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第138章 缺陷·根基不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首先就是信息的问题。

想要打好这种作战方式,就必须及时掌握敌军的一举一动——他们行军到哪里了?驻扎在哪里?是继续行军,还是停驻某地了?是坚守原地还是退兵了?退兵的话是真心退兵还是假意以图引诱?

所有信息,都需要保证能够及时获取,这就需要分出一部分专门的兵力去做这件事情,且这对于士兵的军事素养要求相当高;同时,在获取到消息之后,还必须要足够及时地回传给主将,不能变成消息传回去了、敌军也改变动向了。

当然——如果敌军附近有百姓,而百姓愿意为了你们冒这样的性命之危、去向你们通报消息的话……那大军确实能够省不少事儿。

但想要让百姓愿意付出这样的牺牲,愿意赌上性命,这事儿的难度甚至要比训练出一批合格的可以探知消息的士兵的难度,还要高。

因为如果百姓都愿意这样做的话,那这支大军就已经不是什么随随便便的某个势力的大军了,而可以直接成为“王师”——王师啊!

即使后来他们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取得最终的胜利,胜利者将史书写的有利于自己,但这样的存在的痕迹却并不能够完全抹除。

其次,就是对将领的要求。

在获得到前线探知的消息之后,将领能否在短时间内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到底是前进、还是后退?是袭击,还是袭扰?是追击,还是见好就收?

很多时候,前线的各种情报传了回来,全面到时也算全面,但种种具体细节却需要将领自己根据自己的能力、综合各类情报进行分析——包括敌军的意图、可能的动向、如今的状态……

如果说前面把消息传回来了,可却在将领分析判断这里出了大岔子,那对于普通士卒而言,简直是不能更冤。

最后,就是上面提到的对士卒水平的要求。

将领方向和判断没问题,前线的情报没问题,那么士卒们能不能执行好将领的命令?

比如,在袭扰成功,应该坚决迅速撤退的时候,他们能不能做到不拖泥带水、迅速退兵?会不会有士卒贪功冒进,或者想要多逗留一下?

“大道至简,但却更为难得。”最终,李世积这样总结道。

【粮草问题,就是第四个问题的一部分。】

【这个问题和之前的绿林、赤眉基本相同。】

【黄巾军虽然经过了长久的筹划,但他们依旧没能建立起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稳定可靠的、可以长期提供粮草等保障的基地。】

【他们确实起兵便成功攻克了郡县,但这郡县却称不上他们的基地,只能算是占领地区。】

【而除了攻克的郡县外,他们没有别的经营得非常牢固可靠的基地,没有其他的稳定的粮草来源——这样一来,他们也就很难放弃城池。】

【这是他们除了心理上不愿意放弃城池外,客观中重视城池的一个原因。】

【没有基地,当然也影响了黄巾军的作战选择,使得黄巾军难以做出更多的战斗部署,很难玩儿出太多花样——不论他们是否知道这些花样。】

朱元璋回想起自己最初的起兵经过,感叹:“从零开始是最难的一步,想要建立一个稳固的可靠的并且能够保持供给的根基……”

如果一个势力已经有了自己的根基,或者说据点——是指那些绝对属于这一个势力的、能够稳定长期地提供粮草辎重等、防守坚固一时半刻并不会被攻破的、城中的百姓有一个算一个都是这个势力的支持者甚至是家眷……

这里的粮草辎重并不需要极度丰富,但至少能够保证大军的常规供给,而且能够长期持续,也就是这个城池可以稳定地耕种。

有了这样的根基,那么这个势力想要扩张的时候,只需要一步一步稳扎稳打,不犯下什么惊天大误、也没有遇到那种上苍绝对偏爱的对手,那么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

能不能打下来整个江山不好说,但是保住自己已经攻下的领土没什么问题。

当年,自己有了根基之后,高筑墙,广积粮,完成了扎实的积累,也避过了最初的风头,得以厚积薄发,最终夺取天下。

——这其中,自己最初的根基、以及后续对根基的积累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可是,对于绝大部分势力而言,最困难的就是这第一步:建立一个真正的根基据点。

怎么建立?这可不是打下来一个城池就完事儿了。

打下来以后要守住;守住的同时,要恢复城中的正常秩序——最少要让百姓们回去继续耕种粮食,还要压制清理掉城中可能暗中破坏的家伙;在百姓们耕种收获的期间,要继续保证城池的稳定,不仅不能被攻破,最好连战事都没有;等到新一批粮食入库,还要计算好粮草、百姓各自的需求……

当然,有时候也可以用军垦代替百姓的耕种,但这并不能全部替代。

因此,地方上的民生问题非常重要,对外战争的获胜同样重要。

而纵观历史上的大部分起义,很多都只能做到一点:对外作战,获得胜利。

至于民生,城中的秩序,百姓的耕种问题……他们大部分都要不是根本不在意,要不是有心无力。

这也造就了最终起义军没有真正的根基,一旦有几次战败便难以挽回、无法重整旗鼓,最终连战连败,一败涂地,走向覆灭。

-

朱棣同样非常赞同根基的问题。

当年他起兵靖难,也多亏了自己对燕地的多年经营,才使得自己有了一个坚实可靠的立足之地,在自己的兵权兵力被削减、本人还被监视的情况下,得以迅速掌控局势;在后来的几次出兵的时候,有后路可退、不用过于担忧自己会被突然偷家。

当然,还要感谢老父亲!

爹爱我,我爱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