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史上第一大帝 > 第11章 贪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丽林映阁,艳质倾城,新妆初展,宛若仙子初临凡尘。

映窗娇影,欲进还羞,出帷含笑,春风拂面迎人至。

妖姬面若桃花带露,玉树流光,辉映后庭,美景如画,却藏暗涌。

花开花落,瞬息芳华,落红铺径,终归寂静,引人深思。

皇帝吟哦间,众人相视,眉头紧锁,尤以袁可立,目射寒光,视魏忠贤如仇雠。

新帝登基未几,何以醉心杯中之物?莫非此阉宦诱之?

魏忠贤引四人步入大堂,恰逢朱由校诗毕,举杯浅酌,见来人,眸光闪烁。

“臣等毕自严、袁可立、王三善,恭请圣安。”三人视帝之散发如无物,行礼如仪。

“爱卿平身。”朱由校搁碗,摇晃间问:“朕诗如何?”

三人面面相觑,未明圣意。袁可立性直,直言不讳:“陛下何故吟此哀世之音?”

“哀世之音?”朱由校似有所思,实则心如明镜,此乃陈后主之《玉树后庭花》,亡国之兆。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之语,道尽后庭花之殇。

朱由校醉眼迷离,语带悲凉:“朕读史鉴今,大明岂非亦临危境?”

言及宋徽宗之乱象,金贼崛起,赵宋覆灭,朱由校痛心疾首,捶胸顿足,感慨时局之艰。

“陛下,宋徽宗失德,非我大明所比。太祖驱虏兴邦,万民敬仰。

虽遇挫败,根基未动。陛下新朝,当励精图治,岂可轻言亡国?”

袁可立力陈己见。

“陛下,宋徽宗之祸,源于奸佞当道。我朝当防微杜渐,重用贤能,方可免蹈覆辙。”毕自严、王三善附和。

朱由校长叹:“张太岳变法,强国富民,然遭废黜,国力渐衰。

辽东之战,精锐尽失,国库空虚,边饷难继,国将不国矣。”

毕自严宽慰:“秋粮将至,军饷可解燃眉之急。大明未亡,陛下勿忧。”

朱由校痛陈党争之祸,朝堂之上,乌烟瘴气,党同伐异,忠奸不辨。

齐楚浙昆东林,纷争不断,令人心悸。

“陛下,党争不除,国无宁日。当明正典刑,以儆效尤,还朝堂一片清明。”

袁可立请命。

“陛下风华正茂,若能用贤去奸,大明必兴。”毕自严、王三善亦表决心。

朱由校闻言,若有所思,秦孝公与商鞅之典故,似有所启,大明未来,或可期也。

万历初载,神祖得张居正鼎力相助,大明国运昌盛,税赋充盈,四海升平,遂有三征之伟业,辉煌显赫。

言毕,皇帝轻置玉碗,拂袖间发丝后掠,目光如炬,俯视跪拜之三人,语带威严:“卿等可愿随朕,再启变革,共谋富强之道?”

此言一出,三人心中豁然开朗,皆知圣意所向。

张居正变法之绩,他们耳熟能详,心中满是对先贤智慧的敬仰与向往。

加之机敏过人,一眼便洞察皇帝以古喻今,意在试探。

“臣虽驽钝,愿竭尽所能,辅佐陛下,再续变法辉煌,以振大明。”

朱由校闻言,目光流转于毕自严、袁可立、王三善三人之间,缓缓道:“毕爱卿,朕闻你精通算学,算盘轻拨,账目自明,繁琐之中见真章,可有此事?”

毕自严谦逊以答:“皇上过誉,臣实不敢当。”

继而转向袁可立,朱由校忆往昔,言辞恳切:“袁爱卿,万历二十二载,你勇斗强权,连破大案,父皇曾赞你‘详刑惟允,执法有闻’。

岁月流转,卿之壮志可曾消磨?”

袁可立激昂回应:“臣心依旧,热血未冷,誓守正义,不负圣恩。”

最后,朱由校望向王三善,寄望深重:“王爱卿刚直不阿,朕视卿为诤臣之典范,愿卿能如魏征般,直言敢谏。”

王三善躬身领命:“臣必竭忠尽智,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三人相视一笑,默契十足。朱由校趁机宣示新政:“朕首务,乃整肃贪腐。

深知百官俸禄微薄,尤以京官为甚,致生贪念。

故朕欲增俸禄,确保实惠及于每位官员。”

言及俸禄,朱由校引古喻今,提及朱元璋效仿汉唐,尤重唐制,然实则明朝俸禄虽量上略胜,质上却大打折扣,福利尽削,官员生计维艰,不得已而贪腐成风。

更甚者,朝廷常以宝钞、胡椒等折算俸禄,致使官员苦不堪言,贪腐之风愈演愈烈,终成大患。

“故朕欲正本清源,先足官员之禄,再严惩贪腐,使百官无后顾之忧,共谋国是。”

此番言论,既揭露了明朝俸禄制度之弊,又彰显了皇帝革故鼎新之决心,令在场之人无不肃然起敬。

洪武、永乐盛世,大明铁骑百万,宝钞坚挺,皇恩浩荡,官员俸禄丰盈,执法如山,斩奸除佞,正气凛然。

然土木堡风云突变,大明皇权陷窘境,兵微将寡,财库空虚,对贪腐之风,只得隐忍不发。此中缘由,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尤为关键。

两汉以粟易禄,尚能维系,而大明经济之策,错综复杂,张居正变法后,白银为尊,海贼携银涌入,银价暴跌,官员俸禄难以为继,生计维艰。

户部尚书朱厚熜,二十七次京察,贪墨之风依旧。

闻涨俸之议,群臣非但不喜,反添忧虑。

毕自严挺身而出,直言不讳:“陛下,国库空虚,恐难支官员俸禄。”

朱由校闻言,神色微变,旋即豪迈道:“朕自有良策,内帑补之。”

言罢,朱由校展卷《万历会计录》,此书乃张江陵督修,详载大明财政之经纬,自隆庆至万历,历经数载而成。

地理分卷,细至府县,田粮、边饷、库监、俸禄等,无一不备。此书沿用至崇祯,毕自严《度支奏议》亦受其影响,虽为初稿,却为崇祯拨云见日。

朱由校手执此书,实乃户部尚书李汝华之谋。

万历末年,为应辽东战事,李汝华屡请加赋,终得朱由校首肯。然天启皇帝深知,此举无异于火中取栗,民间怨声载道。

天启皇帝之豪横,非因加赋,而在于其擅“抢大户”,杂项银、盐课银、关税银,源源不断,终聚巨资。

李汝华年迈请辞,朱由校遂委重任于毕自严,望其能重整大明财政。

毕自严领命,誓不负皇恩,与袁可立、王三善共谋大计。

“官员涨俸,国库、内帑共担之。”

朱由校一语定乾坤,毕自严等领旨,誓将京官名额、薪俸梳理清晰,以报皇恩。

三人离去,朱由校之声回荡堂中:“勿负朕望。”

言简意赅,却重如千钧。