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两天朱标让在京三品,各省封疆大吏、藩王等开始写年终总结,马上就过年了。除了总结,朱标和朱元璋还有内阁还要做洪武十五年的预算,这些都是比较繁琐的工作。

勤政殿中,宋濂、李善长也梳理着百官的年终总结,而朱元璋和朱标则在内殿里看着各部递上来的报表。

朱元璋看着国库里的银两,还看看各地粮仓也是充盈,脸上笑容不断。虽然这个表里面的数据是有水分的,不过老朱是干什么的,这数字怎么来的,甚至于这活有一部分都是安插在各地的锦衣卫干的。

这些数字还算真实,这么大个国家,不可能特别的精确,朱标则是写着计划。这活从洪武十四年就是他的,现在这洪武十五年的预算当然还是他了。

“上位,这是各布政使司布政使呈上来的。”

朱元璋接过最上头的一本,翻看了起来,基本上都是说一些施行新政的进度,还有自己的一些政绩和不足,都是干货。

朱元璋开始做着批示,还有一些事都指挥使司的指挥使写的,这些五大三粗的武将们有的字写的很好,有的写的很烂,看的出来很多都是找的代笔。

一下午的时间老朱基本上看完了,这些官员也说出了很多的问题,比如山西、山东、河南、河北四省指出了本省学子求学之道过于艰难。

因为连年战争,早已打断了北地孔孟之传承,老朱对于文人才子关注度是很高的。

“宋濂,过来。”

“陛下。”

“宋夫子啊,山河四省的官员大多数都说了一个现象,就是学子求学之道不易,首先就是没有好的师者,还有就是儒圣之道断层,咱们大明是整个天下的大明,朝廷选用人才也是不分南北的,这件事你要重点关注一下。”

朱元璋说这个也是为后面的有些事情铺铺路,还有一件事就是学堂了,要从根上解决就要解决这个问题。

“还有,要知道四省有多少童生、秀才、文人数量,然后还要兴办学堂。”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立心立命之事,自然是咱和标儿的事情,开万世太平的事都是那些武将勋贵的,他们干的也不错,为往圣继绝学,这个担子你们必须挑起来,还有刘三吾、詹徽等人,需要什么咱都支持。”

“臣等遵旨!!!”

办学是一件大事,这可是留名青史的美谈,不过李善长听到这个也明白了第二层的意思。那就是文武平衡的事情,近来太子多亲近武勋之辈,疏远了这些老学究,文人气弱对朝廷也是不利的。

看来淮西勋贵又有人要遭殃了,这次会是谁呢?徐家?常家???

很快朱标也拿着一沓纸出来了,这可是不好写啊。

“爹,这些是对于新学的一些规划。”

“爹,这些是对于新政的一些补充。”

“这些,还有这些,都是新地治理事宜。”

朱标将一份份书面材料放到了众人面前,然后端起老朱的茶杯就开始喝了起来。

“你们都看看,太子说的也就是个方向,细致的条陈还是要你们去干。”

内阁现在就是这父子二人的第二个脑袋,啥主意都要出,可是没有一点实权,日常的政务也是不能放下,没办法,老朱家用人就是这么扎实。

几个人忙忙碌碌的快到了傍晚,宋濂他们才忙乎完。

“忙完了就回家,今可没留你们饭。”

众人头上皆是黑线,这的确是没想到啊,这老皇爷如此现实。

“臣等告退。”

殿外,宋濂等人皆是一脸郑重,山东、山西、河南、河北,这可是中原大地啊,可是因为连年战乱,人们连吃都吃不饱,还能想着读书吗。

多少家族没有了祠堂、族谱,曾经的名门望族都成了乞丐,沿路乞讨,一直到了洪武四年以后,才有改观,也不过是路上少了一点乞丐,没有兵祸而已。

这自古以来都是传言,就是北人出将,南人出相,南边文风盛行,而北地民风彪悍。这也是一大方面原因,所以在朱标的新学中就有规划,策划在常山、济南、北平、应天建立四所新型学院。

常山陆军讲武堂

济南海军讲武堂

这是两所军校,还有两所是应天的政法学院,北平的大明府学。

这四所学校就是朱标准备新办的,也是后续为国选材的另一种途径,现在的文武科举还是主体选材的方法。

“标儿,你说的这四个学堂是什么意思啊,要是办学堂,四个不够啊。”

朱元璋自然是不知道这四所“大学”是什么了,朱标也开始了讲解。

“爹,这讲武堂,顾名思义就是武备、军事,也可以叫军校,这首批的教员和学生,儿子已经想好了。”

“哼,你小子,一听就知道,这事没少琢磨,还没开始办呢,连人选都想好了。”

“爹,您也听听,看咋样。”

朱元璋自然乐意自家儿子给自己身边划拉人了,这学校说白了只要毕业了不就是太子党嘛?这以后太子登基不就是妥妥的天子门生嘛?

“首先先说这应天的政法学院昂,政法顾名思义就是政令、律法,也不一定是要什么举人、状元一类的人,会读书的不一定会做官,会做官的不一定能读好书。”

“首批招生面向士农工商,只要是通过考试,即可入学,至于考题也很简单,就是如何治理一县之民。而后经过两年学习,成绩优异者朝廷录用为官。”

“这个政法学院就让刘三吾刘夫子做司业。”

这司业也是国子监的一个官职,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代的大学校长,这司业就是副校长了。也能看出,这政法学院因是新学,所以掌事者的官职最高就是司业,比国子监低一级。

“教什么啊?”

朱元璋问道。

“一来就是政务,也就是为官之道,如何治民为民。二来就是经济,为官要是不懂经济那父母官如何做,治下之民还不得饿肚子。三就是思想教育了,这一块爹您比较熟的,也就是伦理纲常,君父之命也。”

朱元璋听着,明白这是和孔孟之道完全不同的,这样的学院出来都是实干之才,可是也有诟病,就是教会了如何做官,以至于太会做官最终结成朋党。

“爹,您有问题,咱以后讨论,先让儿子说完。”

朱标看老爹准备开口,立刻堵住了朱元璋的嘴,老朱一时气结,狠狠瞪了朱标一眼,踢了一脚。

这小兔崽子反了天了,还不让老子说话。

“爹,这接下来就是大明府学了,这大明府学主要经史子集、孔孟之道这些寻常科目,与国子监无异,还有一些就是工业制造,科技发展,医学研究等,这些人既是学生也是老师,不能入朝做官,一生潜心研究。”

朱元璋同样明白了儿子的意思,要是说政法院是官场的敲门砖,那么这大明府学就是大明发展之路的试金石。

“这个司业儿子也想好了,此人叫方孝孺。”

朱元璋没有听过这个名字,朱标也知道现在说这个名字,自家老爹一定是没有印象的,可是还有一人,老爹绝对是知道的。

“爹,这方孝孺的父亲就是方克勤。”

一说是方克勤,朱元璋就想起来了,此人是浙江宁海人士,祖上三代从儒,这方克勤天资过人,洪武四年特命为山东济宁知府。

“原来是他的儿子,那这方孝孺有何过人之处啊,想必年纪也不大吧。”

“爹,比儿子小两岁,不过忠勇!!!”

朱元璋没想明白,儿子为什么要用忠勇二字去肯定一个世代从儒的家族之人。

“对于此人,还有什么要说的嘛?”

“没有。”

朱标说的很是干脆,他总不能告诉自家老爹,这方孝孺为了守住自己这一脉的皇帝位,宁死不为朱老四草诏登基诏书吧,还有朱老四诛了十族。

老朱也没有问,自家儿子既然要用他,自然有他的道理,自己无需问这么多。

“嗯,你的想法很对,看来你小子也不是一门心思想着开疆拓土啊。”

“爹,咱可不愿意做那铁木真啊。”

父子俩对视而笑,然后朱标就开始说起两所讲武堂了。

“爹,常山陆军讲武堂,主要就是步兵学院,包括战术、战役、战争研究,军备研究,还有指挥,还有炮兵、骑兵等诸多兵种的学习之地。”

“司业魏国公兼着吧,这次班师回朝,魏国公已然是年老体衰,不便在奔波于战阵之中。”

“至于先生,那就多了,挑一些勋贵,还有就是新军的几个师长。”

“还有海军讲武堂,这个现在只是一个想法,先生和学生都在不久之后朝廷收复倭国以后再说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他知道海战不是当年的鄱阳湖大战,这都是在水里不假,可是那是本质上的两码事。

“这讲武堂咱明白,你也说过,这四个办学咱都准奏!”

“哈哈哈,那儿臣就先为天下学子叩谢父皇了,不过儿子还有一个要求。”

“你说,兔崽子条件不少。”

“嘿嘿,爹就是您需要做讲武堂的名誉校长,就是个挂职。”

“不妥!”

老朱一听就拒绝了,没别的意思,就是要是自己现在做了那个什么名誉校长,那么从讲武堂出来的军官也好,学子也罢,都会以天子门生自居,这朝堂之上还不乱套了。

朱标就知道,老爹是不愿意的,不过也没有什么关系。自家老爹的顾虑自己明白,可是自己确实不怕这些。

后面会有更多的“大学”,也会有更多的选用贤能之道,再说了就算是空前强盛,也不能传之万代。自始皇以来,没有那个单独朝代是超过三百年的,后世将这个现象称之为“三百年怪圈”。

想到这里,他也好奇,于是也和朱元璋探讨起来。

“爹,你说自秦一统六国到现在,已经有1600多年了吧,朝代更是有十一个了,不管是强汉盛唐,还是富宋前元,国祚都没有超过三百年。或者说从华夏大地有了始皇帝往后就没有那个朝代超过三百年,这是为什么啊。”

这个问题,朱元璋之前和朱标说过,也是朱标提出来的,那个时候朱标说是因为土地兼并,朱元璋也认同,可是后面自己也想了想,觉得有点以偏概全了。

“标儿,上回咱爷俩谈过这个,咱回去以后想了想,除了你说的土地兼并以外,还有一点就是咱的老祖宗有点时间就花在治人这件事上。”

“治人?”

朱标也发出了疑问。

“是啊,就是治人,你看从周礼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的是什么啊,仁义礼智信、伦理纲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说的是什么啊,不就是人嘛?”

“几千年来,老祖宗一心为了“家天下”,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这样。《论语》、《孟子》写了一卷又一卷,内容包罗万象、气吞万里,但理想化成分过高,逻辑性混乱。比如对于老百姓的真实需求,他们就视而不见。”

“所以这才有了土地兼并,才有了农民起义,才有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朱标看着自家老爹,他没有想到,老爹将这件事情想得如此透彻,可是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扑前人后尘呢?

朱元璋自然是看出了朱标心里的疑虑,也耐心解释道。

“标儿,王莽你应该清楚,每一件事情想要做成都是水到渠成的,不然就会崩盘,百姓有地,国库有银,贪官不多,就可。要是说什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谓大同。这只不过是那些酸腐儒的白日梦而已。”

“所以爹说,只要你坐上这个位子,每天面对这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以后,你才会知道,有些事想要做就已经很难了,想要做成就更难了。”

朱标想着自家老爹的话,老爹从来没有和自己这样说过,自己这两年的政令、革新,都很是顺利,而且朝野之上无不赞叹,自己有时候觉得就是有些皇帝与自己相比那也是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