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有没有听过这么一个说法,普通商品减产10%。一般意味着这个普通商品会涨价10%。”

“但是,粮食减产10%,就意味着粮食价格要上涨到世界上10%的人买不起,饿死为止。”

“这是粮食的绝对刚需属性,导致了他和其他商品完全不同的一面。”

“06年,因为世界气候异常导致了粮食减产。实际产量只比理论最低供应量少了不到0.2%。”

“结果呢,国际小麦价格飙涨了340%。而这0.2%的人口损失。由非洲国家承担了。”

“19世纪初完全依靠土豆作为口粮的爱尔兰,遭遇了大面积土豆疫病,25%的土豆绝收。结果就是最终爱尔兰全国30%的人口饿死。”

“大明崇祯年间。中原连续十年大旱。年均降水量骤降47%。产粮大省豫省,那个时候完全绝收。”

“灾民在吃完树皮后甚至出现了易子而食的现象。史料记载,当时十室九空,千里荒芜人烟。”

“闯王李自成就是在这个时候,因为驿站被裁撤而失业,所以选择了造反。”

“民以食为天,一但没有饭吃,那就要出大问题。所以我们自古以来就有这么一句老话,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大明时空节点。

应天府故宫。

广场上众人兴致勃勃的讨论着新的军事战法时,天幕被重新点亮。

因为没有出现标题,所以众人并不清楚这期视频说的是什么。

“莫非讲的是商业?商品减产会导致价格攀升,这是很正常的道理,但似乎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数目吧?”

李善长有些不解,因为市场供不应求的话,价格决定权要取决于这个商品是不是必需品。

改革这么久了,这点市场经济的问题他还是有一点心得的。

“或许这是后世经济学研究出的普遍性的观点吧。”

朱标回答了一句,最近他对这种学术性的研究有了一些想法,正准备组织人对所有的问题归纳总结,看能不能研究出一些规律来指导各个行业的生产发展。

“粮食的减产?这期难道又是说农业的问题?”

朱元璋疑惑出声,农业可是他最重视的大问题,粮食减产那就有人要饿死啊。

“不过,确实就有这么夸张,肯定会要涨价到很多的人买不起。”

李善长当然清楚这些粮商的本质。

对于粮食,在场的所有人都很重视这个问题,他们之间很多人也见过买不起粮而饿死人的画面。

“现在谁要在灾荒年想靠着粮食发国难财,朕会让他血本无归,家破人亡。”

朱元璋恨声说道。

他自己的长辈就有活生生饿死的例子,所以对这样的事绝对零容忍。

而且目前大明的储备粮食可以说是历史上都绝无仅有的。

自改革之后,农业方面的新技术使用,以及简单的钾肥和磷肥普及,粮食产量增加了不少。

而且朱棣从南洋一船一船的运粮食回来,所以他当下就是手里有粮,心里才不慌。

“这应该就是涉及到了这些经济学的理论了。”

朱标看着粮食是刚性需求的词语,脑子里就开始琢磨安排人搞专门的理论研究的事。

“搞这些理论能预测到后果,像天幕所说的一样。但最终就难以预测到人心。”

朱元璋看到小麦涨幅340%后,叹了一口气说道。

“这里说到咱大明了。竟然连续十年大旱?”

李善长不敢置信的看着天幕,脑子里想到了千里无鸡鸣的画面。

“这得饿死多少人啊。所以储备粮这一块绝对不能出任何差错。”

朱元璋此刻已经想着要将储备粮写进法律里,朝廷无论如何都要保障未来应对灾害的存粮。

“豫省都绝收,可想而知整个中原地区都可能颗粒无收。”

朱标不禁为这种场面而产生了恐惧。由此他想到了为什么大明会在这里亡国。

“内忧外患,这孩子着实是吃了苦头。”

朱元璋脑子里浮现出了以往看过的大明末年的画面,也想到了崇祯上吊的画面。

一时间,所有人又有些沉默了。

“爹,储备粮的制度要一直保持下去,并且规模还要扩大。既然未来会有这样的大灾害,咱们如今知道了,怎么可能不做一些防备。”

朱标当下就想着如果有储备粮的话,绝不至于落到那个场面。

“朕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准备加几条法律,任何人打了储备粮的主意,一定要诛九族。”

朱元璋觉得不狠就不能起到震慑的作用。只要想象未来会饿死多少人,他就禁不住的打寒颤。

但这是远在200多年以后的事,他们如今的动作有没有效果就难说了。

“这事确实容不得半点差池,即便不说这么远的未来,咱们本身也该有大规模的储备制度。毕竟对外的战争一时半会也不会停止。”

战争也是吃粮的大头,世界这么大,大明怎么可能打下西域就马放南山?

所以胡惟庸也是赞成加大粮食储备的事。

其他人当然不可能出言反对,毕竟哪个华夏人对于饿死人的事不揪心?

只要想想后世那么发达都要储备这么多的存粮就知道,这事绝对是没有商量的余地。

天幕继续播放。

“根据华夏粮食安全白皮书透露,即使按照每人每天一公斤主粮的消耗量,华夏单是中央的粮食储备量就可以维持一年九个月的全民消耗。”

“这还没有算上地方性的自主粮食储备。所以说,华夏对待粮食安全方面,哪怕是放眼全球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尤其是在囤积粮食的问题上,有近似于疯狂的一种偏执。为什么我们如此重视囤粮呢?就是因为历史上出现了太多的饥荒。”

“为什么我们出现过那么多次计划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如今被西方妖魔化的一个因素气温。”

“历史上的华夏,实际上气温并不是一路走高的,相反,华夏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和低温做残酷斗争。”

“华夏历史上一共经历了四次小冰河时期,以及相对应的回暖周期。”

“商朝末年。就是第一次小冰河时期。剧烈的降温把豫省直接从亚热带气候变成了温带。”

“气温下降最直接的结果就是降雨量不断的减少。雨水的不足直接又导致粮食连年欠收。”

“商朝就是这样在历史上有记载的严重饥荒中走向了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