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四合院:坏我名声?直接造谣! > 第245章 一箭多星?这不可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5章 一箭多星?这不可能

李卫东站在巨大的会议室里,灯光将他神情专注的脸庞映衬得更加深邃。

他的身后,大屏幕上显示着刚刚成功发射的洲际巡航导弹轨迹,尚未散去的胜利喜悦在空气中弥漫。

但此刻,他的眼中充满了更深的坚定与谋划。

“各位,洲际巡航导弹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李卫东语气沉稳,但每个字都如同重锤一般敲击着在场每个人的神经。他的手指轻轻在大屏幕上划过,屏幕上瞬间切换到了一张全新的发射计划表。“接下来,我们要继续推进卫星计划。”

众人的目光随即集中在屏幕上,他们看到的是一个详细的卫星发射计划: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和气象卫星,每一个卫星的发射时间与任务都标注得清清楚楚。然而,就在他们以为这已经是极限的时候,李卫东的声音突然变得更加低沉,却充满了力量。

“但这还不够。”李卫东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张面孔,最后才缓缓道出他的大胆设想:“我要进行一箭多星。”

空气仿佛在这一瞬间凝固,所有人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会议室内,灯光依旧亮着,可是每个人的目光却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牢牢吸引住了。那些原本还在为洲际导弹成功而兴奋的工程师们,突然间全都愣住了。他们的表情从最初的惊讶逐渐转变为不可思议,最后变成了彻底的震撼。

“什么?一箭多星?”刘国华瞪大了眼睛,忍不住站起身来。他是李卫东最亲密的战友之一,也是参与洲际导弹研发的核心工程师,但即便如此,听到这个设想时,他仍然感到震惊不已。因为在他的认知里,当前的技术根本无法支持这种级别的发射任务。

“李主任,您是说……要在同一次发射中,发射多颗卫星?”一位负责导航卫星研发的工程师声音都有些发颤,他几乎是结结巴巴地问出这个问题,眼睛里写满了难以置信。

李卫东微微一笑,点了点头,仿佛眼前这一幕就在他预料之中。他的目光依旧冷静而坚定,仿佛这些挑战根本不足为惧。

“没错,一箭多星。”李卫东的声音如磐石般沉稳,带着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自信,“我们已经成功发射了洲际巡航导弹,证明了我们的火箭技术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现在,我们要利用这一技术,在单次发射中将多颗卫星送入不同的轨道。”

会议室内一片死寂,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生怕错过李卫东接下来的每一个字。他们的脑海中飞速运转,试图理解这个听上去几乎是天方夜谭的计划。可越是思考,越是感觉到其中的困难和不可思议。

“李主任,这……这怎么可能?”终于,一位年轻的工程师忍不住问道,他的脸色因为过度震惊而变得苍白,“我们现在的火箭技术虽然有所突破,但要在一次发射中精确分离多颗卫星,这……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确实很难,”李卫东点了点头,语气中并没有丝毫的责怪,反而带着一种鼓励的意味,“但这并不是不可能的任务。我们要做到的是在火箭升空后,通过自旋式卫星发射技术,将多颗卫星依次送入不同的轨道。”

“自旋式发射?”刘国华瞪大眼睛,他身边的几位资深工程师也是一脸茫然。

李卫东微微一笑,知道自己即将掀起的又是一场头脑风暴。他轻轻按下了桌旁的遥控器,屏幕上随即出现了一张复杂的技术图纸。图纸上详细描绘了火箭的内部结构,以及卫星如何在进入预定轨道后,通过自旋式发射进行分离的过程。

“自旋式发射技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火箭在进入预定轨道后,以高速自旋的方式,将不同的卫星按照预定的顺序依次释放出去。”李卫东边说边在图纸上指点,“这种技术的关键在于火箭的自旋速度、姿态控制系统以及卫星分离的精准度。每一个细节都必须精确到毫厘,否则整项任务将功亏一篑。”

会议室内顿时一片哗然,所有工程师们的脸上都写满了震撼与不安。他们的眼睛死死盯住那张技术图纸,似乎想从中找出一点熟悉的东西,可越是看,越是觉得这个想法简直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这……这技术难度太大了,”一位负责姿态控制系统的工程师皱着眉头说道,语气中透着浓浓的担忧,“火箭的自旋速度必须非常精准,否则卫星分离的轨道会严重偏离预定轨道。而且……我们现在对多颗卫星的分离技术还没有完全掌握,这种情况下贸然进行发射,风险太大了。”

“是的,李主任,”另一位工程师也附和道,脸上满是焦虑,“而且我们还要面对卫星之间的干扰问题,如何确保每颗卫星在分离后不影响彼此的运行轨道,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面对工程师们的质疑,李卫东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耐烦。他依旧保持着那副冷静自信的神态,仿佛这些问题早就在他的预料之中。

“我理解大家的担忧,”李卫东微微颔首,语气依旧平和,“但请大家相信,我们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首先,关于火箭自旋的精准控制,我们已经在洲际导弹的研发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次,我们可以采用分离装置的二次点火技术,确保每颗卫星在分离后,都能进入精确的轨道。”

他顿了顿,目光越发坚定,继续说道:“至于卫星之间的干扰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卫星的发射顺序和分离角度来解决。每颗卫星的分离时间间隔将精确计算,确保不会发生任何碰撞或干扰。”

听到这里,会议室内的工程师们渐渐安静下来。他们的面孔依旧写满了复杂的情绪,但李卫东的解答显然让他们开始重新思考这个计划的可行性。

刘国华也不再质疑,他站在李卫东的身旁,仔细盯着那张技术图纸,眼中逐渐闪现出一丝认可。他知道,李卫东绝不会提出一个不切实际的计划,更不会让大家冒无谓的风险。

“李主任,我明白了,”刘国华突然开口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钦佩,“自旋式卫星发射技术的确可以解决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虽然难度极高,但如果能够成功,我们将彻底改变整个卫星发射领域的格局。”

李卫东微微一笑,点了点头,“没错,正是如此。我们不仅要让炎国在洲际导弹技术上领先,还要在卫星发射技术上走在世界的前列。”

“但这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位年长的工程师缓缓说道,脸色凝重,“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进行测试和调整。”

“时间我们有,至于资源,”李卫东沉声说道,“我会全力争取,确保大家能够完成这个任务。”

会议室内的气氛逐渐变得凝重而充满斗志,工程师们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尽管他们知道前方的路依然充满荆棘,但在李卫东的领导下,他们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我们可以从侦察卫星开始,”李卫东继续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鼓舞,“通过小规模的实验验证我们的技术方案,然后逐步扩大到通信卫星和导航卫星。”

“明白了,李主任,”刘国华坚定地说道,他的目光中闪烁着决心,“我们会全力以赴,确保这个计划顺利进行。”

“很好,”李卫东点了点头,满意地环顾四周,“那么,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全新的工作模式。接下来,我们要不分昼夜地攻克每一个技术难关,确保一箭多星的计划能够按时完成。”

话音刚落,会议室内便响起了一片坚定的回应声。工程师们纷纷站起身来,目光中充满了斗志与期待。他们知道,李卫东带领他们走上的这条道路,虽然艰难险阻重重,但却是通往科技巅峰的必经之路。

……

随着会议的结束,李卫东迅速带领团队进入了紧张的研发阶段。他们的任务不仅是制造出各种类型的卫星,还要将这些卫星与火箭完美结合,以确保一箭多星计划的成功。

在实验室里,李卫东和他的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着。首先,他们集中精力研发出了一颗侦察卫星。这颗卫星采用了最先进的光学成像技术,能够在高空中对地面进行精确的监控。李卫东亲自参与了卫星的设计和测试,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与验证。

“推进系统的设计必须更加轻巧,但又要保证足够的推力,”李卫东一边在图纸上勾画着,一边对身边的工程师说道,“这颗卫星的重量控制在500公斤左右,不能再多了。”

“李主任,太阳能电池板的展开系统已经完成了初步设计,”一位年轻的工程师小心翼翼地递上一份图纸,“您看这样是否合适?”

李卫东接过图纸,仔细看了看,点了点头:“设计思路很好,不过在展开的角度上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确保它在进入轨道后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太阳能。”

工程师们不断调整着设计方案,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卫星性能的细节。每一次的修改和优化,都是为了确保这颗卫星能够在发射时,达到最佳状态。

与此同时,另一组工程师正在为卫星的姿态控制系统而忙碌。他们需要确保这颗卫星能够在进入轨道后,保持稳定的姿态,以便顺利完成侦察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