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宝玉走到院子外面,几个跟贾政的小厮立马冲上来,拦腰就把他抱住了,一个个笑嘻嘻地说:
“今天多亏了我们,老爷才高兴,老太太还特地派人问了好几次呢,都是我们回话说老爷喜欢。
不然,老太太直接叫你进去,你哪有机会展示才华啊?
大家都夸你那些诗,比外面的强多了。
今天得了这么好的彩头,是不是该赏我们点啥?”
宝玉笑着挥手:“每人一吊钱!”
小厮们却摆摆手:“一吊钱谁没见过,不如把你那荷包赏给我们吧!”
话音未落,一个解荷包,一个拆扇囊,宝玉身上的配饰被一抢而空。
他们还催着:“快给老太太送上去吧!”
说着,就簇拥着宝玉往贾母那边去了。
贾母那边,早就让人来瞧了好几回了。
宝玉一到,奶娘丫鬟们也跟着,见宝玉没事,心里都乐开了花。
不一会儿,袭人端了茶来,发现宝玉身上的佩饰全没了,笑着打趣:
“这些没脸没皮的小子,又把你的宝贝搜刮走了。”
林黛玉一听,走过来一看,果然空空如也,转头对宝玉说:
“我给你的那个荷包也被他们顺走了?你以后再想让我给你做东西,门儿都没有!”
说完,气呼呼地回房,把宝玉拜托她做的香袋——才做了一半的——拿出来就剪。
宝玉一看这架势,知道不妙,赶紧追上去,可惜还是晚了一步,香袋已经被剪破了。
宝玉看着那个被破坏的香袋,心里那个气啊,那可是黛玉的心血啊。
他连忙解开衣领,从红袄里掏出黛玉送的荷包,递给她看:
“你看看,这是什么!我哪次把你的东西随便给人了?”
黛玉一看,荷包完好无损地被宝玉贴身藏着,心里又悔又愧,刚才真是冲动了。
宝玉见状,趁机逗她:
“你别剪了,我知道你懒得给我做东西,这荷包我还给你,行吧?”
说着,就把荷包扔给黛玉,转身就走。
黛玉更气了,眼泪说来就来,拿起荷包又要剪。
宝玉赶紧抢过来,笑道:
“好妹妹,饶了我吧!”
黛玉扔下剪刀,擦着眼泪说:
“你别跟我忽冷忽热的,要恼就彻底点。”
说完,上床背对着宝玉继续抹眼泪。
宝玉哪肯罢休,一个劲儿地“妹妹”长“妹妹”短地哄着。
这时,贾母那边找宝玉找得急,丫鬟们回话说宝玉在林姑娘房里。
贾母一听,乐了:“好,好,好!让他们姐弟俩好好玩玩吧。刚才他老子拘着他半天了,让他开心会儿。就是别让他们吵架,别伤了他。”
黛玉被宝玉缠得没办法,只好起身说:
“你再这样不让我清净,我就走了。”
说着就要往外走。
宝玉连忙跟上:“你去哪儿我就去哪儿。”
边说边把荷包戴上,黛玉伸手就要抢:
“你说不要的,现在又戴上,我都替你害臊!”
说完,“噗嗤”一声笑了。
宝玉趁机说:“好妹妹,明儿再给我做个香袋吧。”
黛玉故作傲娇:“那得看我心情。”
说着,两人笑着出了门,往王夫人房里去了,正巧宝钗也在那里。
现在王夫人那边简直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听说贾蔷已经从姑苏那边带回来十二个姑娘,还顺便请了老师,连舞台道具啥的也都搞定了。
这边厢,薛姨妈搬到了东北角一处清幽的宅子里,把梨香院腾了出来,好好修整了一番,打算让新请的老师们在那儿教这些姑娘们唱戏。
她又指派了几位家里老一辈的、曾经登台唱过戏的女人们,虽然现在都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但经验丰富,负责带队管理。
贾蔷呢,则被任命为大管家,专门负责这帮姑娘们的日常开销、银钱出入,还有所有物料的采购和账目管理。
接着,林之孝家的跑来汇报:
“搞定啦,咱们买的十个小尼姑、小道姑都到位了,连新做的二十套道袍也做好了。
还有位特别的,是个带发修行的小姑娘,苏州人,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之后。
她小时候体弱多病,家里人试了多少办法都不行,最后她自己入了佛门,身体才好了起来。
所以到现在还留着头发,今年刚十八岁,法号妙玉。
她父母都不在了,身边就俩老嬷嬷和一个小丫头照顾着。
这丫头文采不错,经文早就学透了,长得还特别标致。
听说长安城有观音菩萨的遗迹和贝叶经文的宝藏,去年就跟着师父上来了,现在住在西门外的牟尼院。
她师父算命特别准,可惜去年冬天去世了。
妙玉本想送师父回乡安葬,但师父临终前说,‘你这孩子不适合回乡,留在这儿静心修行,自有你的好果子吃’。
所以她就没回去。”
王夫人一听,不等林之孝家的说完,就急着说:
“既然这样,咱们干嘛不接她来家里住呢?”
林之孝家的回答:“我请过她了,可她说,‘侯门深似海,我怕你们用权势压我,我才不去呢。’”
王夫人笑了:“这丫头出身官宦,自然有点傲气,咱们下个正式帖子请她,不就得了?”
林之孝家的应声而去,安排人写请帖去了。
至于后来派车接人的事儿,咱们先按下不表,那是后续的事儿了。
这边刚安顿好,那边又有人喊凤姐去挑纱绫,说是工程上要用;还有人催她去开库房,收金银器皿。
王夫人和她的丫鬟们也是忙得团团转。
宝钗见状,提议说:“咱们就别在这儿添乱了,去找探春玩吧。”
于是,她和宝玉、黛玉一块儿,溜达到迎春她们的房间去了。
王夫人他们每天忙得跟陀螺似的,直到快十月底,总算搞定了一切:
账本一笔笔核对无误,古董文玩也摆得满满当当;连鸟雀都备齐了,仙鹤、孔雀,还有鹿兔鸡鹅,全养在园子里,增添了不少生气。
贾蔷那边也是热闹,二十出杂戏都排练好了,小尼姑道姑们也都学会了念经。
贾政这才松了口气,拉着贾母他们逛园子,挑挑毛病,添添彩头,确保万无一失。
挑了个黄道吉日,上书皇帝,请求让贾妃回家省亲。
嘿,皇上还真准了,定在下年正月十五。
这下贾府更忙了,连过年都顾不上好好过。
转眼间,元宵节就快到了。
从正月初八开始,太监们就忙着踩点,规划贾妃的行程:哪儿换衣服,哪儿休息,哪儿吃饭,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还有一堆管事的太监,带着小喽啰们,设置关卡,指挥贾府人怎么迎送,怎么行礼,规矩多得能绕晕人。
外面呢,工部官员和兵备道也出动了,清扫街道,驱赶闲杂人等。
贾赦他们也没闲着,忙着张罗花灯烟火,到十四号晚上,一切准备就绪,全家人都兴奋得睡不着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