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朝堂之上气氛凝重。李景隆端坐上首,命王瑞和扬大人将调查之事一一陈述。
“王大人,扬大人,你们两个把在安阳府调查的情况给众位大臣说一下。”
他坐在龙椅上看着两人说道。
“是,陛下。”
王大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上朝堂中央,双手呈上厚重的报告。
他朗声道:“陛下,臣此次前往安阳府,深入调查新政实施情况,现将所见所闻如实禀告。”
说罢,他详细阐述了新政带来的诸多益处,如市集的繁荣、税收的增加、百姓生活的改善等,同时也客观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如贫富差距的扩大、部分士绅的抵制等。
王大人的报告刚一结束,朝堂上便炸开了锅。支持新政的大臣们纷纷出列,慷慨激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陛下,王大人的报告清晰明了,新政成效显着,此乃利国利民之举,理应大力推广。”
一位年轻进士率先开口,他的眼神中满是热忱与坚定。
“正是如此,新政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经济发展,若能在全国推行,必将使我国富强更上一层楼。”
另一位官员附和道,他的言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你们知道什么,这新政实施以后,百姓多有反对的声音后。”
等王大人说完以后,扬大人也站出来把昨天跟皇上汇报的那些事情也都说了一遍。
这下轮到那些守旧派和反对派的大臣们纷纷站出来反驳。
“陛下,新政虽有小成,却也隐患重重。贫富差距的拉大,极易引发社会动荡;士绅阶层的抵制,更是动摇了国家的根基。此等政策,实乃危险之策,不可长久。”
一位年长的士族出身的大臣沉声说道,他的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对,新政过于偏重商业,忽视了农业的根本地位。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农耕荒废,百姓流离失所,国家社稷何以安稳?”
另一位老臣也忧心忡忡地补充道,他的脸上写满了对传统秩序的坚守。
朝堂上,支持与反对的双方你来我往,争论不休,一时间,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如同一场激烈的辩论赛。
李景隆坐在龙椅上,静静地听着各方的陈述,他的眼神深邃,似乎在权衡着每一句话的分量。
这场争论,不仅是对新政本身的探讨,更是新旧观念、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一场较量。新政的未来,就在这一刻,悬于一线,等待着李景隆的最终裁决。
“扬大人,你的意见呢?”
李景隆看着站在最前面的杨毅问道。
“陛下,自古以来,农为本,商为末。叶明却反其道而行之,大举鼓励商业发展,此举无疑会使得人心浮躁,农耕荒废。”
杨毅站出来拱手说道。
“杨大人所言甚是,”另一位大臣紧接着说道,“商贾之辈,唯利是图,若不加以节制,必将导致社会风气败坏,道德沦丧。”
“陛下,安阳府地处要冲,商贸繁荣,若能适当放宽商业限制,鼓励商贾往来,必能增加税收,富国强民。”
魏成这时站出来说道。
他的话音刚落,朝堂上便响起了一片议论声。
“魏大人,你这是要颠覆祖宗之法啊!”
一位老臣,身着紫袍,声音中带着怒气。
“陛下,叶明此举,无疑是在动摇国本。”
另一位大臣也站出来,言辞激烈。
“陛下,诸位大人,新政实施以来,安阳府的税收增加了三成,百姓的生活也有所改善。这些数据,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王大人把调查到的结果给他们又说了一遍。
李景隆双手抬起,示意安静。
“二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杨大人所虑乃是长远之患,王大人所见亦是当下实情。朕以为,可暂依王大人之法试行一段时日,看看成效。”
他看着两人缓缓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