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农门白骨精她富可敌国 > 第154章 答案来自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如果说当日县衙那一首诗震惊四座,让楚宁安在这平阳县众学子当中崭露头角,那今日这个县案首就让他成了这一科学子中当之无愧的佼佼者。

整个天香楼内陡然安静了一瞬,人们似乎都被这一消息给惊呆了,不知是谁突然冒出一句“楚宁安是县案首啊!”,好似一下打破了这凝固的沉寂,随即恭贺声从四面八方传了过来——

“恭喜楚公子荣获县案首,可喜可贺啊!”

“楚兄大才,县案首实至名归啊!”

“恭贺宁安兄!”

......

接踵而来的恭祝声此起彼伏,那一声比一声听来诚挚,那一个比一个看来真诚,可楚宁安又如何不知这不过是读书人之间的逢场作戏罢了。

此刻,他更想回去小院儿与茹月分享这份殊荣,亲口告诉她,他没有辜负她的期望,他会为她挣来越来越多的荣光,可是没办法,这里的事情还是要自己来善后。

“多谢,多谢诸位!”他满脸平静,带着惯有的浅笑抱拳向大家致谢,“今天的所有的茶水我请客,请大家务必尽兴。”

他知道阿喜给他报完喜讯就跑回小院儿去通知茹月了,好在张二强已经赶了过来,他忙向张二强使了个眼色,好在天香楼的秦掌柜是旧识,也会帮衬一二,楚宁安越发觉得他和茹月手里的人对于解决大场面还是差了些火候,看来回去之后还是要想办法找一些能撑场子的下人。

经过一番应酬后,时间已过去一个多时辰了,阿喜重新回到他身边,轻声说道:“公子,吴先生已经在家里等候多时了,他让您忙完之后直接回家即可。”

楚宁安辞了秦掌柜,带着张二强匆匆回去了小院儿,一路之上听到的都是县试放榜的情况,好在他如今只是名声在外,大家并不识旳他这张脸,不然这不甚宽广的街路怕是都会堵得水泄不通。

小院儿内今天格外热闹,左邻右舍听说了这个刚住进来不久的邻居竟然成了县试案首,都拿着东西带着孩子赶过来道贺,想着能见到案首,沾点文曲星的才气,却不想来得早了,案首还没有回来,只得放下东西悻悻然走了。

茹月和楚宁安这次过来只带了张二强和阿喜两人,这一忙碌起来才知道人带的少了,还是缺少经验啊,等到府试的时候定要多带几个过来,秦嬷嬷是一定要带在身边的,想想看,他们真的能抗事儿的下人里好像就这么一个秦嬷嬷,看来这次回去真的要想办法再买几个得力的人啊!

不得不说,俩人在一起待得时间久了,想法都是一样的。

幸好吴先生来的很是时候,阿喜也刚好赶回了家里,要不然仅凭茹月一个人还真是应付不来这些事情。

当楚宁安回到小院儿的时候,茹月已经做好了一大桌的菜,正跟着吴先生、还有徐县令和程师爷一起闲聊。

楚宁安深知几位前辈都在此等候多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歉意和不安。

他急忙快步走到众人面前,深深地弯下腰去,恭敬地对着他们行了一个大礼,并诚恳地道歉道:“抱歉!让诸位前辈久等了,实在是我之罪过,请各位前辈原谅!”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愧疚和自责之情,仿佛因为自己的迟到而给大家带来了不便,内心感到十分过意不去。

吴先生见他如此,深知他是未能及时赶回来向自己几人报喜而愧疚,不甚在意地道,“不必如此,与同窗应酬也是在所难免,我们三人也是不速之客了。”

几人落座后,边吃边聊着这次的考题,徐县令和程师爷都是见过了那完整答案的,吴先生则是看了楚宁安带回来的腹稿。

实际上,这些文章都是精心之作,每一篇都有其独特之处和价值。然而,其中那篇名为《中庸》的致天下之民篇却格外引人注目,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与智慧。这篇文章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让人不禁为之倾倒。它以深刻的思想、精湛的文笔和独特的视角,探讨了如何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问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从立意还是从表达上来看,这篇文章都堪称佳作,令人赞叹不已。

“这篇文章我定要送去给知府大人过目,佳作啊,有理有据,为官者若以此行事定是能够造福万民啊。”徐县令拿着稿子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结果一般。

“大人谬赞了,这文章的思路来自茹月,她曾说过大到一个国,小到一个家,只有经济得到了发展,才能实现财物自由,那么于内才能实现家国繁荣,民众和谐,皇权稳固,于外才能使得军事强大,疆域安稳,反之国将不国,家亦非家。”

茹月从来没想过她只是闲暇时候把前世的经济发展的意义讲给楚宁安听,不想他竟能活用到科考当中,她不得不承认聪明人放到哪里都很厉害。

几人听楚宁安说的寥寥几句,却是眼冒金光,钱好用这毋庸置疑,可是从来没有人说过赚钱对于国与家来说竟还能如此解读,但他们也不得不说这的确很有道理。

他们都是聪明人,一旦被点醒,就像汹涌的山洪一样决堤而下。几个人都瞪大了眼睛,紧紧地盯着茹月,眼中闪烁着兴奋和期待的光芒。

\"茹月姑娘高论,可否详细说说?\"程师爷没有任何身份上的压力,成为第一个开口请教的人。他的声音带着急切的渴望,仿佛迫不及待地想要听到更多关于这个话题的见解。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表示希望茹月能继续深入讲解她的观点。整个场面充满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大家都对茹月的言论充满了好奇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