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几人带着借来的粮食,推着推车缓缓往外走。萧晴趁机向韩会计问了下大队长住哪里,看到韩会计那种“我知道你想干嘛”的眼神,萧晴便说自己想明天去镇上,找大队长开介绍信,如果现在会计叔能给开也行。

韩会计迅速收回目光,说明天一早来大队部就行,支书和大队长都在,萧晴道谢后,又问了去哪里能买到或者换到坐柜,韩会计表示对面代销点就可以。

原来这个地方是平原地区,人口密度比较大,且这个大队里面还有个副业队,目前副业队里面有个面粉厂。

村里还有一片果园,还开了养猪场,种种迹象都表明这个村里还是相对富裕的,萧晴想,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后来这里变成附近最穷的村子。

人多了,需求自然就大了。人们手上有钱了,需求就会相应的增加了,就会增加消费需求。所以对于一些常用的商品,去镇上供销社买不是很方便,耽误上工。于是,村干部们就给这个大队申请了代销点。

一些常用的商品这里都可以买到,代销点隶属于镇上供销社的下级单位,里面的两个售货员每个月也有15块钱的工资,和一些相应的票据。

当然也是因为人口多,所以也同样申请了卫生室,这里叫药铺。因为里面都是赤脚医生,药也都是一些从镇上卫生院取回来的西药。

这个年头,稍微好一点的中医都不敢轻易出头,所以尽管这些赤脚医生也学习了一些中药知识,但是号脉开方都还处于未出师的状态。因此,这里也就治个感冒发烧,头疼脑热的小毛病。

于是路过代销点的时候,萧晴表示正好有车,想去代销点看看,买一些需要的家具和个人物品,买不全的明天再去镇上。

几个人也想买一些需要用的家具,于是就一块儿去了代销点。

萧晴想买一个坐柜,还有筐和簸箕之类的家伙,其他三个人觉得自己也需要,于是决定先进去看看。

代销点是两个人负责,轮班制,今天是王小虎,一笑有两个小虎牙,脸上挂着笑跟他们打招呼:“韩知青过来了,这几个是新来的知青吧,需要什么?”

韩知青笑着搭话:“是呀,这几个是新来的,林峰林知青、楚煦楚知青、萧晴萧知青和任巧英任知青,今天刚到,才从大队部借粮食出来,正好看看买点家伙什儿。”

萧晴选了一个带荷叶,可以上锁的坐柜,盖上盖既可以放东西,又可以坐人。还买了一个带锁的木头的小柜,六十长,五十宽,六十高,放到炕上可以当桌子,也可以放小零碎。

又看到大铝盆本来想买一个,可人家要工业券,萧晴想了想还是算了。就买了一大一小两个木盆,一个洗衣服一个洗澡。看到有小板凳,萧晴想平时吃饭或者开大会的时候估计会用到,也买了一个。

后面看到还有炕席,也要了两个单人炕席,打算一个铺炕上,一个盯到墙上,自己靠着墙睡觉,免得弄一脸土,还买了一个扫炕的笤帚。

本来都要走了,突然看到草帽。这里的草帽都是用麦秆掐成辫子,然后一圈一圈缝起来的,外观就是麦秆的黄色。这个下地是一定要带的,不然脸会晒到多黑就不难想象了,所以赶快拿上了一个合适的草帽。

回去路上因为有粮食和家具,没有空车那么好推了,所以两个男知青拉着推车,两个女知青再后面推着,韩知青只是在前面带路,路过一片广场的时候,看到很多老太太和大娘们聚在一起干活。

有的面前放着一个纺车,一只手摇着纺车,一只手拿着一个长条的棉花穗子,手像是一只上下翩飞的蝴蝶,时高时低的一直在来回伸缩,然后很快一个棉花穗子就变成线缠在纺线锤上了。技术那是相当娴熟。

还有的大妈在用拐子拐线,手握着工字的中间一竖,把一个个的线团绕着一个工字型的木质拐子上下的两横,左上右下的来回缠绕,一会儿就把一个线团缠成了一个捆线圈。

当然也有纳鞋底的,一手拿着千层底的鞋底,一手用锥子先扎过去,然后顺着锥子扎的眼儿把穿好线的针扎过去,再用手或者用钳子把出来,把老长的一根线拽出来,发出绳子摩擦的声音。

这个县的县城里面有个织布厂,这个县城也以盛产布匹闻名,所以附近的人们也大都会织布,要么把纺好的线交到公社,要么织好了布交到公社换工分或者钱票。

因此,这附近村子里的人家家户户几乎都会纺线,每天白天下地回来中午休息的时间,或者晚上吃完晚饭,这些空闲的时间,妇女们都舍不得休息,争分夺秒的纺线。

村里也种了许多棉花,除了上交到公社的,每年每家也能分一些,家里的妇人们每年除了给大队纺线,自己家也会纺线织布。

虽然这种自己织出来的老粗布,做衣服不太合适,但是总比没有衣服穿好吧,而且还可以用在做床单、做被里之类的。

广场上的大妈们看到一行几人路过,都交头接耳的议论起来了,因为有纺车的声音,所以大妈们自认为小声,其实大家都能听见。

村里的婶子大娘们说话向来都大大咧咧,口无遮拦的。看到韩知青带路走在前面,就知道他们是新来的知青,于是说话也没太大顾忌,甚至还有的站起来对他们几个指指点点。

“你看,又新来了几个知青呀,跟上午那几个没什么区别吗?”

“是呀,这俩小子身板还行,不知道会不会干庄稼活。”

“可不是吗,城里的小子和妮子也不全都白白嫩嫩的呢,你瞅那个女的,又矮又挫还黑,屁股还没二两肉。”

“就是就是,没上午那个好看,上午那个又白又嫩,那奶子...哎呦,真是臊死人,也不勒上点,不过以后孩子肯定不缺吃。”

萧晴目不斜视。

任巧英气的跺脚。

他们前面的林峰和楚煦他们两个人却是,偷偷往后瞄了了一眼她们俩,脸色瞬间变得爆红。

“你看旁边这个女知青,还有上午的那两个,一看就是家里条件不错的,也不知道她家怎么舍得送来咱们这干活。”一个大妈看来面带和善,是个好脾气的。

“你瞅瞅这个黑矬子,跟上午那个麻杆儿似的妮子,这俩一看就不行,又黑又瘦,浑身没肉,瘦的跟小鸡子似的。这身材跟平板三轮安俩螺丝似的,没啥看头。”另一个面相刻薄的大妈又说。

“这俩小子可以呀,高高壮壮的,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干活。看着拉车还是挺有劲的。“

林峰和楚煦脸更红了,可能没有见过这种场面,不由自主的加快了脚步,走出老远还听到大妈们的议论声。

韩知青笑笑,安慰道:“别介意她们就是爱八卦,也没什么坏心,时间久了就好了,我来了一年多了,跟这个村子里的人处的还行。”

一路上走来除了那个广场,几乎看不到人影,这个时间大家都没有下工,村里没有闲逛的人。

到了知青点,几个人帮女知青把柜子放到屋里,然后把自己的柜子也放好,粮食先放到院子了,韩知青说先自己收着,每天早晨做饭前吃多少拿出来多少就行,一天一拿。于是萧晴把粮食拎进屋子,准备先放到坐柜里。

林峰和楚煦没有让两个女知青帮忙,两人去还了推车。

萧晴趁机把柜子擦干净,然后把厚衣服之类的大件行李整理出来,整齐的放到坐柜里,小的牙刷、牙膏、肥皂、头绳、梳子这类的放到小柜子里,放到自己床铺旁边靠墙的位置。

然后找韩知青借了工具,把炕席牢牢的盯到墙上,最主要的是这里需要装蚊帐,不然蚊子太多,还好萧父有一个单人的蚊帐,萧晴带来了,在墙上着了合适的地方盯上钉子,拉了两个绳子,把蚊帐挂好了。

因为知青点只有一个厨房,之前人少大家都是合在一起吃饭。现在人多了,就分一下组,是不是合在一起吃饭,萧晴暂时不想出头,所以想先看看再说。

她原本还想去大队长家确认一下看看是不是自己的爷爷,但是考虑到自己是初来乍到,还是先不要太着急了,都已经到了这里,离见面还远吗?

其实,这只是她自我安慰罢了,因为她自己心里没有底,怕见到后失望,所以内心既想马上找过去,又害怕是自己不能接受的结果,总是有点自欺欺人。

萧晴收拾好东西后,跟任巧英打了个招呼,就躺到炕上休息了。这几天又是坐火车又走路过来,又是去借粮食买东西,收拾行李,路上自己还又受伤被挟持......这会儿闲下来感觉精疲力尽。

萧晴是在一阵儿嘈杂声中悠悠转醒的,睡梦中她感觉有人在自己旁边走来走去,还有窃窃私语的声音。她睁开眼睛,才发现原来同屋里的其她三个女知青已经回来了。

其中一个身材姣好,脸白红润,看起来开朗的女生扭过头来,说:“你醒啦,正好吃晚饭了,起来洗漱一下醒醒神吧。”

萧晴道了一声谢,说:“我是萧晴。”

“我叫王巧丽。”那个女生一边说一边拿上饭盒:“你快起来吧,我先过去。”

萧晴起身,用自己的脸盆洗了下手,拿上自己饭盒,走到外面。大家已经坐好了,两个矮方桌,一桌是男知青,一桌女知青,因为天气炎热的原因,目前大家在院子吃饭。

萧晴看到女生那边有个空,就拿上自己新买的小板凳坐了过去。晚饭很简单,一人一碗玉米糊糊,一个饼子。为了欢迎新知青,菜多做了一个,一盘青菜看不出来是炒过还是凉拌的,还有一盘豆角这个看的出来是凉拌的,还有一个小葱拌豆腐。

等萧晴坐下,大家都拿好分给自己的饭。

韩知青站起来说:“大家都齐了,正好做下自我介绍。因为你们今天的粮食还没有去磨成面,所以晚饭都粮食先从我们老知青这里出了,等你们磨好了,记得还给大家就可以了。”

随后,他又说:“就由我先开始,我是韩明智,二十岁,来自本省的。”

他旁边的那个五大三粗的壮小伙站起来说:“我叫李大发,也是二十岁,同样是本省的。”

“我是王桂军,二十二岁,津市的。”穿着蓝色衬衣的细高挑自我介绍道。

“王德发,十九岁,本省人。”穿着洗的发白,打着几个补丁的小矮个站起来。

林峰站起来说:“我是林峰,十九岁。我身边的是楚煦,二十岁,我们都是湖省的。”

女知青这边,王巧丽首先介绍:“我叫王巧丽,十八岁,是本省人。”

她旁边的瘦麻杆站起来,小声说:“我...我叫李盼娣,十九岁,也是本省的。”

接着是一个高个女生,钱翠翠二十岁,来自津市的。

接着任巧英站起来,神情中带着高傲,也不知道她想什么,有什么可傲的,“我叫任巧英,十八岁,跟林峰他们一样是湖省的,对了,还有萧晴。”

萧晴脸上没有什么表情,等了这么久,这饭什么时候才能吃上呀,看到任巧英开口,就站起来接话:“对,我是萧晴,来自湖省,今年十七岁。”

大家都介绍完,立马有人说:“饿死了,还是先吃饭吧,外面这么多蚊子,吃完早点休息,明天还要上工呢。”

于是大家都不再说话,闷头努力的吃饭,玉米糊糊还行,至少是流食,这个饼子也不知道他们怎么蒸的,死硬死硬的,咬一口都费劲,不光拉嗓子,还咽不下去,噎得人嗓子眼生疼。

萧晴瞅着其她几个人也都抻着脖子硬噎,所以也没有吭声,把饼子泡到糊糊里面,好歹能咽进去了,心想,这个伙食,天天这么吃,这可怎么是好呀。

那边任巧英想发火,但看到大家都没有说话,一边用筷子使劲戳,一边把饭盒的声音弄的老大,其他几个人也不理她。

于是大家都开始闭眼闷头吃饭,无暇他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