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婚期定下来之后,张二发来找杨玉的次数明显增多了不少。
他时常来帮忙,有时候会上山砍柴,或者挑水,甚至还会跟着大哥杨义一起去放牛。随着时间推移,大哥杨义对张二发的印象越来越好。
每次张二发来的时候,他都会给小妹杨素带上一些糖果,于是小妹杨素对这个张大哥也是越来越喜欢。
不过,家里唯一对张二发态度不冷不热的就是杨明了。在他心里,始终瞧不起张二发,总觉得他只是个徒有外表的人。但由于姐姐杨玉喜欢张二发,杨明也不好再表达出自己的看法。也许是因为读书的缘故,杨明看待人和事物的眼光比别人更锐利一些吧。
半年后,到了结婚的日子。这一天,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杨玉面带红妆,一身红衣,头盖盖头,在杨父杨母含泪的搀扶下,缓缓地上了新婚马车。
大哥杨义静静地站在车队后面,他的表情充满了忧郁和不舍。他一直默默地注视着妹妹,心中有千言万语想要倾诉,但始终未能鼓足勇气走上前去道一声别。
他害怕自己会忍不住掉下眼泪,尽管平时与妹妹交流不多,但他深知妹妹对家庭的付出。他希望妹妹能有一个好归属,然而想到从此以后将与妹妹天各一方,再也不能为她庇护一二,他的心就像被揪住一般疼痛。
杨明站在车队前方,欲言又止,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他想对杨玉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杨明对杨玉的感情非常特殊,犹如母爱般深沉而温暖。或许正是因为这份深厚的情感,让他无法抑制内心的不舍之情,泪水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杨素自幼备受宠爱,性格开朗活泼,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此时,她早已哭得泪流满面,紧紧拉住杨玉的手不肯松开。
杨玉想过不舍的一刻,可是真到了这一刻,才感觉到是那么的难受,甚至都想要不然不嫁了吧。有对未来生活的恐慌,对至亲的依恋和不舍。 可现实来不及她多想,总是要离别的,杨玉带着不舍随着队伍渐渐消失在亲人的视线里。这一去,所有的艰辛只能一个人扛,家人再也不能为她庇护了。她也不知道前面等着自己的是归属还是囚笼。
一个小时后,迎亲队伍到了张二发的村子,村子口已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在一阵呼唤声中,杨玉在张二发的搀扶下缓缓地走出马车。他们在众人的注视下行过跪拜之礼,然后在乡邻们的簇拥和祝福声中被送入了婚房。
杨玉静静地坐在简陋的婚房内,聆听着外面传来的陌生声音,感受着周围陌生的环境。这将是她未来半生生活的地方,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滋味。但想到这里有她喜欢的人,她又感到一丝安慰。
外面的气氛异常热烈,人们欢声笑语,而杨玉则安静地坐在婚房里等待着新郎的到来。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夜幕渐渐降临,宾客们逐渐散去,院子里也恢复了宁静。
终于,到了深夜时分,婚房门轻轻地打开了,张二发带着些许醉意,兴奋地走进了房间。
随着屋里熄灭了灯火,帷帐缓缓落下,夜静了下来,一切似乎尘埃落定。
自从杨玉出嫁之后,家里的家务活都开始由杨素做了,可一直被宠爱着长大,没有做过什么事,杨素做起来总是有些吃力,不是给饭做半熟,就是切的菜一团一团的。柴火也烧的乱七八糟,还弄花了一张脸,每次等杨父杨母大哥回来吃饭的时候,都是哭兮兮的一张脸。大家都不忍心责怪她,后面便由杨母主厨,杨素帮厨,外面的活就完全落在杨父和大哥杨义身上。
杨玉嫁过来之后,才发现张二发家到底是有多穷。张二发家里排老二,因为老大早夭,其实相当于大哥的存在,下面兄弟五个,大家都挤在一个屋檐里生活。
家里三间房,一间张父张母,一间他们的婚房,另外一间五个弟弟暂时挤一间。每个房间都只有简单的一张床,一张桌子。
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一个厨房,里面就三口锅,简单的橱柜,院子里养了几只鸡鸭,猪舍里两头猪。看着家徒四壁的家,这么多拥挤的人,杨玉第一次开始迷茫了,她想自己是不是选错了,未来充满了恐慌。
可是生活不等她的迷茫,张母一大早就叫起了杨玉,给她交待着家里的事项,每天需要做的事,然后又叫来五个弟弟来问候了一下,言外之意,以后这个家,要多担待些,做为家里的二嫂,也相当于长嫂的存在。
后面又拉着杨玉说了好些话,杨玉算是明白了,原来张二发急着娶老婆,是想有人替他分担一下家里,照顾兄弟。也是听人说杨玉的能干,才专程去找杨父喝酒,就有了后面的亲事。
她就是说,为什么杨二发不再热情了,也不再对她温柔了,语气也不和善,偶尔还会命令自己,经常莫名其妙给她脸色,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她还来不及消化,连唯一熟悉的人也开始冷漠,她来不及探究一二,只能默默承受。
原来他还不懂为什么,现在似乎懂了,原来一开始就是带着目的,原来一开始就没有喜欢,都是伪装,可自己却真的动心了。
现如今,婚也结了,一切尘埃落定了,他也不想违心再装了,似乎笃定她丢不起那个脸,也是那个年代,结婚就是一辈子,结了婚,再也回不去了,哪里有一句老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娘家回不去了,只能耗在这里,因为那时还没有离婚的这个意识,那里没有离婚,只有结婚。所以后面才会有人说婚姻是坟墓的吧。
她为了一时的心动,一时的脑热,赌上了一辈子,后悔也终究没有逃离婚姻,困在了婚姻的牢笼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