是挣口活命的粮食,顶多家里有点余粮,就属于是富裕一些的了。

因此,他们对于孙恩起兵杀了那些个所谓的“门阀士族”,抢了他们的钱粮,干掉朝廷的官员,想要推翻朝廷——东晋朝廷,是没什么意见的,并不觉得这有什么。

一来,他们又不是东晋的人,没必要在乎东晋朝廷的死活,反正和他们没关系;二来,东晋朝廷看样子也是个不干人事儿的朝廷,这种朝廷完蛋了也是件好事;三来,那些个“门阀士族”,看样子同样不怎么样,那没了也不是什么坏事儿。

从这个角度上讲,如果孙恩是个能够善待百姓的起义将领的话,那他要是能够推翻东晋朝廷,干掉门阀士族,对于当时全天下的百姓而言就是一件好事。

可偏偏,孙恩也不去爱护百姓。

——他还对百姓也烧杀抢掠!

这和东晋朝廷有什么区别?

都一样的不是东西!

唯一的意义在于,这确实动摇了东晋朝廷,干掉了一批门阀士族子弟……可能幸存下来的百姓在不知道多少年之后,能够体会到好处吧。

至于说那刘牢之的官兵在镇压孙恩的时候也烧杀抢掠、欺负百姓……这些人都根本不去讨论此事。

这当然不是因为他们站在了这些烧杀抢掠的官军身上,而是因为官军干这种事情完全不让人意外,属于是常态,根本没什么讨论的必要了。

官兵嘛,不向来都是这种作风?

不管哪个朝代的官兵,都一样的。

他们要是什么时候不烧杀抢掠趁机捞一笔了,那才是稀奇事儿,才值得大家讨论讨论。

【桓玄的野心已经毫不掩饰,再加上长江漕运的封锁,导致京中缺粮,不少门阀士族中人有钱也无粮可吃,甚至在家中活活饿死,于是,司马元显决定讨伐桓玄。】

【这个决定是在元兴元年,原本只是朝廷内部的事务,毕竟决定发兵的话又不需要和敌人通知一声。】

【但是桓玄出自桓氏,谯国桓氏两个主支之一的龙亢桓氏,这一支在东晋的时候与谢氏处于分庭抗礼的状态。】

【桓氏并不是一开始就是顶级高门,他们的情况与王氏不同,倒是与谢氏有些类似。只不过谢氏是依靠谢安、谢玄等多人经营,才在最终经过淝水之战成为顶级门阀;而桓氏只是依靠一个人、在十多年内、就成为了顶级门阀。】

【此人就是桓玄的父亲,桓温。】

【桓温当年,担任丞相,掌握了大半兵权,其实就想要夺取皇位,只不过未能成功;但是虽然桓温未能成功,却也给了东晋朝廷一记重创。】

【桓玄手中能有这样的势力,也和当年桓温的经营分不开关系。】

【而桓玄在荆楚之地几近自立,京师建康,或者说朝堂之中,依旧有桓氏的子弟担任官职,而且还是桓玄的近亲——桓温的弟弟桓豁的儿子,也就是桓玄的堂兄,桓石生。】

【桓石生知道司马元显要讨伐桓玄,立刻将这个消息悄悄通知给了桓玄,让桓玄做好准备。】

【桓玄得知消息后,一度因为恐惧而打算坚守江陵,但最后在身边人的劝说之下,亲自率兵东下。而在这一路上,就是东晋大区的神奇匹配机制的体现了。】

【桓玄原本不敢出兵,此时出了兵,却也害怕手下的士兵不听自己的命令,不愿意与朝廷作战;

但在他东下的一路上,竟然一个朝廷士兵的影子都没有。】

【桓玄因此找到了信心,士气也提升了不少,转而发檄文表明司马元显的罪过,随后有了唯一一次战斗,俘获了豫州刺史司马尚之,夺取了历阳(安徽和县);

司马元显明明应该出兵,都已经上船了,却因为害怕,最终没有出兵,刘牢之呢,则觉得自己已经很有功劳了,要是再把桓玄击败,这功劳就太大了,司马元显会容不下自己,于是直接带着北府兵投降了桓玄。】

【于是,桓玄就这么抵达了建康城外;司马元显试图抵抗,但军队却直接自行溃散。】

【就这样,桓玄进入了京城建康。】

“太惨了……”生活在和平盛世时期的百姓喃喃道。

活活饿死,连有钱有权的达官贵人们都跑不了,更何况是普通百姓?怕是只能更加惨烈。

但是活在大荒之年、朝廷又没有覆灭、有着达官贵人好吃好喝甚至为非作歹的情况下的百姓们,对此却没有特别多的伤感之情。

——达官贵人们都如此,普通百姓肯定更惨,这是当然的;而能有多惨,他们自己就知道,因为他们就活在没有粮食、饥荒遍地的情况下。

若说有什么情绪的话……那只能是对这种连达官贵人也要一起饿死的情况叫一声好!

反正百姓们在天灾人祸之下总会饿死,可更多时候那些贵人们是没什么事情的;这上面大家都一样,也算是公平了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