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溢之是我们除了诸葛亮外最为头疼的人,蜀汉中军8万多人都是在诸葛亮的统辖中,若是陈溢之不能节制这部分兵马,我们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
仅仅凭陈溢之自己手里的三万部曲,根本不足为虑。这要是我,肯定率军跑过五丈原夺军权。”司马昭语出惊人,丝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的想法。
倘若这事情发生在魏国,你司马昭这是要造反不成?将心思吐露出来,路人皆知道了他心中所想。
待众人走后,司马懿问司马师,“你觉得陈溢之之后会如何行动?”
“我看陈溢之没有那么傻。进,就是雍凉之主;退,就是大汉忠臣。怎么着都不亏。
但是,相比于去五丈原兵谏,所冒的风险是巨大的。
他倒不如回撤到汉中,依然是蜀汉最重要的军事力量之一。”司马师说道,他的回答让司马懿非常开心。
“你现在看问题已经大概能模模糊糊地看到本质了,虽然还不够深。正如昭儿所说,现如今,蜀汉能接任诸葛亮军权的,恐怕只有陈溢之其人了。
这么简单的道理,孔明不会不懂。魏延是荆州派的老资历,跟随刘备起来的,他平时除了诸葛亮还会服谁?手里还有一两万的部曲,并不好对付。
而杨仪,也不是个善茬,他主管的司闻曹,是整个蜀汉情报系统的中枢。一向与魏延不对付,这两人很明显,在诸葛亮走后会为了军权,发生摩擦乃至火并。
暗涛汹涌的局势下,诸葛亮安排陈溢之回汉中,更像是一种是对他的保护。让他免于卷入魏延和杨仪的内斗之中。
当然,诸葛亮此举,没准也是对陈溢之的一次考验,若是他乖乖地回了汉中,说明陈溢之对蜀汉的忠心还是值得考验的。
正如你所说,陈溢之现在选择退回汉中,那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即便是军权旁落他人,他自己手里还有两三万的部曲,他只要把阳平关一关闭,陇右无论是谁当家,都得过来拉拢他。
所以,不管今后是谁主持蜀汉军事,身为蜀汉大将军的陈溢之,肯定是有很大的话语权的。
师儿,陈溢之与你同岁,他的城府和见识你还得多学习学习。”司马懿分析说道。
“这样,陈溢之是左右逢源,立于不败之地了。”司马昭说道。
“立于不败之地的不光是陈溢之,魏延杨仪内斗,受益的还有我们。我们如果能借此机会,收复雍凉,那就是奇功一件啊。”司马师说道。
“师儿说的不错,不过,要确认诸葛亮不能理事之后,才能大举进攻。不过,可以下去准备,对蜀军营帐发动试探性地进攻了。”
司马懿说道,将诸葛亮此项军事调动分析地鞭辟入里,完完全全地填补了许多细节,将其中的虚与委蛇分析给两个儿子听。通过诸葛亮的军事调动,看到了其背后的人事安排。
司马懿和我的理解如出一辙,我也是这样考量的。
《天道》之中,正天集团总裁病逝,在遗嘱里提名韩楚风为总裁候选人。但提名并不等于决议,因为还有两名副总裁也是当然的候选人。
韩楚风的好友丁元英的建议是,先退出,让那两个副总裁去争。
争,闹心;不争,不甘心。
这步“以退为进”,虽然冒险,但胜算更大。
当三人鼎力时,总有两人会联合起来对付第三个人。
韩楚风若不退出,很有可能成为那两人结盟后的牺牲品,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当一个位子,只有两个人去争的时候,势必会斗个你死我活。
两人不停内耗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集团利益受损。
而这,正是董事局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同时,也会让他们看清,谁才是真正做事的人。
韩楚风这时上位,才是众望所归。
《菜根谭》有云:“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
杨仪和魏延都非善茬,我作为军界新贵,若是与这两个老江湖争权夺利,胜算并不是很大。
自大将军府开府治事之后,我并没有大肆地选择拉帮结派,只是将原本派系中的将领官员叫过来一起干活而已。不结党,只干实事,这一点是让丞相是很满意、欣慰的。但也有坏处就是,比起搞情报工作的杨仪来,他的党羽还是有很多的。没准还能被封个侯,名叫“铁胆”。
我现在手里有三万人的部曲,汉中囤积的粮食并不多,很多都是要运往雍凉以及前线的。而汉中的粮草,一部分是来自汉中屯田,还有一部分是成都平原运送而来。
打下雍凉之后,丞相将汉中的铸币熔炉也给拆了,搬到了雍凉。铸币权只设置在成都和天水,主要是只掌管在蒋琬和诸葛亮本人手中。
我虽然任汉中太守,手里没有财权,仅有一半的粮权。就这点家底,三万士兵能死心塌地跟着自己兵谏夺权?
跟杨仪、魏延硬碰硬,没准,到最后率军投了魏,才是最好的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