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这场战争早有定论。
但完全置身事外是不可能的。
因为一旦开战,战争随时可能再次升级为世界大战。
花国是不可能完全不受影响的。
“三洲防御同盟的其他国家对战争的态度如何?”张浩问道。
毛子和汉斯一战能打到什么程度,最终还是要看三洲防御同盟的其他成员的承受能力。
如果他们无法接受战争带来的损失,这场战争很可能再次虎头蛇尾。
“欧陆各国目前还不知道汉斯手里握着蘑菇,所以态度比较消极。”三好道,“目前来说,整个三洲防御同盟都是在被画家推着走。”
“但如果画家不顾一切,一开战就投入大批蘑菇,其他国家的态度会立刻转变,到时,我们的那个邻居可能会被肢解掉。”
张浩摇头道,“画家不会那么傻,上来就放大招,他很清楚大量使用蘑菇的后果。”
“我还是那句话,毛子和鬼子不同,蘑菇只能作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而不会成为逼迫他们投降的主要战争手段。”
其实在总部,只有一好比较认同张浩的想法,三好等人则更倾向于毛子会被汉斯一波带走。
这倒不是其他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而是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
张浩和一好是站在毛子的角度看问题的。
毛子的地盘实在太大了,只要他们内部还有一定的组织力,汉斯就不可能一下击败他们。
战略纵深、人口分布、自然气候,都是毛子的护身符。
即便画家脑子发懵,一上来就搞掉毛子所有的重要城市和工业区,可最终要完成肢解和分食靠的还是常规的军事力量。
以毛子的韧性和地理环境,汉斯和三洲防御同盟很快会陷入无穷无尽的游击战和治安战当中,重演二战之初的战况。
想要完全消灭掉毛子,只能从根子上把毛子彻底打服气。
这还是客观方面的因素,主观上或是说意识形态领域的战争会更加的复杂和艰难。
花国可以彻底灭掉鬼子,那是因为鬼子搞的那套东西没什么市场,随便一个欧陆列强都能取代他们。
日不落和米国佬的灭亡也是差不多的道理,能替代两国的国家多的是,不差他们两家。
而毛子的立国之本却是生命力很强的一种意识形态,人可以被物理消灭,但思想和意识不会。
除非画家能把毛子上亿的人口全部消灭,并从全世界消灭毛子崛起带来的意识形态。
显然,画家做不到,三洲防御同盟也做不到。
因为还有花国就横在东方!
画家和三洲防御同盟显然不会在跟毛子死磕的时候,拉花国下水。
所以张浩才说,蘑菇只能作为最后结束战争的手段,而不是用于战场的武器,画家不会自找麻烦。
三好等人则是站在了汉斯和画家的角度去看待这场战争。
正常人的思维,手里有剑不用,跟没有剑有什么区别?
能干净利落的解决毛子,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战争胜利,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
双方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出的结论自然大相径庭。
这时候就要看谁能说服谁了。
不过张浩并不想和三好争论谁对谁错,因为对他来说,这样的争论没有什么意义。
他更关心的是花国能在即将爆发的战争中获得什么。
于是,他转移了话题,“我这段时间忙着孩子的事情,没什么关注北非战场的情况,不知道他们打成了什么局面?”
三好给了张浩一大堆北非战场的情报,有文字的,有图像的。
张浩直接借口看情报溜了。
三好无奈摇头,“张浩也变滑头了,故意不接茬,自从灭了鬼子,他好像突然就没心没肺了。”
“话不能讲,小毛头这是自信。”一好笑道,“无论我们的意见是否一致,都不影响我们稳坐钓鱼台。你们看着吧,小毛头肯定又要划拉不少好东西回来。”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抽口烟才又接着说,“你说的对,小毛头变滑头了,我很失望。”
“但换个角度看,他不关心世界局势了未必是坏事,我听说李崇回来了,时空难民的情况好像越来越乱了,总要有个人去处理的。”
“是啊,这些人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炸的炸药包。”三好道,“让他专心望山局的事情也不错,就是他这种动不动就放羊的性格......哎,还是等他当了父亲再说吧,那时候可能会好点。”
成家立业,成家立业。
张浩早成了家,立业更早,可总是觉得少些归属感。
“嗯,咱们不能不讲人情,我估计他们今年肯定打不起来,冬天要来咯!”
“对外的贸易这种事情咱们不熟,回头你跟小毛头谈谈。”
“好的,我明白了。”
张浩拿到情报,就到自己很少来的办公室看起来。
文字材料交给人工智能处理,他很快就搞清楚了北非的战况。
一句话总结,双方都在玩命。
三洲防御同盟在过去两个月,向北非增兵超过了三十万。
毛子这边没好意思直接大量派兵,但把从北美俘虏的二十多万鬼子老兵送到了北非,并把这些部队重新武装,许诺鬼子只要打退汉斯,就支持他们在北非建国。
漂泊海外的几十万鬼子部队一听这个就来劲了,一到北非就跟同盟军开始死磕了。
同盟军兵强马壮,鬼子这边有毛子大撒币,要武器给武器,要物资给物资。
在常规武器上,同盟军和毛子基本是在一个水平线上。
这几年,双方都在大力开发新武器装备,北非就成了这些新武器最好的试验场。
鬼子陆军的战斗力本来就不弱,加上鸟枪换炮,战斗力绝对是杠杠滴!
双方在北非的战斗可谓是势均力敌。
在北非战场上,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喷气式战斗机为主的空战,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喷气式飞机被击落。
在这里的战场上,首次出现了大规模的火箭弹对轰的场面。
在这里的战场上,第一次出现了“主战坦克”这个武器概念。
在这里的战场上,第一次出现了短程制导导弹和用于实战的射程超过一百公里的地对地导弹。
在这里的战场上,第一次大规模出现了微光夜视仪、红外夜视仪和老旧战机改装的大型巡飞弹......
尽管这些新武器新装备的性能还不稳定,很多看起来还是实验室产品,但看过双方层出不穷的新武器装备,张浩还是不由感慨道,“战争果然是科技最大的推动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