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鸿不敢说话,只能点点头。
年轻人又问庆鸿,“那你觉得你儿壮壮疼吗?”
庆鸿还是只觉得是孩子之间的打闹,所以摇了摇头。
年轻人说“你今天受的疼痛,还不及你儿壮壮平时受到疼痛的半分。你觉得壮壮疼不?”
庆鸿想起了今天看见了壮壮身上的疤痕像一道利刃一样,刺痛他的心,他突然意识到,或许也不是突然,其实是早就知道壮壮其实很痛,有点懊恼。
“你给我听清楚”,年轻人揪着庆鸿的耳朵说道“孔子从来没说过,‘以心换心,以情换情:以德报怨,以善报恶。’别人问孔子以德报怨怎么样,孔子说的是‘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直是相当、对等的意思,而不是公平、公正、忘记仇恨的意思。你听懂了吗???请不要再随意曲解孔子的意思,我今天看在壮壮的面子上饶你一命。”
随后,年轻人又幽幽地对着庆鸿说道“如果你再曲解孔子的意思,把孔子逼急了从棺材里跳出来找你。”
这句话还真唬住了庆鸿,庆鸿仿佛真的看见孔子从棺材里拿着剑朝他挥舞的场景,他再也不敢妄加揣测古人的意思了。
梦屿和江宇哲早早趴在男厕所的窗户上嗑瓜子,他们早就听见孔子教训庆鸿了,但并没有上前阻止,他们觉得有必要让庆鸿尝尝被孔子教训的滋味,而且没想到孔子这么能骂人,骂人还不带脏字简直太厉害了。
梦屿和江宇哲刚到的时候,恰巧看见壮壮在角落里哭泣着,而一个身着古代服装的年轻人正和壮壮聊天,虽然听不到二人谈话的内容,却看到壮壮听完孔子的话后,露出了一个大大的微笑,孔子不愧是最牛掰的教育家很会哄小孩子开心。
庆鸿瑟缩在原地的时候,梦屿和江宇哲从男厕窗户上跳了下来。梦屿想着自己还真跟男厕有缘,短短几个月去了好几趟男厕。
孔子正因材施教呢,江宇哲将孔子的剑递过来。庆鸿更害怕了,这是要宰了他??
梦屿说道,“老师,你的佩剑。”孔子这才发现从地府跑出来找庆鸿时,确实有些心急了,佩剑都能忘记带。
把剑收好后孔子对二人说,“你们是来接我的吧?其实用不着这么麻烦,我料理完这个小兔崽子自会回去。”
庆鸿惊呆了,大气都不敢出。这是要料理他,哪国的料理??
江宇哲道“我们要保护你的安全。”
“走吧。”孔子风度翩翩的和江宇哲走在前面,又回头看着庆鸿道“记住我说的,不然真掀棺材板过来找你。”
庆鸿愣在原地连连发呆,他顶着菠萝一样的手回到了清风包间。
清风包间的门口,他的儿子壮壮在等他。
壮壮说道,“爸爸,你身体怎么样?没事吧?”
庆鸿摆了摆菠萝一样大的手。
壮壮有被吓到“爸爸,你这是过敏了??”
庆鸿看着壮壮关心自己,忍不住抱住了壮壮,“我不是一个好父亲。”
壮壮也轻轻抱住了庆鸿,说道“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庆鸿拍了拍儿子的背说道“好儿子!”
孔子在后面跟随着梦屿和江宇哲,听到壮壮的话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说得好,不过这句话也不是我说的,是我的学生子贡说的。”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庆鸿也曾是孔子的学生,也是他教书生涯中带的最差的一届学生,那一代的孔子身体虚弱,没当几年老师就驾鹤西去了。
而无论是哪一代孔子,其实都有在暗中默默的守护他的每一位学生。
送孔子去地府的时候,氛围很欢快,这次和以往不太一样,以前往地府输送的要不就是穷凶极恶的恶灵,要不就是没经验的灵魂,这孔子都是地府的老熟人了,也没什么好伤感的。
梦屿感觉到死去的记忆突然开始攻击她,她摇头晃脑的说道,“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对视后,都笑了,他们脸上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照亮了阴霾。
庆鸿第二天就带壮壮去了学校,办理了转学手续,父子间的关系仿佛比之前更亲近了一些。
庆鸿想了一晚上,竟然发现昨天用戒尺打他的人,正是他初中时的语文老师。孔子的棺材板掀没掀开他不知道,但语文老师的棺材板是真的掀开了,他见到了已故的老师。他依稀记得初中的语文老师因为生病很早就过世了,没想到语文老师这么多年还想着教育自己,他感受到语文老师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
壮壮转校后,与同学相处的很愉快,他的学习成绩本身就很优异,这边同学也都忙着学习,压根没时间去和他“闹着玩”。
壮壮还加入了老师安排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一共八人,虽然说是互帮互助,其实大家的实力相当,可以共同进步。除了学习,壮壮还有了新的爱好,可能是受自己父亲的影响,他特别喜欢研究古文,还代表学校参加了诗词大会,获了奖。
现在的壮壮明显比之前有了自信,同学们都尊敬的称他为庆师父,虚心的向他请教古文和古诗词,壮壮也讲的很认真,他讲起课像是一个真正的老师。
梦屿和江宇哲将孔子送回了地府,就连黑白无常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看着三人一起过来,两个小豆丁也不由自主的背诵起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梦屿看见两个小豆丁摇头晃脑的可爱极了,而且白无常头上的小揪揪还一动一动的特别有灵气的样子。
黑白无常背诵完才反应过来,在小辈面前背诵,他俩都觉得十分尴尬。唉,没办法,背诵古诗词,像是刻在骨子里的dNA。
梦屿看到了壮壮的未来,他会成为第二十八代孔子的大学导师,二人共同进步、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