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鬼眼农女团宠日常 > 第404话、单纯扶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些祈康安哪接触过呀,管家一提醒他立马就懵了。

以前他们村里这种送礼送来送去的事倒是常有,只是吧,都同族,说讲究挺讲究,比如祭祖与嫁娶和乔迁这样的大事,那都是有着一套已经类似于规则般的成套礼节,

按着做就好。

可要说不讲究,除前面那几件大事外,平日里因为着同族的原因,祖上多少都粘着亲呢,像是访亲或是走节礼、年礼这些,大多都只是走个心意。

这心意嘛,

自然就是能力以内且拿出去不心疼的东西。

祈康安在他屋内的博古架上瞧到的可以说每一样都不是凡品,

有前朝的瓷瓶,

前朝的画作,比他两拳头加起来还要大的玉佛等等。

这些哪样拿出来都不是用一个‘心意’二字能说得通的。

要按他们以前,人家送的东西主家觉得过于贵重,退回去便是,对方也不会说啥,一定要送也就是换个礼的事儿。

哪知这一套它在京里并不顶用。

塌几上摆着个小暖盆,暖盆内放着铁壶热着水,祈宝儿爬起来给自己倒了杯,双手捧着喝了几口。

“没事爹,这事儿交给祈管家就成,他晓得该怎么做。”

就刚刚出宫前,祈公公借着送她的名义特意告诉她:

太子除了住在宫里有东宫外,他在京中还有座太子府,而她府上现在的这位管家,在来郡主府之前,他是太子府上的仨内院大管事之一。

祈宝儿不管太子为么将自个府上的内院大管事送她一个,

反正她占了便宜就是,能当太子府内院大管事之一的人,那能是普通人?

至于说监视啥的,这点祈宝儿一点不担心。

她家有啥可监视的?

要钱没钱,要权没权,唯一拿得出手的就她这一身本事。可问题是,人那是谁啊,一国太子呢,未来的天子,能用的人岂是用个数能算得来的,难不成但凡有个有本事的都得送个内院大管事不成?

咱不能一碰到权贵给好处就尽往坏处去想,可能人家就单纯扶贫呢?

祈宝儿心大,不太爱去想太多有的没的,她嫌累得慌。

再加她感知力强,别人对她抱着是善是恶她只瞅一眼就能瞧出来,因此对管家很是放心。

她放心了,祈康安便也放心。

“成,闺女你这么说那爹就不管了。”

寻思了下他又觉得不妥,“不成,爹还是得晓得管家是怎么做,

现在这儿也算是闺女你的家,

将来这种你来我往的事儿指定少不了,爹不能总一头雾水,

还是得学学。”

祈宝儿听到这话差点一口热水喷出,抬头看着她爹有些一言难尽,张了张嘴还想说啥,终还是啥都没说。

算了,傻爹这会儿兴致正浓,她总不好说‘这些应该是后宅妇人该操心的’这种话,省得刺激到傻爹。

好在祈康安在这事儿上也没怎么注重,只转眼他就换了话题。

这会儿已经几近零时,父女俩没聊会儿便各自去休息。

因祈老头睡在了祈宝儿屋里,闺女年纪还小,而且这儿还是内外间的分着,外间的软塌是罗汉塌样式,足够宽大,几人横躺着睡都足够,祈康安索性晚上也和祈老头一块睡在软塌的另一边。

郡主府终于迎来了主人,一大早穿梭于府上各处的下人们各各脸上都扬着笑,就连修剪树枝的仆役都感觉今儿拿剪子的手特别有劲。

任何一个府坻,主子在,下人才有底气。何况昨天主子才刚进京,就从县主成了郡主。

来颁旨的人还是皇上身边的大内总管祈公公,且祈公公昨儿对他们主子的那亲切的态度他们可是全看得真真的。

外界传他们主子得皇上的宠,可那也仅是传言。

郡主府上的一个个下人其实都有点来头,俩嬷嬷一个同样是太子府上出来的人,一个是皇后宫里出来的人,仆役全是祈管家所带,丫环也都是精挑细选过。

这些人不是经过了严格的培训,就是曾经已经服侍过他人并且表现出众。

所以都知晓,传言这玩艺儿,听听也就罢了。

有时就是眼见,都不一定为实。

所以他们被调到郡主府来后,因为祈宝儿这个主子一直没出现过,又知道祈宝儿原只是个农家女,除了太子府过来的祈管家和任嬷嬷外,其它人有一个算一个,全对自个的未来心里没底。

就怕主子不好伺候。

农家女嘛,本能的便会让许多人将她们归到没学识没素养那一类去。

众所周知,祈宝儿的县主之名是因为救了太子。

怎么救的不重要,重点是她能得封并不是因为她本身有多高的学识,或是为朝廷为麒麟国做过什么,仅仅只是狗s的偏巧太子遇难时被她碰到。

这突然的得势,会不会就忘乎所以?

欺负他们这些下人倒还好,签了卖身契后命便是主子的,打骂这些他们心里都早有准备。

最怕的就是主子因为突然的得势而忘了自个是谁,要是一个不好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

虽说做下人的命都不是自己的,可又有谁不惜命?

一个个心里每天都七上八下的等啊等,被吊了两个多月,昨天那颗心才总算是落了地。

看到他们的主子是那么个精致到用言语都无法形容的小姑娘,再看到后面发生的一切···

老天爷可算是疼他们一回了!

祈宝儿和祈老头等人可不知道府上下人们的心路历程,吃过厨娘精心准备的早饭后,一家子再次乘上马车往街上出发。

人都到了京城,哪能不去街上凑凑年关扫货的这份热闹?

街上人是真多,热闹也是真热闹。

不过没有他们想象中那种人山人海、人头孱动,道路拥挤不通等这些现象出现。

京城道路四通八达,且哪怕是巷子都宽敞到足够两辆马车对行而过,主街更是几辆马车平行都不是问题。

还有着禁卫骑着马在路上巡逻,要遇着稍稍有些拥堵的,立刻就会有禁卫上前指挥。

内城是天子的脚心,里面住着不是皇亲贵胄就是达官贵人,商铺这些,不存在的。

出了内城后,外城四通八达的处处有商铺。

不过最为出名也是最多人去的,便是位于东街道的商街。

名字就是这么的直接且贴切,整条街直达到城门口,左右不是商铺就是酒楼客栈或是茶楼。

真正的古代商业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