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17世纪风起澳宋 > 第140章 崇祯大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西历1637年,7月。

澳宋本土为了大明流民开拓的大自流盆地已经开拓好了,现在还有大量老移民在那里建设基础设施。

因为一旦崇祯大旱开始就会有大量大明移民涌入大自流盆地开拓,要全是一片荒地让如此数量移民进去的话容易造成一系列问题。

所以不同以往让移民自己建设家园,这次澳宋官方出钱在大自流盆地修建最基础的基建设施和工业设施。

比如砖窑厂、粮仓、港口之类的,让大量移民进来后就可以就地取材建造房屋,粮仓也可以大量储存后方支援他们前期建设的粮食,不然大量粮食从东海岸来了以后既运不进来也没地方安全的存放。

等这些移民站稳脚跟后,执委会的钢铁中心也可以开始建设了。

大自流盆地在做着接待移民的工作,而山东根据地的各地行政机构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一个是应上级要求开始准备接收移民而忙碌,一个是忙着救山东的灾。

虽然山东在澳宋人的经营下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初级水利设施,而且山东沿海降水也相对多一点。

但是在北方大旱的大背景下山东还是遭了灾,不过受灾程度比较低,粮食也没出现大面积的绝收,大部分只是减产而已。

就只是这种程度就已经让山东的官员忙的团团转了,不仅要处理公文还要处理很多因为灾情出现的恶性事件。

比如两个村或者两个乡的农民为了珍贵的水源而聚众斗殴,粮食减产已成定局,即使这几年在澳宋治下大家都安居乐业,家家都有余粮,但是作为农民谁都不想看见自家的庄稼减产甚至绝收。

而且这一看就知道是百年难遇的大旱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地里的粮食能多收一点就多一分活下去的本钱。

所以水库里的水就成了各乡村农民争夺的对象,有些打的大人数规模已经过千了,甚至出了人命,最后这些冲突都是靠着驻军强力镇压才算是平息。

刘志伟看到下面的汇报头疼不已,不过他也庆幸没继续向内陆扩张,不然远东殖民地下面受灾的省份变多受灾程度变强,到时候管都管不过来。

但是问题是必须解决的,刘志伟先把驻军全部派出营区维稳,然后再让下面的官吏下乡去合理分配水资源,并且派兵去监督分配,减少官吏分配的不公和有人不服分配结果闹事。

然后再把提前准备好的粮食投向市场稳住粮价,对于想趁着灾情想囤积居奇抬高粮价的商人统统从重处理。

不仅如此他还调集大量粮食堆在各级行政机构的大门口,向所有民众展示官方储存如山的粮食。

让百姓知道就算真闹了饥荒官方也有粮食救灾,不会让他们饿肚子。

刘志伟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终于算是提振了山东根据地百姓的信心,百姓也不再为了地里的三瓜两枣和临村临乡的人拼命了,能好好的活着谁都不想去拼命。

相对于山东的稳定,大明北方其他省份可就乱成一锅粥了,特别是受灾最严重的甘肃、陕西、山西等省份,已经开始出现成规模的流民。

山东的农民还有水可抢,而这些省份的农民可能连水都没得喝了。

本来这些年气候就在转干,冬天没有大量积雪丰富土地的“墒情”,春天也没有足够的春雨,一到夏天直接完蛋,一滴雨都没了。

而且由于这些年气候的逐渐干旱,北方几省都爆发过规模不一的蝗灾了,今年没有雨水蝗灾的规模和流行范围一下就爆了,控都控制不住。

有经验的老农一看就知道今年的收成完蛋了,不出去讨饭连命都保不住。

而且由于这个时空为了应对后金和澳宋的威胁,崇祯的横征暴敛比历史上更严重,现在一遇上旱灾,这些雷全爆了,才大旱第一年,流民的规模比历史上要大得多。

而这些省份的受灾情况已经摆在了崇祯和刘志伟案头,但不同的是刘志伟得到情报非常详细真实。

而崇祯得到报告经过层层润色已经严重失真了,虽然他知道甘陕几省受了灾,但是具体到了什么程度他已经从报告中看不出来了,而且这些地方年年报灾也让他有些耐受了,所以对于灾情失去原来的敏感度。

其实有些大臣已经知道下面遭了大灾,但是却不敢给崇祯说实话,美其名曰:“为陛下分忧,陛下心里装的是九州万方。”

而真实的原因就是他们怕死,所以能瞒一段时间算一段时间,崇祯的喜怒无常在他执政的近十年里已经展露无遗了。

虽然只是十年,但是他换的内阁首辅和杀的朝廷大员人数比他爷爷或者太爷爷一辈子都多,而且其中不乏忠臣良将。

一言不合就杀人抄家,换内阁,充分说明了什么叫:“伴君如伴虎。”

让你去当他的臣子你也不敢说真话当忠臣,而且说了真话崇祯也拿不出钱粮赈济百姓,要是被盛怒的崇祯砍了也就砍了,不会起到一点为民请命的作用。

所以大臣们只有陪崇祯演戏了,但是战报会说谎战线不会说谎,事实就是大明已经要完了,地方在离心离德,百姓在揭竿而起。

你问锦衣卫去哪里了?怎么会让崇祯被糊弄。

就现在的情况崇祯皇权只能维持在北京城这一隅之地了,政令不出京城,一个是朝廷威望经过多轮打击早就不能让地方官员敬畏了,很多人已经看出大明不行了。

二就是崇祯发不起工资了,崇祯穷的一块钱掰成两半花了,怎么去维持锦衣卫这个人数多达十万之数的特务机构工作。

大多数锦衣卫人员都出来混饭吃养家糊口的,世受皇恩的人都在京城里服侍皇帝呢。

地方基层锦衣卫,不发工资谁给你干活,就凭你皇帝的身份吗?皇帝的权力来源于他掌握的财权、军权等权力,而不是“皇帝”这个政治身份。

没钱没部队的皇帝连个县官都不如,只能被人欧帝三拳,当然崇祯好一点,至少北京城里的事他还说了算话。

这种事并不是明朝特色,每个政权倒台之前都这样,和其他末代皇帝和统治者比起来,崇祯算是情况好的了。

虽然地方开始分离,被下面的人欺瞒,但至少他还可以杀大臣换内阁呢。

有些领袖甚至在“形势一片大好”的错觉下凉凉了,比如蒋校长手握军统中统还能被前线的“大捷”欺骗,以为优势在我,二战日本高层还会被大本营战报欺骗,从而做出战略误判。

更别说崇祯一个封建朝代末年的封建君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